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不愿酒泉郡
 
玉门关外
  
生入玉门关
 
都攎望玉关


《后汉书》卷四十七〈班梁列传·班超〉~583~
超自以久在绝域,年老思土。十二年,上疏曰:「臣闻太公封齐,五世葬周,狐死首丘,代马依风。夫周齐同在中土千里之閒,况于远处绝域,小臣能无依风首丘之思哉?蛮夷之俗,畏壮侮老。臣超犬马齿歼,常恐年衰,奄忽僵仆,孤魂弃捐。昔苏武留匈奴中尚十九年,今臣幸得奉节带金银护西域,如自以寿终屯部,诚无所恨,然恐后世或名臣为没西域。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臣老病衰困,冒死瞽言,谨遣子勇随献物入塞。及臣生在,令勇目见中土。」而超妹同郡曹寿妻昭亦上书请超曰:……书奏,帝感其言,乃徵超还。唐·李贤注:「玉门关属敦煌郡,今沙州也。去长安三千六百里。关在敦煌县西北。酒泉,今肃州也。去长安二千八百五十里也。」
典故
乞食吴门
 
乞食吹箫
 
伍员吹篪
 
伍相吹箫
 
入市吹箫
 
吴市乞
  
吴市箫声
 
吴关人去
 
吹箫乞食
  
吹箫恨
 
吹箫未遇
 
歌吴市

相关人物
伍员(字子胥)


《史记》卷七十九《范雎列传》
「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昼伏,至于陵水,无以糊其口,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篪,乞食于吴市,」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徐广曰:「一作『箫』。」

简释

吴市吹箫:指因生活困顿而流浪飘泊,有为而未遇。清康有为《泛海至天津入京复还上海》:‘方朔长安徒索米,子胥吴市又吹箫。”


例句

方朔长安徒索米,子胥吴市又吹箫。 康有为 泛海至天津入京复还上海

吹箫入吴市,击筑游燕肆。 虞世南 结客少年场行

《國語辭典》:关人(關人)  拼音:guān rén
1.守关门的吏人。《仪礼。聘礼》:「乃谒关人,关人问:『从者几人?』以介对。」
2.关怀的人。唐。李白 杨叛儿诗:「何许最关人?乌啼白门柳。」
3.监禁犯人。如:「监狱是关人的地方。」
《漢語大詞典》:玉关人老(玉關人老)
后汉书·班超传载: 班超 戍守西域,凡三十一年。年老思归,上 和帝 疏云:“臣不敢望到 酒泉郡 ,但愿生入 玉门关 。”后以“ 玉关 人老”借指久戍思归之情。 宋 张孝祥 《与杨抑之书》:“公守边,内则能固吾圉,外则使裔夷归心, 羊 陆 见称,徒以此耳。但 玉关 人老,不容不亟召归,伏惟与时御宜,促装以俟。”宋史·蔡挺传:“﹝ 挺 ﹞在 渭 久,鬱鬱不自聊,寓意词曲,有‘ 玉关 人老’之叹。”
《漢語大詞典》:眼前人
(1).指新欢。 唐 元稹 《莺莺传》:“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
(2).指当时有关人士。 明 归有光 《与沈敬甫书》之十一:“《书张贞女狱事》,当附死事之后,但伤訐直,不便於眼前人,祕之。”
《漢語大詞典》:丁则(丁則)
有关人丁服徭役的规定。 明 沈榜 《宛署杂记·力役》:“各照丁则银数,取足所定工食,而止编给由票,自行收讨。”
《國語辭典》:包办(包辦)  拼音:bāo bàn
负责办理。如:「这次校庆园游会由我们班包办。」《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料我表妹见官人这一表人才,也决不推辞的,包办在小人身上,完成此举。」
《國語辭典》:折实(折實)  拼音:zhé shí
1.减价折扣之后的实在数目。
2.把金额折算成实物来计算。
《国语辞典》:民生问题(民生问题)  拼音:mín shēng wèn tí
1.有关人民生活、国民生计的问题。如:「民生问题是各民主国家首要解决的事。」
2.谑称吃饭一事。如:「老王!下班了,要到那里去解决民生问题?」
《国语辞典》:鸡犬俱升(鸡犬俱升)  拼音:jī quǎn jù shēng
比喻因一人发达后,使周遭相关人士也随之高升或得势。参见「鸡犬升天」条。如:「今年他调升为处长,他的秘书、幕僚鸡犬俱升,跟著他高升赴任了。」
《国语辞典》:环境设计(环境设计)  拼音:huán jìng shè jì
有关人类环境的机能、美观、心理反应及族群互动等各学术研究及实用技术支派的综合,目的在创造美好的人类生活环境。
《国语辞典》:电脑语音处理(电脑语音处理)  拼音:diàn nǎo yǔ yīn chǔ lǐ
一种应用电脑处理有关人類语音的技术。即以电子技术合成人類语音、以电脑辨識语音或用压缩技术储存语音以方便传输等技术。常应用在语音辨識,使盲人能讀取电子文件,或以语音查询资料与机器人互动。如:「每逢考试放榜时,各电视台会利用电脑语音处理,供考生以电话查榜。」
《国语辞典》:国际人权协定(国际人权协定)  拼音:guó jì rén quán xié dìng
国际法中有关人权及基本自由方面的国际性条约。
《国语辞典》:召集人  拼音:zhào jí rén
召集有关人员集合的人。如:「我是这次学术研讨会的召集人,责任很大。」
《国语辞典》:座谈会(座谈会)  拼音:zuò tán huì
召集相关人员,就某一问题互相交换意见而举行的会议。如:「学术座谈会」、「时事座谈会」。
《國語辭典》:吴市吹箫(吳市吹簫)  拼音:wú shì chuī xiāo
春秋时伍子胥自楚逃至吴,曾于吴市吹箫乞食,见《史记。卷七九。范睢蔡泽列传》。后用以比喻行乞街头或飘泊流浪,生活困顿。如:「这个星期如果再找不著工作,可真要吴市吹箫了!」
《國語辭典》:吹箫吴市(吹簫吳市)  拼音:chuī xiāo wú shì
比喻乞食。参见「吹箫」条。唐。虞世南〈结客少年场行〉:「吹箫入吴市,击筑游燕肆。」
分類:乞食
《國語辭典》:吴市吹箫(吳市吹簫)  拼音:wú shì chuī xiāo
春秋时伍子胥自楚逃至吴,曾于吴市吹箫乞食,见《史记。卷七九。范睢蔡泽列传》。后用以比喻行乞街头或飘泊流浪,生活困顿。如:「这个星期如果再找不著工作,可真要吴市吹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