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97—1476 【介绍】: 明云南嵩明人,字廷秀,号止庵、和光道人。通经史术数之书。曾以方略佐兵部尚书王骥攻麓川。有《韵略易通》、《滇南本草》、《兰隐君集》等。
明诗纪事·甲签·卷二十三
茂字廷秀,杨林人。洪武中布衣。有《止庵吟稿》、《山堂杂稿》。 (袁文典《明滇南诗略》:杨升庵诗云:「兰叟和光卧白云,贾生东每挹清芬。何人为续嵇康传?题作杨林两隐君。」和光,止庵别号,东每名惟孝,亦能诗。 田按:滇自汉通西南夷后,张叔、盛览、尹珍、许淑诸人号为才杰。吾黔与滇接壤,长通、道真、遥遥名德,互相矜重,牁牁母敛,人各异说,既无碑志之录,又无琬琰之编,两地人士,共为俎豆。斯笃论已。袁文典《滇南诗略》谓《渡澜沧》、《白狼王》等歌为滇南韵语之始。考《渡澜沧》为行路所作,不必滇人也。《白狼王》歌言语侏离,译其文字,殆经润色。考南诏篡蒙氏,改国号曰大长和,同光三年,使人布燮来贡,作《思乡》诗曰:「泸北行人绝,云南信未还。悬心秋夜月,万里照关山。」此真滇诗也。有明肇兴,声教斯广,《洪武实录》所纪,云南岁贡国子生入监读书者,衣钞有赐。余检程原道《巽隐集》有《送太学生段汝霖序》云:「段焚大姓也,有澍其名,汝霖其字者,以经生充贡大学,归省其亲。中原礼义之邦,名门子孙若汝霖者,甚不多见。不图得见斯人于殊邻绝䣊之地,奚啻百鸟之孤凤耶!」原道誉之如此,惜其著述不传于世。廷秀家世杨林,杨林于明初为县,隶嵩盟州。升庵诗所谓杨林隐君也。所著有《元壶集》、《监例折衷》、《经史馀编》、《安边策》、《条止庵吟稿》、《山堂杂稿》,今皆不传。金马碧鸡之乡,蜻蛉螳螂之域,采明诗者,当以廷秀数诗为西南雅音之首矣!)
《骈字类编》:兰氏(兰氏)
后汉书南匈奴传单于姓虚连题异姓有呼衍氏须卜氏丘林氏兰氏四姓为国中名族常与单于婚姻兰急就篇兰伟房注郑穆公本因梦兰而生故号公子 其后支庶或为兰氏伟房言其器大众艺所居也
分类:兰氏
《国语辞典》:兰氏小岛(兰氏小岛)  拼音:lán shì xiǎo dǎo
位于胰脏中的圆形小颗粒细胞群,在人体内约有一至二百万个兰氏小岛,其中的β细胞分泌胰岛素,α细胞分泌升糖素,皆是控制糖类代谢的激素。
《漢語大詞典》:革兰氏阳性菌
用革兰氏染色法染色后呈紫色的细菌。细胞壁没有脂多糖成分,能与龙胆紫(或结晶紫)牢固结合。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和破伤风杆菌。
《国语辞典》:葡萄球菌  拼音:pú táo qiú jùn
一种微生物,属革兰氏阳性球菌,因常常聚集成葡萄串状而得名。葡萄球菌分布极广,在人类或动物的黏膜及皮肤上均可见。多数葡萄球菌为非致病菌,仅少数可致病。主要引起疖、痈、毛囊炎、肺炎、脑脓肿、化脓性骨髓炎及伤口感染等。
《国语辞典》:破伤风杆菌(破伤风杆菌)  拼音:pò shāng fēng gǎn jùn
全名为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属革兰氏阴性杆菌,易形成内孢子,为厌氧菌,存在于土壤或肠胃道。感染到破伤风的原因,通常是由沾有此菌的物品(如金属锐器)对皮肤造成损伤(如切伤或穿刺伤),并同时将病原菌送至体内,较深的伤口会提供繁衍该细菌的厌氧性环境,从而激活细菌分泌出毒素,造成破伤风。临床上明显的症状为痉挛。症状通常在感染后3天至3周内发生,可能需要数个月康复,约10%的感染者会死亡。患者在感染可经过适当的接种破伤风疫苗来预防。
《国语辞典》:棒状杆菌(棒状杆菌)  拼音:bàng zhuàng gǎn jùn
一种微生物,属于革兰氏阳性杆菌,因其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而得名。棒状杆菌无芽孢,大多数菌株无动力。此类菌体广泛存在人体与动物的黏膜及皮肤上,在人体可致病者为白喉杆菌。
《国语辞典》:布氏杆菌(布氏杆菌)  拼音:bù shì gǎn jùn
一种细菌。属革兰氏阴性菌,家畜为其主要感染体。人类若接触感染体,则会引起布氏杆菌病。
《国语辞典》:大肠菌类(大肠菌类)  拼音:dà cháng jùn lèi
好氧或兼性菌,能分解乳糖,革兰氏染色呈阴性,无芽胞之短杆菌,常用为粪便污染之指标。也称为「大肠杆菌群」。
《国语辞典》:内毒素(内毒素)  拼音:nèi dú sù
存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中的毒素。主要为复合脂多糖体,常在细菌被溶解时才会被释放出来。它的病理作用包括产热性,会在人类及动物造成发烧现象,引起致命休克,亦可能导致孕妇早产或流产等。少量之内毒素可刺激白血球的噬菌能力,具有对抗感染的效果。
《国语辞典》:弧菌  拼音:hú jùn
真细菌目弧菌科的一属。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藉尾端的一至三根鞭毛运动,呈弧状,单独或相连成螺旋状;生活于水中或土壤中,有些有病原性。霍乱弧菌可引起霍乱,副溶血弧菌可致急性肠炎,鳗弧菌则可使鳗等鱼类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