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长卿(長卿)
(1).螃蜞的异名。 晋 崔豹 《古今注·鱼虫》:“蟛蜞,小蟹也。生长海边涂中,食土,一名‘长卿’。”
(2). 汉 辞赋家 司马相如 的字。 相如 未遇时家徒四壁,后为 武帝 所赏识,以辞赋名世。诗文中常用以为典。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吾徒匹夫,加之罄困,家有 长卿 壁立之贫,腹怀 翳桑 絶粮之馁。” 唐 高适 《酬裴秀才》诗:“ 长卿 无产业, 季子 慙妻嫂。” 宋 苏轼 《次韵孔文仲推官见赠》:“胡不学 长卿 ,预作封禪词。”
指六卿之长。 清 唐甄 《潜书·卿牧》:“冢宰辅相天子,无所不理。今名为吏(吏部尚书),但主除吏。当授使授,当陟使陟,当黜使黜,不过注簿一小吏,乌得为长卿!五卿皆然,不可以不正,请復名为冢宰。”参见“ 六卿 ”。
(2). 汉 辞赋家 司马相如 的字。 相如 未遇时家徒四壁,后为 武帝 所赏识,以辞赋名世。诗文中常用以为典。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吾徒匹夫,加之罄困,家有 长卿 壁立之贫,腹怀 翳桑 絶粮之馁。” 唐 高适 《酬裴秀才》诗:“ 长卿 无产业, 季子 慙妻嫂。” 宋 苏轼 《次韵孔文仲推官见赠》:“胡不学 长卿 ,预作封禪词。”
指六卿之长。 清 唐甄 《潜书·卿牧》:“冢宰辅相天子,无所不理。今名为吏(吏部尚书),但主除吏。当授使授,当陟使陟,当黜使黜,不过注簿一小吏,乌得为长卿!五卿皆然,不可以不正,请復名为冢宰。”参见“ 六卿 ”。
《國語辭典》:六卿 拼音:liù qīng
1.周代分掌国政的六种职官。即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书经。周官》:「六卿分职,各率其属。」《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夏、殷亡闻焉,周官则备矣。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是为六卿,各有徒属职分,用于百事。」也称为「六官」。
2.春秋时,晋国的范、中行、知、赵、韩、魏六氏。《左传。襄公十九年》:「公享晋六卿于蒲圃,赐之三命之服。」《韩非子。孤愤》:「所以谓晋亡者,亦非地与城亡也。姬氏不制,而六卿专之也。」
2.春秋时,晋国的范、中行、知、赵、韩、魏六氏。《左传。襄公十九年》:「公享晋六卿于蒲圃,赐之三命之服。」《韩非子。孤愤》:「所以谓晋亡者,亦非地与城亡也。姬氏不制,而六卿专之也。」
《漢語大詞典》:六大
商 周 时六种官职之总称。《礼记·曲礼下》:“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曰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典司六典。”亦称“ 六卿 ”。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三章第三节:“在 周 王及其师保之下,朝廷中最高的官职是卿士,即太宰、太宗、太史、太祝、太士、太卜,合称六卿。六卿经常在王的左右,所以在青铜器铭文里简称为‘三左三右’。三左是太史、太祝、太卜,三右是太宰、太宗、太士,在朝廷中分立于 周 王的两侧,协助 周 王处理政务。”
佛教语。谓地大、水大、火大、风大、空大、识大。亦称“ 六界 ”。以此六者为周遍一切法界的根本法则,是构成众生世界的六种要素,故名为大。参阅《仁王经》。
佛教语。谓地大、水大、火大、风大、空大、识大。亦称“ 六界 ”。以此六者为周遍一切法界的根本法则,是构成众生世界的六种要素,故名为大。参阅《仁王经》。
《漢語大詞典》:六事
(1).上古指领兵的六卿。《书·甘誓》:“大战于 甘 ,乃召六卿。王曰:‘嗟!六车之人,予誓告汝。’” 孔 传:“各有军事,故曰六事。”后因以指朝中的军事大臣。 唐 白居易 《忆晦叔》诗:“六事尽思君作伴,几时归到 洛阳 来。” 宋 曾巩 《兵部侍郎制》:“夫兵,天下之备,谁能去之?自士不出於井地,而将非六事之人,歷世以来,皆古之宜法,而患夫势之难行。”
(2).相传 商 初天下大旱, 汤 曾祷于 桑林 ,以六事自责。《荀子·大略》:“ 汤 旱而祷曰:‘政不节与?使民疾与?何以不雨至斯极也!宫室荣与?妇謁盛与?何以不雨至斯极也!苞苴行与?谗夫兴与?何以不雨至斯极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素车祷旱,以六事责躬,则雩禜之文也。” 宋 黄庭坚 《常父惠示丁卯雪十四韵谨同韵赋之》:“ 桑林 请六事,河水问九畴。” 明 李东阳 《正德丙寅正月二日雪》诗:“却讶 桑林 纔六事,也能昭格应 商 祈。”
(3).谓貌、言、视、听、思心、王极。古人以为此六者有失,必致六气相伤,发生灾害。《尚书大传》卷三:“若民不敬事,则会批之于六沴、六事之机以县示我。” 郑玄 注:“事,六事也……言天下有过,神灵亦合推於六沴。六事,貌、言、视、听、思心、王极。机,天文也。天文运转以县(悬)见六事之变异示我。”按,《后汉书·五行志一》“气之相伤谓之沴” 刘昭 注引《续汉书》谓六事为貌、言、视、听、思、心。 宋 苏舜钦 《大风》诗:“六事不合暴风作,尝闻《洪范》有此言。”
(4).考察地方官吏政绩的六项内容。《金史·百官志一》:“ 宣宗 兴定 元年,行辟举县令法,以六事考之,一曰田野闢,二曰户口增,三曰赋役平,四曰盗贼息,五曰军民和,六曰词讼简。”《水浒传》第一二○回:“﹝ 宋江 ﹞到任之后,惜军爱民,百姓敬之如父母,军校仰之若神明,讼庭肃然,六事俱备。”
(5).指六书。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指事象形会意为形体之事,形声假借为声音之事,转注者,训詁之事也。 虞 夏 书契,今不可见,岣嶁禹书,伪造不足论, 商 周 以来,则刻於骨甲金石者多有,下及 秦 汉 ,文字弥繁,而摄以六事,大抵弭合。”参见“ 六书 ”。
(2).相传 商 初天下大旱, 汤 曾祷于 桑林 ,以六事自责。《荀子·大略》:“ 汤 旱而祷曰:‘政不节与?使民疾与?何以不雨至斯极也!宫室荣与?妇謁盛与?何以不雨至斯极也!苞苴行与?谗夫兴与?何以不雨至斯极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素车祷旱,以六事责躬,则雩禜之文也。” 宋 黄庭坚 《常父惠示丁卯雪十四韵谨同韵赋之》:“ 桑林 请六事,河水问九畴。” 明 李东阳 《正德丙寅正月二日雪》诗:“却讶 桑林 纔六事,也能昭格应 商 祈。”
(3).谓貌、言、视、听、思心、王极。古人以为此六者有失,必致六气相伤,发生灾害。《尚书大传》卷三:“若民不敬事,则会批之于六沴、六事之机以县示我。” 郑玄 注:“事,六事也……言天下有过,神灵亦合推於六沴。六事,貌、言、视、听、思心、王极。机,天文也。天文运转以县(悬)见六事之变异示我。”按,《后汉书·五行志一》“气之相伤谓之沴” 刘昭 注引《续汉书》谓六事为貌、言、视、听、思、心。 宋 苏舜钦 《大风》诗:“六事不合暴风作,尝闻《洪范》有此言。”
(4).考察地方官吏政绩的六项内容。《金史·百官志一》:“ 宣宗 兴定 元年,行辟举县令法,以六事考之,一曰田野闢,二曰户口增,三曰赋役平,四曰盗贼息,五曰军民和,六曰词讼简。”《水浒传》第一二○回:“﹝ 宋江 ﹞到任之后,惜军爱民,百姓敬之如父母,军校仰之若神明,讼庭肃然,六事俱备。”
(5).指六书。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指事象形会意为形体之事,形声假借为声音之事,转注者,训詁之事也。 虞 夏 书契,今不可见,岣嶁禹书,伪造不足论, 商 周 以来,则刻於骨甲金石者多有,下及 秦 汉 ,文字弥繁,而摄以六事,大抵弭合。”参见“ 六书 ”。
《漢語大詞典》:夏卿
(1).官名。 周 以夏官掌管军事,为六卿之一。后遂以夏卿为兵部尚书之别称。 唐 张说 《奉和饯王晙巡边应制》诗:“六月歌《周雅》,三边念夏卿。欲施攻战法,先作简稽行。”《旧唐书·来瑱传》:“超登宰辅,光拜夏卿,列在三台,掩其一眚。”
(2).官名。 南朝 梁武帝 时,以太府、少府、太仆三卿为夏卿。《隋书·百官志上》:“ 梁 初犹依 宋 齐 ,皆无卿名。 天监 七年……加置太府卿,以少府为少府卿,加置太僕卿,三卿是为夏卿。”参见“ 十二卿 ”。
(2).官名。 南朝 梁武帝 时,以太府、少府、太仆三卿为夏卿。《隋书·百官志上》:“ 梁 初犹依 宋 齐 ,皆无卿名。 天监 七年……加置太府卿,以少府为少府卿,加置太僕卿,三卿是为夏卿。”参见“ 十二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