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三世  拼音:sān shì
1.公羊学家解释春秋分三世:所见之世,己与父时事;所闻之世,王父时事;所传闻之世,高曾祖时事。见《公羊传。隐公元年》汉。何休。解诂。后康有为大同书据此提出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之说。
2.祖孙三代。《礼记。曲礼下》:「医不三世,不服其药。」
3.三年。《礼记。曲礼下》:「去国三世,爵禄有列于朝,出入有诏于国。」
4.佛教谓过去、现在、未来。《大智度论》卷一:「佛念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法皆度众生为说法,我亦应尔。」
《國語辭典》:三家  拼音:sān jiā
1.春秋时鲁国孟孙、叔孙、季孙三公族。《论语。八佾》:「三家者以雍彻。」三国魏。何晏。集解:「三家谓仲孙、叔孙、季孙。」参见「三桓」条。
2.春秋末年,分晋的韩、赵、魏三卿。《史记。卷二七。天官书》:「田氏篡齐,三家分晋,并为战国。」
3.三皇。《后汉书。卷六○上。马融列传》:「俾之昌言而宏议,轶越三家,驰骋五帝。」参见「三皇」条。
4.夏、商、周三代。汉。王充《论衡。正说》:「案礼,夏、殷、周三家相损益之制,较著不同。」
5.《经书》的三家。如《书经》有欧阳、大夏侯、小夏侯三家;《礼经》有大戴、小戴、庆氏三家;《春秋》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
6.三户人家。宋。陆游 野意诗:「堤长逾十里,村小只三家。」
《國語辭典》:三代  拼音:sān dài
1.夏、商、周三朝。《礼记。表记》:「昔三代明王,皆事天地之神明。」明。陈继儒《李公子传》:「已命更席,则陶觞瓦鼎,无非三代物,最近者亦秦汉铜器。」也称为「三后」。
2.称祖至孙三辈。如:「三代同堂」。唐。王维李陵咏〉:「汉家李将军,三代将门子。」也称为「三辈子」。
3.曾祖、祖父、父的总称。
《漢語大詞典》:五家
(1).五户。古代以为户籍编制的基层单位。 周 代以五家为一比, 春秋 时 齐国 管仲 以五家为一轨。周礼·地官·大司徒:“令五家为比,使之相保。”管子·小匡:“制五家为轨,轨有长,六轨为邑。”
(2).指 黄帝 、 高阳 、 高辛 、 唐尧 、 虞舜 五帝。史记·天官书论:“自初生民以来,世主曷尝不历日月星辰?及至五家、三代,绍而明之。” 张守节 正义:“五家, 黄帝 、 高阳 、 高辛 、 唐 虞 、 尧 舜 也。”
(3).指 黄帝 、 颛顼 、 夏 、 殷 、 周 五代的历法。史记·太史公自序:“五家之文怫异,维 太初 之元论。” 张守节 正义:“五家谓 黄帝 、 顓頊 、 夏 、 殷 、 周 之历。”
(4).指传春秋的 左氏 、 公羊氏 、 穀梁氏 、 邹氏 、 夹氏 五人。 何休 《〈公羊传〉序》“传春秋者非一” 唐 徐彦 疏:“旧云,传春秋者非一者,谓本出 孔子 ,而《传》五家。”参阅 唐 陆德明 经典释文卷一。
(5).指治春秋穀梁传的 尹更始 、 刘向 、 周庆 、 丁姓 、 王彦 五人。后汉书·贾逵传:“虽为古学,兼通五家《穀梁》之説。” 李贤 注:“五家,谓 尹更始 、 刘向 、 周庆 、 丁姓 、 王彦 等,皆为《穀梁》。”
(6).谓五行家。后汉书·桓郁传:“帝自制《五家要説章句》,令 郁 校定於 宣明殿 。” 李贤 注:“此言‘五家’,即谓五行之家也。”
(7).指 北周 、 北齐 、 南朝 梁 、 南朝 陈 、 隋 五朝。新唐书·令狐德棻传:“议者以 魏 有 魏收 , 魏澹 二家,书为已详,惟五家史当立。 德棻 更与秘书郎 岑文本 、殿中侍御史 崔仁师 次 周 史,中书舍人 李百药 次 齐 史,著作郎 姚思廉 次 梁 、 陈 二史,秘书监 魏徵 次 隋 史,左僕射 房玄龄 总监。脩撰之原,自 德棻 发之。”
(8).今文经学家指 唐 、 虞 、 夏 、 殷 、 周 五代。 清 刘书年 《周时书分四代》:“三科之条,五家之教。三科,谓 虞 、 夏 一科, 商 一科, 周 一科也。古文家説也。五家,谓 唐 一家, 虞 一家, 夏 一家, 殷 一家, 周 一家也。今文家説也。” 章炳麟 《訄书·正名杂义》:“夫三科五家,文质各异。”
《漢語大詞典》:五传(五傳)
指传述春秋的 左氏 、 公羊 、 穀梁 、 邹氏 、 夹氏 五家。“ 邹氏 无师, 夹氏 未有书。”见(汉书·艺文志)后世仅传三传。 唐 玄宗 《孝经注序》:“故 鲁 史春秋,学开‘五传’。” 唐 王勃 《益州夫子庙碑》:“九师争大之门,〈五传〉列春秋之辐。”
谓传授至第五代弟子。 清 罗惇衍 《〈仪礼正义〉序》:“ 高堂生 传十七篇,五传而有大、小 戴 , 庆氏 三家之学。”
《漢語大詞典》:羝乳
公羊产乳。喻不可能发生之事。汉书·苏武传:“﹝ 匈奴 ﹞乃徙 武 北海 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颜师古 注:“羝不当产乳,故设此言,示絶其事。” 元 袁桷 《题郝伯常雁足诗》:“不须羝乳终回 汉 ,肯学鸡鸣诈度关。”
《漢語大詞典》:七等
(1).特指 公羊 家所谓 孔子 作春秋寓褒贬的七个等级,即州、国、氏、人、名、字、子。《公羊传·隐公》 唐 徐彦 题疏:“未审五始、六辅、二类、七等之义如何?答曰:案《文謚例》下文云……七等者,州、国、氏、人、名、字、子是也。” 清 俞樾 群经平议·春秋公羊传“曷为褒之”:“今按 公羊 家有七等之説,州不若国,国不若氏,氏不若人,人不若名,名不若字,字不若子。”
(2).泛指七个等级。宋史·宁宗纪四:“壬辰,申严试法官七等之制。”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禽戏:“余在 杭州 日,尝见一弄百禽者,蓄龟七枚,大小凡七等,置龟几上,击鼓以使之。”
《漢語大詞典》:兼言
合在一起说。春秋·隐公十一年“春, 滕侯 、 薛侯 来朝” 公羊 传:“其兼言之何?微国也。”
分類:公羊
《漢語大詞典》:童羖
无角的公羊。喻决无的事物。《诗·小雅·宾之初筵》:“由醉之言,俾出童羖。” 毛 传:“羖羊不童也。” 陈奂 传疏:“今醉之言不中礼法,或有从而谓之,彼醉者推其类,必使羖羊物变而无角,谓出此童羖,以止饮酒。” 唐 元稹 《晚宴湘亭》诗:“甘心出童羖,须一尽时荒。” 宋 苏轼 《补龙山文》:“歌寧择,请歌《相鼠》,罚此陋人,‘俾出童羖。’”
分類:无角公羊
《漢語大詞典》:五羖皮
(1).五张公羊的皮。孟子·万章上:“ 百里奚 自鬻於 秦 养牲者五羊之皮,食牛以要 秦穆公 。”史记·秦本纪:“﹝ 秦繆公 ﹞闻 百里奚 贤,欲重赎之,恐 楚 人不与,乃使人谓 楚 曰:‘吾媵臣 百里奚 在焉,请以五羖羊皮赎之。’ 楚 人遂与之。”两说有所不同。后因以“五羖皮”比喻出身低贱之士或微贱之物。 唐 刘禹锡 《说骥》:“繇是而言,方之於士,则八十其緡也,不犹愈於五羖皮乎?” 宋 苏轼 《送程之邵签判赴阙》诗:“从来一狐腋,或出五羖皮。”亦作“ 五羊皮 ”。 唐 李白 《鞠歌行》:“ 秦穆 五羊皮,买死 百里奚 。”
(2).借指五羖大夫。 金 元好问 《解剑行》:“君不见, 秦 相 五羖皮 ,去时烹鸡炊扊扅。”
《漢語大詞典》:天囚
(1).获罪于天的囚犯。汉书·王莽传下:“ 莽 召问羣臣擒贼方略,皆曰:‘此天囚行尸,命在漏刻。’”
(2).比喻受拘囿、束缚。 唐 卢仝 《常州孟谏议座上闻韩员外职方贬国子博士有感》诗之五:“功名生地狱,礼教死天囚。” 傅敷 《感秋八首用夜饮联句韵寄亚子梨里》诗之五:“自有情怀谁遣得,悔将身世作天囚。”
(3). 春秋 时王室衰微, 公羊 家以 周 王为天囚,后用以贬称帝王。 汉 何休 《春秋公羊传序》“以无为有” 唐 徐彦 疏:“解云:《公羊经传》本无以 周 王为天囚之义,而 公羊 説及 庄 颜 之徒以 周 王为天囚,故曰以无为有也。” 唐 元结 《闵荒诗》:“天囚正凶忍,为我万姓讎。”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夫戴此失地之天囚,以为汉族之元首,是何异取罪人於囹圄而奉之为大君也!”
《漢語大詞典》:籓羝
角钩在篱笆上的公羊。喻进退两难。 明 周履靖 《锦笺记·阅录》:“又恐他不久将归,空成画饼,心如籓羝,日抱懨懨。”
《漢語大詞典》:羯羊
已阉割的公羊。法苑珠林卷三一:“譬如羯羊鬭,将前而更却。”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一·羊:“去势曰羯羊。”
分類:阉割公羊
《漢語大詞典》:牂羝不辨
形容愚昧无知。牂,母羊;羝,公羊。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戴监生》:“汝牂羝不辨,香臭不分,有何尲尬,其恃汝母为护符耶!”
《国语辞典》:羝乳得归(羝乳得归)  拼音:dī rǔ dé guī
公羊产乳,才可以回去。语本《汉书。卷五四。苏建传》:「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比喻不可能回去。
《國語辭典》:羝羊触藩(羝羊觸藩)  拼音:dī yáng chù fán
公羊以角撞篱笆,被篱笆缠住,前进后退不得。语出《易经。大壮卦。上六》:「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封神演义》第七回:「纣王沉吟不语,心下煎熬,似羝羊触藩,进退两难。」《幼学琼林。卷四。鸟兽类》:「进退两难,曰羝羊触藩。」也作「羊触藩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