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入心
犹会心。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刘尹 与 桓宣武 共听讲礼记, 桓 云:‘时有入心处,便觉咫尺玄门。’”
分類:入心会心
《國語辭典》:痛入心脾  拼音:tòng rù xīn pí
痛到心坎里。形容极端的痛楚。《儒林外史》第四八回:「母亲看著,伤心惨目,痛入心脾,也就病倒了。」也作「痛澈心脾」、「痛彻心腑」。
分類:悲痛极点
《国语辞典》:恨入心髓  拼音:hèn rù xīn suǐ
形容怨恨之深切。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一二。西北水田》:「王为直隶宁晋人,以故有桑梓巨害之疏。是后中原士夫,深为子孙忧,恨入心髓,牢不可破。」也作「恨之切骨」。
分类:怨恨深切
《國語辭典》:沁入心脾  拼音:qìn rù xīn pí
形容令人感受深刻。清。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二。廖世美词语淡情深》:「此等词一再吟诵,辄沁入心脾,毕生不能忘。」也作「沁人心脾」。
《漢語大詞典》:声入心通(聲入心通)
谓一闻圣人之言,即能领悟其微旨。 宋 张载 《正蒙·三十》:“六十尽人物之性,声入心通。”《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 宋 朱熹 集注:“声入心通,无所违逆,知之之至,不思而得也。”
分類:圣人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