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攘夷  拼音:ráng yí
排斥外夷。元。刘埙《隐居通议。卷二○。文章八》:「而荐绅先生方且雍雍然,峨峨然,交诵致知格物之微言,深赞攘夷复土之伟画。」
《漢語大詞典》:戎心
谓敌国入侵的野心。国语·晋语一:“疆埸无主,则啟戎心。”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襄阳始末》:“事有适值,必生戎心,詎容以疆场小小交兵视之哉!”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今藎臣骑箕,戎心日肆。”
《漢語大詞典》:寇敌(寇敵)
入侵之敌;敌军。墨子·七患:“故国离寇敌则伤,民见凶饥则亡,此皆备不具之罪也。”后汉书·西羌传论:“惜哉寇敌略定矣,而 汉 祚亦衰焉。” 许地山 《萤灯》:“ 难胜 太子便请求父王给他一支兵,由他领出都门去抵御寇敌。”
分類:入侵敌军
《漢語大詞典》:内寇
(1).谓国内变乱。战国策·燕策一:“内寇不与,外敌不可距。” 鲍彪 注:“寇,犹乱。与,犹和。”
(2).指外敌入侵。 宋 范镇 《东斋记事补遗》:“ 曹太尉 瑋 知 秦州 ,西 番 内寇。”
《漢語大詞典》:敌寇(敵寇)
从国外入侵的敌人。 陈毅 《寄友》诗序:“一九三七年春,敌寇策动侵 华 日急。”
《漢語大詞典》:六骡(六驘)
匈奴 单于所乘之六匹骡马。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单于视 汉 兵多,而士马尚彊,战而 匈奴 不利,薄莫,单于遂乘六驘,壮骑可数百,直冒 汉 围西北驰去。”汉书·霍去病传作“六臝”。后以指入侵者的坐骑。
《漢語大詞典》:寇警
敌军入侵的警报。后汉书·祭彤传:“自是 匈奴 衰弱,边无寇警, 鲜卑 、 乌桓 并入朝贡。” 三国 魏 高堂隆 《谏明帝疏》:“若有寇警,则臣惧版筑之士,不能投命虏庭矣。”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缅甸归诚本末:“将来 缅甸 设有寇警,必另求援兵,不应则失统御之体,应之则苦师旅之烦,恐鞭长莫及,反难善处。”
《國語辭典》:烧荒(燒荒)  拼音:shāo huāng
一种古代禦敌方法。守边将士,每到秋天,出塞纵火,尽烧枯草,以防止敌人来牧马。
《漢語大詞典》:夷氛
(1).谓平定叛乱。陈书·高祖纪上:“ 震 部夷氛, 稽山 罢祲……歼厥凶徒,罄无遗种。”
(2).指外族入侵的战祸。 清 陆嵩 《赠龚蓝生大令》诗:“昨年 京口 腾夷氛,兵刃未接军先奔。”
《漢語大詞典》:攘狄
抗击异族入侵。 清 曹寅 《闻二弟从军却寄》诗:“伏闻攘狄开边隅,闻子独载推锋车。”
《漢語大詞典》:夷寇
指外族入侵的战祸。后汉书·宦者传·曹节:“州牧郡守承顺风旨,辟召选举,释贤取愚。故虫蝗为之生,夷寇为之起。”
《漢語大詞典》:膻秽(羶穢)
膻秽:又臭又脏。谓肮脏丑恶。 郭沫若 《女神·湘累》:“你权且让他们一时,你自由的意志,不和他们在那膻秽的政界里驰骋。”
羶穢:1.羶臭污秽。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九:“一马一牛触犬羊之羶秽,不能须臾暂忍。”
(2).旧时亦用以比喻其他民族的入侵或统治所造成的影响。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诛妖檄文》:“慨自 明 季凌夷, 韃 妖乘衅,窜入中华。而当时官兵人民,未能共愤义勇,驱逐出境,扫清羶秽。” 清 陈天华 《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革彼羶秽残恶旧政府之命。”
《国语辞典》:内犯(内犯)  拼音:nèi fàn
外寇入侵。如:「他领兵击退内犯的敌军。」
分类:外寇入侵
《漢語大詞典》:豺貙
豺和貙,皆猛兽。比喻凶狠残暴的寇盗、异族入侵者。 清 郑鉽 《送族弟瀛洲之官安县七十韵》:“自从 崇禎 末,豺貙肆狂噬。遂今 周 餘民,斩刈犹草薙。”
《漢語大詞典》:海烽
指海上警报。古时边境有敌入侵时,即举火烟报警。 明 唐顺之 《条陈海防经略事疏》:“国初防海规画至为精密,百年以来海烽久熄,人情怠玩,因而隳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