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育幼院  拼音:yù yòu yuàn
收养教育孤儿或被弃儿童的福利机构。也称为「保育院」、「孤儿院」。
《国语辞典》:自闭儿(自闭儿)  拼音:zì bì ér
患自闭症的儿童。
分类:儿童
《国语辞典》:自闭症(自闭症)  拼音:zì bì zhèng
正式诊断名称为「自闭症类群障碍」。在儿童期发病,主要病理特徵为社交沟通与社交互动缺陷、以及局限且重复的行为、兴趣或活动。患者缺乏与现实环境接触的能力与兴趣,语言能力可能有缺陷。此病原因不明,尚无根治方法,早期治疗则部分疗效很好。
《国语辞典》:主日学(主日学)  拼音:zhǔ rì xué
在星期天为儿童和青少年进行宗教教育的学校或班级,通常隶属于一个教会或教区。第一所主日学由英格兰的雷克斯(Raikes, Robert)于西元一七八○年开办。
《国语辞典》:儿童福利(儿童福利)  拼音:ér tóng fú lì
社会福利领域之一,其福利服务的相关措施以维护儿童的生存权益与成长需求为主要目的。
《国语辞典》:儿童受虐(儿童受虐)  拼音:ér tóng shòu nüè
儿童遭受成人所给予在精神、肉体、性行为上的严重伤害,有损其身心健康发展。如:「儿童受虐的实例日益增加,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国语辞典》:成精作怪  拼音:chéng jīng zuò guài
1.化成精怪蛊祟生人。明。无名氏《哪吒三变》第二折:「他五个鬼王手下,还有许多邪魔,山魈魍魉,都会成精作怪。」明。汤显祖《还魂记》第五三出:「陈先生教的好女学生,成精作怪哩!」也作「成妖作怪」。
2.比喻儿童言语动作机敏过人。《醒世姻缘传》第四九回:「若看外边,真像两个吃奶的孩子,不知背后怎么成精作怪。」
《国语辞典》:成人电影(成人电影)  拼音:chéng rén diàn yǐng
包含色情、血腥、暴力,及意识题材不适合青少年、儿童观看,而只可供成人观赏的电影。
《国语辞典》:吹糖人儿(吹糖人儿)  拼音:chuī táng rén ér
将糖吹成各种形状,卖给儿童食用或玩赏的人。
《国语辞典》:泼浪鼓(泼浪鼓)  拼音:pō làng gǔ
一种儿童玩具。转动鼓面,鼓面旁的坠子会敲击鼓面,发出连续咚咚声响。旧时卖货郎亦用此摇弄发声以代替叫卖。《红楼梦》第四七回:「只见薛蟠骑著一匹大马,远远的赶了来,张著嘴,瞪著眼,头似泼浪鼓一般,不住左右乱瞧。」也作「波浪鼓」。
《国语辞典》:闹竿儿(闹竿儿)  拼音:nào gān ér
竹竿上缀有各种饰物的儿童玩具。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一三。诸色杂货》:「及小儿戏耍家事儿,如戏剧糖果之类:行娇惜、宜娘子……闹竿儿。」《喻世明言。卷三六。宋四公大闹禁魂张》:「看时却是人头、人脚、人手挂在屋檐上,一似闹竿儿相似。」
《国语辞典》:掩咯鸡(掩咯鸡)  拼音:yǎn luò jī
台湾儿童游戏。三五成群的小朋友猜拳选出一人当鸡王,由鸡王伸出一手,张开掌心,其他小朋友将食指顶著鸡王的掌心。鸡王说:「掩咯鸡,走白蛋!虽汝食,虽汝蛋。放咯鸡仔,去寻蛋;寻若著,放汝去;寻无著,卒竹刺。」说完迅速将掌心合起,此时其他小朋友得迅速抽回手指,若动作稍慢,被鸡王抓到,就要更替作鸡王。
《国语辞典》:小书儿(小书儿)  拼音:xiǎo shū ér
旧日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为儿童启蒙时必读的书,故此三本书称为「小书儿」。
《国语辞典》:童话剧(童话剧)  拼音:tóng huà jù
为儿童所写的戏剧,称为「童话剧」。内容多半为非现实,非写实的,重趣味而能表现出童心的想像效果。
《漢語大詞典》:共产主义儿童团
土地革命战争期间在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儿童组织。基本任务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对少年儿童进行共产主义教育,领导儿童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革命工作,如站岗放哨、带路送信等,并开展一些文化学习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