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儒哲
亦作“ 儒喆 ”。 指学问才智超群的人。 南朝 梁 江淹 《宋故尚书左丞孙愐墓志文》:“丽名文质,齐影儒喆。”《魏书·乐志》:“且二 汉 、 魏 、 晋 歷诸儒哲,未闻器度依经,而声调差谬。”《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公私篇》:“且吾闻东西儒哲,著书立説,昌言大号,以震撼其国民之精神也。”
《漢語大詞典》:儒懦
亦作“ 儒愞 ”。 柔弱,不刚强。北齐书·儒林传·权会:“性甚儒懦,似不能言;及临机答难,酬报如响。”旧唐书·庐江王瑗传:“朝廷以 瑗 儒愞,非边将才,遣右领军将军 王君廓 助典兵事。” 宋 曾巩 《齐州谢到任表》:“岂伊儒懦之资,可副浩烦之用。” 清 焦循 《神风荡寇后记》:“尝慟 李 胡 两公之死,自恨儒懦,不能执殳从王事。”
分類:柔弱刚强
《漢語大詞典》:儒户
(1).读书人的户籍。 元 代根据居民的职业分户籍为民户、军户、儒户、医户等名目。 元 无名氏 《举案齐眉》第四折:“这廝接待不周……枷号一月,打退儒户,永为农夫。”《元典章·圣政一·兴学校》:“应係籍儒户,杂泛差役,依例蠲免。”
(2).指具有此种户籍的居民。 元 无名氏 《举案齐眉》第四折:“俺两个是儒户,县里拣选来接待新官的。”元史·礼乐志二:“籍近畿儒户三百八十四人为乐工。”
《漢語大詞典》:浅儒(淺儒)
学问浅薄的儒生。《后汉书·桓谭传》:“盖天道性命,圣人所难言也。自 子贡 以下,不得而闻,况后世浅儒,能通之乎!” 清 唐甄 潜书·敬修:“曰:‘我躬不閲,遑恤我后。’是浅儒之敬也,弱矣。”
《骈字类编》:上儒
论衡耕夫多殖嘉谷谓之上农夫其少者谓之下农夫学士之才农夫之力一也能多种谷谓之上农能博学问不谓之上儒是称牛之服重不誉马速也誉手毁足孰谓之慧矣
《漢語大詞典》:雄儒
犹大儒。 元 张宪 《枕上感兴》诗:“繁调翕宝瑟,雄儒集珍砚。”
分類:大儒
《漢語大詞典》:闳儒(閎儒)
大儒。 清 曾国藩 《圣哲画像记》:“ 乾隆 中,閎儒辈起。”
分類:大儒
《國語辭典》:瑰儒  拼音:guī rú
博雅的儒者。晋。郭璞 山海经序:「而谯周之徒,足为通识瑰儒,而雅不平此,验之史考,以著其妄。」
分類:渊博学者
《漢語大詞典》:辟儒
陋儒。 章炳麟 《诸子学略说》:“不知譁众取宠,非始辟儒,即 孔子 固已如是。”
《漢語大詞典》:儒囿
犹儒林。 南朝 梁简文帝 《徵君何先生墓志》:“气高琼岳,心虚谷神。括羽儒囿,舟舆席珍。”详“ 儒林 ”。
《國語辭典》:儒林  拼音:rú lín
1.学界。《三国志。卷二四。魏书。高柔传》:「遂使儒林之群,幽隐而不显。」
2.儒家的著作。三国魏。曹植 魏德论:「既游精于万机,探幽洞深;复逍遥乎六艺,兼览儒林。」
3.学官。《南史。卷七三。孝义传上。朱文济传》:「自卖以葬母,太守谢泺命为儒林,不就。」
《漢語大詞典》:儒谨(儒謹)
温良谨厚。魏书·儒林传·张伟:“讲授乡里,受业者常数百人。儒谨汎纳,勤於教训,虽有顽固不晓,问至数十, 伟 告喻殷勤,曾无愠色。”
分類:良谨谨厚
《漢語大詞典》:儒豪
杰出的儒家学者。 宋 叶适 《〈归愚翁文集〉序》:“自二 郑 公后,儒豪接踵,而 永嘉 与为多,然皆兄事 景 元 。”
《漢語大詞典》:圣儒(聖儒)
慕圣人之道,有儒者之德。《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意 好数,公必谨遇之,其人圣儒。” 司马贞 索隐:“言 意 儒德,慕圣人之道,故云圣儒也。”
分類:圣人儒者
《漢語大詞典》:谀儒(諛儒)
谄媚的儒生。史记·儒林列传:“诸諛儒多疾毁 固 ,曰‘ 固老 ’,罢归之。”
分類:谄媚儒生
《漢語大詞典》:霸儒
强横有势的儒者。 明 杨慎 《答重庆太守刘嵩阳书》:“邇者霸儒,创为新学,削经剗史,驱儒归禪,缘其作俑,急於鸣儔,俾其易入。”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府县·立碑:“今世立碑之滥极矣,而去思尤甚。凡长吏以善去者,俱得屭贔穹石,其词不过乡绅不情之誉,其人不过霸儒强醵之钱。”
分類:强横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