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停 → 停亭”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401,分27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请止
休牛
闭房
咽绝
驻衰
滞用
苟止
遏音
偃甲
收脚
止雨
罢手
熄灭
中停
罢教
《漢語大詞典》:请止(請止)
(1).请求停止,请求罢休。荀子·宥坐:“ 孔子 为 鲁 司寇。有父子讼者, 孔子 拘之,三月不别。其父请止, 孔子 舍之。”
(2).犹言请允许中止交往。请,敬辞。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蘧子 ﹞至,谓八人者曰:‘吾见 申叔 ,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知我者如夫子则可;不然,请止。’” 杜预 注:“止,不相知。”
(3).犹言请允许留下。请,敬辞。左传·成公十六年:“ 唐苟 谓 石首 曰:‘子在君侧,败者壹大。我不如子,子以君免,我请止。’乃死。”
《漢語大詞典》:休牛
归还军用的牛。谓停止战事。 汉 刘向 新序·善谋下:“休牛於 桃林 ,以示不復输粮。” 晋 潘岳 《西征赋》:“问休牛之故林,感徵名於 桃园 。”《周书·武帝纪下》:“八紘共贯,六合同风,方当偃伯 灵臺 ,休牛 桃塞 ,无疆之庆,非独在余。” 唐 独孤及 《送相里郎中赴江西》诗:“ 戎 狄 方搆患,休牛殊未遑。”参见“ 休牛归马 ”。
《國語辭典》:休牛归马(休牛歸馬)  拼音:xiū niú guī mǎ
将牛马放牧,不再作军用。比喻天下升平,不再动用刀兵。《艺文类聚。卷一三。帝王部三。晋穆帝引晋穆帝哀策文》:「风扫天宇,休牛归马,卷旗卧鼓,俾我蒸民。」也作「休牛放马」、「休牛散马」。
《漢語大詞典》:闭房(閉房)
停止房事。 汉 班固 《白虎通·嫁娶》:“男子六十闭房何?所以辅衰也,故重性命也。” 清 梁章钜 退庵随笔·摄生:“且不求嗣续,即讲闭房,亦不可为训。”
分類:停止房事
《漢語大詞典》:咽绝
谓停止发声。
分類:停止发声
《漢語大詞典》:驻衰(駐衰)
停止衰老;保持容颜不衰老。太平广记卷八引 晋 葛洪 神仙传·刘安:“王使閽人自以意难问之曰:‘我王上欲求延年长生不老之道……今先生年已耆矣,似无驻衰之术,又无 賁 育 之气,岂能究於三坟五典、八索九丘,钩深致远,穷理尽性乎?’”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王使吏自以意难之,曰:‘吾王好长生,先生无驻衰之术,未敢以闻。’”
《漢語大詞典》:滞用(滯用)
停止运用。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自朝章国纪,典彝备物,奏议符策,文辞表记,素意所不蓄,前古所未行,皆取定俄顷,神无滞用。”
分類:停止运用
《漢語大詞典》:苟止
(1).苟且行事。止,举止行动。 宋 曾巩 《论中书录黄画黄舍人不书检》:“臣固非欲书检也,顾缘职分,不敢苟止。” 明 李贽 《史阁叙述》:“若我二祖乃万世大有作为之君,不肯苟止于上。”
(2).勉强停止。 宋 曾巩 《福州奏乞在京主判闲慢曹局或近京一便郡状》:“远去庭闈,为日已久,晨昏之恋,谊难苟止。”
《漢語大詞典》:遏音
谓帝王等死后停止一切娱乐活动。 唐 宋璟 《请停仗内音乐奏》:“四齐虽许作乐,三载犹在遏音。” 宋 欧阳修 《治平元年与赵康靖公书》:“湖园清旷,春物嚮荣,然尚在遏音,必未欲会聚。”
《漢語大詞典》:偃甲
(1).藏甲衣不用,谓停止战争。晋书·苻坚载记:“开山泽之利,公私共之,偃甲息兵,与境内休息。”
(2).指埋伏兵士。陈书·陆子隆传:“ 子隆 设伏於外,仍闭门偃甲,示之以弱。及 行师 至,腹背击之, 行师 大败,因乞降。”
《国语辞典》:收脚(收脚)  拼音:shōu jiǎo
比喻停止不正当的行为。如:「江湖路上多险恶,我劝你还是赶快收脚吧!」
《漢語大詞典》:止雨
使雨停止。史记·五帝本纪“ 蚩尤 最为暴,莫能伐” 张守节 正义引山海经:“ 黄帝 令 应龙 攻 蚩尤 。 蚩尤 请风伯、雨师以从,大风雨。 黄帝 乃下天女曰‘魃’,以止雨。”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止雨:“阴雨太久,恐伤五穀,趣止雨。”
分類:雨停停止
《國語辭典》:罢手(罷手)  拼音:bà shǒu
停止所做的事。《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果然自己错认了,只得罢手。」《警世通言。卷四。拗相公饮恨半山堂》:「荆公登了东,觑个空,就在脚脱下一只方舄,将舄底向土墙上抹得字迹糊涂,方才罢手。」
《國語辭典》:熄灭(熄滅)  拼音:xí miè
停止燃烧。比喻为停止、灭绝。唐。韩愈〈南海神庙碑〉:「祀之之岁,风灾熄灭。」也作「息灭」。
《漢語大詞典》:中停
(1).中途停止。 晋 郭璞 《南郊赋》:“ 祝融 穆清以肃侍兮, 阳侯 澹以中停。” 唐 武少仪 《相马赋》:“日车为之不转,风驭为之中停。”
(2).星相迷信之说,面部及身体各分为上、中、下三停。面部自山根至準头为中停;身体以腰为中停。参见“ 三停 ”。
《國語辭典》:三停  拼音:sān tíng
1.三部分。(1)术数用语。相术家以人体的头为上停,腰为中停,足为下停;又面部则以天中至印堂为上停,山根至准头为中停,人中至地阁为下停。《金瓶梅》第二九回:「这位娘子,三停平等,一生衣禄无亏。」(2)字的结构可分为上中下三段的,称为「三停」。
2.三成。《董西厢》卷一:「三停来是闺怨相思,折半来是尤云殢雨。」
《國語辭典》:罢教(罷教)  拼音:bà jiāo
教员因有所诉求而停止授课,以示抗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