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假相
假象。 郭沫若 《三点建议》三:“便是无原则地抹杀少数人的不同意见,形成假相的多数,只许我批评而不许你反批评。”
分類:假象
《漢語大詞典》:虚象
(1).假象;虚幻的景象。 汉 王充 论衡·薄葬:“夫以耳目论,则以虚象为言;虚象效,则以实事为非。是故是非者不徒耳目,必开心意。”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塾议第十七》:“古无步之之术,虽有占譣涂傅之言,取虚象,无準的,无程期, 箕子 推本狂僭, 孔子 直书水旱,目为凶灾宜矣。” 王闿运 《影山草堂铭》:“然而行客想象,归人慨索,指黍稷而求宫室,望松柏而谓君家,情习于有则虚象存,神伤于无则冥造显也。”
(2).指太空。 唐 王昌龄 《东溪玩月》诗:“月从断山口,遥吐柴门端。万木分空霽,流阴中夜攒。光连虚象白,气与风露寒。”
《國語辭典》:空相  拼音:kōng xiàng
佛教用语。没有真实性的存在状态。《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大智度论》卷三一:「人爱著空相,堕在断灭。」
《國語辭典》:虎皮  拼音:hǔ pí
老虎的皮。《礼记。乐记》:「倒载干戈,包之以虎皮。」
《漢語大詞典》:幻形
(1).幻化形状。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 墨 氏摩顶放踵,乃神仙家往往引之,至幻形易貌之术,亦率假其名号。”红楼梦第一回:“原来是无才补天、幻形入世。”
(2).引申为假象。 鲁迅 《而已集·扣丝杂感》:“是使别人所看见的并非该猛人的本相,而是经过了包围者的曲折而显现的幻形。”
《漢語大詞典》:幻翳
佛教语。谓假象的障蔽。《楞严经》卷六:“见闻如幻翳,三界若空华。” 万行首 注:“见闻幻翳,指妄根也。” 宋 陆游 《幽兴》诗:“扫尽尘埃无一点,洗空幻翳有千重。”
《漢語大詞典》:众伪(衆僞)
种种假象。文选·张衡〈思玄赋〉:“彼无合其何伤兮,患众伪之冒真。” 吕向 注:“患众为伪所冒罔也。”
分類:种种假象
《國語辭典》:造假  拼音:zào jiǎ
制造假的来伪装真的。如:「中央银行决定改良铸币技术,让歹徒难以造假。」
《漢語大詞典》:佯动
以假象蒙骗和迷惑敌人的作战行动。主要方法有以退为进、以守为攻、张虚隐实、声东击西等。
《漢語大詞典》:形兵
指制造假象来迷惑敌人的一种战术。孙子·虚实:“故形兵之极,至於无形。” 清 唐甄 潜书·五形:“有游兵以扰之,有缀兵以牵之,有形兵以疑其目,有声兵以疑其耳。”
《漢語大詞典》:矜伪(矜僞)
炫耀假象。文子·道原:“矜伪以惑世,畸行以迷众,圣人不以为世俗。”后汉书·王良传论:“ 张湛 不屑矜伪之誚,斯不伪矣。”
分類:炫耀假象
《國語辭典》:装假(裝假)  拼音:zhuāng jiǎ
故意装出违反实情的态度或模样。如:「别再装假了,大家都知道你想跟著一起去。」
《國語辭典》:掩人耳目  拼音:yǎn rén ěr mù
比喻欺骗、蒙蔽他人。《西游记》第一六回:「那两个和尚,却不都烧死?又好掩人耳目。」《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这里叫德泉派人上来办,才好掩人耳目。」
《漢語大詞典》:虚晃一枪(虚晃一槍)
比喻用假象迷惑对方。 毛泽东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我们已经在 北京 住了七年……当然,我们现在并没有打算回 延安 ,来个‘虚晃一枪,回马便走’。” 刘伯承 《回顾长征》:“我军入 滇 ,吓得 龙云 胆颤心惊,忙将各地民团集中 昆明 守城,我军却虚晃一枪,即向西北方向 金沙江 边挺进。”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下八:“我们不过是布个疑阵,么子人所言:虚晃一枪。”
分類:假象迷惑
《国语辞典》:混淆视听(混淆视听)  拼音:hùn yáo shì tīng
以假象或谎言使人分辨不出是非真伪。如:「对方利用不实的宣传,意图混淆视听,破坏本公司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