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逋债(逋債)
亦作“ 逋责 ”。 犹欠债。《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 恪 更拜太傅,於是罢视听,息校官,原逋责,除关税,事崇恩泽,众莫不悦。”《宋书·文帝纪》:“凡诸逋债,优量申减。” 唐 刘禹锡 《谢受恩放先贷斛斗表》:“殊私忽降,逋责涤除。” 明 刘元卿 《贤奕编·观物》:“ 金陵 閭右子,荡覆先业,不胜逋责,决意自尽。” 清 昭梿 《啸亭杂录·烟兰小谱》:“有宗臣某,尝拆其园中楼阁为其偿逋债。”
分類:欠债
《漢語大詞典》:债家(債家)
债主。《三国志·吴志·潘璋传》:“性博荡嗜酒,居贫,好赊酤,债家至门,輒言后豪富相还。” 晋 束晰 《贫家赋》:“债家至而相敦,乃取东而偿西。”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朱氏阴德》:“正见债家悍僕羣坐於门。”
分類:债主
《骈字类编》:药债(药债)
唐 白居易 酬梦得贫居咏怀见赠 病添庄舄吟声苦,贫欠韩康药债多。
《骈字类编》:前债(前债)
宋 苏轼 悼朝云,并引 伤心一念偿前债,弹指三生断后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