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23,分2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借读
借秦
借径
借径
借住
那借
借宠
借听
贷借
借剑
关借
借喻
豫借
借手
借资
《漢語大詞典》:借读(借讀)
(1).借书阅读。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惠周惕》:“雅爱典籍,得一善本,倾囊弗惜,或借读手抄。”
(2).指在校学生因故离开户籍所在地寄居他处,而在寄居地暂时入学就读。
《漢語大詞典》:借秦
借 秦 朝乱亡为喻,以论治政之道。语出汉书·贾山传:“ 贾山 , 潁川 人也…… 孝文 时,言治乱之道,借 秦 为諭,名曰《至言》。” 宋 苏轼 《次韵刘贡父李公择见寄》之一:“曲无和者应思 郢 ,论少卑之且借 秦 。”
《漢語大詞典》:借径
谓依靠他人传递情况或意见。
《漢語大詞典》:借径(借逕)
谓依靠他人传递情况或意见。 宋 戴埴 鼠璞·魏相许伯:“ 魏相 ,贤相也,始奏封事,及白去副封,乃借逕於 许伯 。於是 霍氏 杀 许后 之谋乃得闻。”
《國語辭典》:借住  拼音:jiè zhù
在别处暂时住宿。唐。司空图 借居诗:「借住郊园久,仍逢夏景新。」
分類:借住他人
《國語辭典》:那借  拼音:nuó jiè
移借款项。《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三:「欲待在逆子处那借来奉还褚家,争奈他两个丝毫不肯放空。」也作「挪借」。
分類:挪移借贷
《漢語大詞典》:借宠(借寵)
利用别人的宠荣。后汉书·韦义传:“ 灵帝 即位,中常侍 曹节 以 陈蕃 、 竇氏 既诛,海内多怨,欲借宠时贤以为名,白帝就家拜 著 ( 韦著 ) 东海 相。” 李贤 注:“假借时贤宠荣以求美名。”后汉书·张奂传:“司隶校尉 王寓 ,出於宦官,欲借宠公卿,以求荐举,百僚畏惮,莫不许诺,唯 奂 独拒之。”
分類:宠荣
《漢語大詞典》:借听(借聽)
(1).借别人的耳朵去听。 唐 韩愈 《答陈生书》:“足下求速化之术,不於其人,乃以访 愈 ,是所谓借听於聋,求道於盲。”
(2).指按照别人的话行事。 五代 牛希济 《荐士论》:“诸侯所荐,率皆应权倖之旨,承交游之命,取其虚名奏署,谓之借听。”
分類:按照耳朵
《國語辭典》:贷借(貸借)  拼音:dài jiè
金钱物品的借出与贷入。如甲向乙借款,则乙为贷主,甲为借主。
《漢語大詞典》:借剑(借劍)
汉书·朱云传载 云 谓 成帝 曰:“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餘。”佞臣指帝师 安昌侯 张禹 。后因以“借剑”指廷臣犯颜直谏,请诛奸邪。明史·王汝训传:“直犯乘舆,屡荷优容。稍涉当涂,旋遭摈斥。言官不难於批鳞,而难於借剑,此何为也?”
分類:佞臣
《漢語大詞典》:关借(關借)
谓行文征借。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本府中要排天中节,是合府富家大户,金银器皿绢段綾罗尽数关借一用,事毕一一付还,如有隐匿不肯者,即拏家属问罪,财物入官。有一张牒文在此。”
分類:行文
《國語辭典》:借喻  拼音:jiè yù
1.以其他事物为譬以晓谕他人。唐。元结 说楚何惑王赋:「昔臣何惑王用阍嬖之谋,肆极荒淫,更经年岁,凿险填深,转馈通千里,万金五译。臣妾借喻其心,然后云获。」
2.一种比喻方式。运用时,不出现被喻事物的名称及「如」、「像」等比喻语词,而直接借用作为比喻的事物来代表被喻事物。如《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以「燕雀」借喻碌碌无为的庸人,以「鸿鹄」借喻志向远大的壮士。
《漢語大詞典》:豫借
预先借贷。 清 顾炎武 日知录·豫借:“所谓青苗钱者,以国用急不及待秋,方苗青而徵之,故号青苗钱,主其任者为青苗使,遂为后代豫借之始。”
分類:预先借贷
《国语辞典》:借手  拼音:jiè shǒu
假他人之手。如:「借手杀人」。《醒世恒言。卷三五。徐老仆义愤成家》:「元来拨我在三房里,一定他们道我没用了,借手推出的意思。」
分类:他人
《漢語大詞典》:借资(借資)
(1).谓利用别人的某种心理,作为自己进身之资。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论其所爱,则以为借资;论其所憎,则以为尝己。”按韩非子·说难作“藉资”,其旧注云:“谓为藉君之所爱,以为己资。”
(2).指借用,取资。 清 褚人穫 《坚瓠九集·高唐云雨》:“此类甚多,相沿不改,遂为填词家借资。”
(3).借助,凭借。 明 李贽 《四书评·孟子·尽心上》:“大人者,并不借资君与社稷与天下也,只有一‘正己’而已矣,自收‘物正’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