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题目(題目) 拼音:tí mù
1.文章或诗篇的标名。如:「这篇文章光是题目,就引起许多读者的好奇及兴趣。」唐。杜甫〈奉留赠集贤院崔于二学士〉诗:「天老书题目,春官验讨论。」
2.考试时要求应试人作答的问题。如:「这次的题目难倒了大多数的考生。」《旧唐书。卷一八。宣宗本纪》:「三月,试宏词举人,漏泄题目,为御史台所劾。」
3.评其优劣,定其高下。《晋书。卷四三。列传。山涛》:「涛所奏甄拔人物,各为题目,时称山公启事。」
4.戏剧用语。南戏在第一出前介绍的故事纲要,称为「题目」。如《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题目》:「李琼梅设计丽春园,孙必达相会成夫妇;朱邦杰识法明犯法,遭盆吊没兴小孙屠。」
5.名义、藉口。如:「他正苦无机会找你麻烦,如今抓了这题目,一定会大作文章。」唐。白居易 〈送吕漳州〉诗:「独醉似无名,借君作题目。」
6.名堂,花样。《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四:「其间又有奸诈之徒,就这些贪爱上面,想出个奇巧题目来,做自家妻子不著,装成圈套,引诱良家子弟,诈他一个小富贵,谓之『扎火囤』。」
2.考试时要求应试人作答的问题。如:「这次的题目难倒了大多数的考生。」《旧唐书。卷一八。宣宗本纪》:「三月,试宏词举人,漏泄题目,为御史台所劾。」
3.评其优劣,定其高下。《晋书。卷四三。列传。山涛》:「涛所奏甄拔人物,各为题目,时称山公启事。」
4.戏剧用语。南戏在第一出前介绍的故事纲要,称为「题目」。如《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题目》:「李琼梅设计丽春园,孙必达相会成夫妇;朱邦杰识法明犯法,遭盆吊没兴小孙屠。」
5.名义、藉口。如:「他正苦无机会找你麻烦,如今抓了这题目,一定会大作文章。」唐。白居易 〈送吕漳州〉诗:「独醉似无名,借君作题目。」
6.名堂,花样。《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四:「其间又有奸诈之徒,就这些贪爱上面,想出个奇巧题目来,做自家妻子不著,装成圈套,引诱良家子弟,诈他一个小富贵,谓之『扎火囤』。」
《國語辭典》:头脑(頭腦) 拼音:tóu nǎo
1.头颅。《后汉书。卷七七。酷吏列传。序》:「若其揣挫彊埶,摧勒公卿,碎裂头脑而不顾,亦为壮也。」
2.脑筋、思想。唐。杜牧 〈自宣州赴官入京路逢裴坦判官归宣州因题赠〉诗:「我初到此未三十,头脑钐利筋骨轻。」宋。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诗〉六○首之五八:「长官头脑冬烘甚,乞汝青铜买酒回。」
3.头绪、条理。如:「他办事很有头脑。」《醒世恒言。卷三七。杜子春三入长安》:「好几日饭不得饱吃,东奔西趁,没个头脑。」
4.首领、主脑人物。《红楼梦》第五六回:「单你们有一百个也不成个体统,难道没有两个管事的头脑带进大夫来?」《九命奇冤》第一三回:「这里又有聚仙馆的林大有,他是个私贩烟土的头脑。」
5.结婚的对象。《水浒传》第八回:「万望娘子休等小人,有好头脑,自行招嫁,莫为林冲误了贤妻。」《警世通言。卷一四。一窟鬼癞道人除怪》:「婆子道:『教授方才二十有二,却像三十以上人。想教授每日价费多少心神!据老媳妇愚见,也少不得一个小娘子相伴。』」
6.理由、原因。《警世通言。卷二○。计押番金鳗产祸》:「押番不知头脑,走出房门看时,周三让他过一步,劈脑后便剁。」《二刻拍案惊奇》卷一○:「果然莫翁在莫妈面前,寻个头脑,故意说丫头不好,要卖他出去。」
7.主顾。《醒世恒言。卷三七。杜子春三入长安》:「似这寸金田地,偏有卖主,没有受主,敢则经纪们不济,须自家出去寻个头脑。」
8.一种用肉与杂味配合的酒。《水浒传》第五一回:「那李小二,人丛里撇了雷横,自出外面赶碗头脑去了。」《金瓶梅》第九八回:「王六儿安排些鸡子肉圆子,做了个头脑,与他扶头。」也称为「头脑酒」。
2.脑筋、思想。唐。杜牧 〈自宣州赴官入京路逢裴坦判官归宣州因题赠〉诗:「我初到此未三十,头脑钐利筋骨轻。」宋。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诗〉六○首之五八:「长官头脑冬烘甚,乞汝青铜买酒回。」
3.头绪、条理。如:「他办事很有头脑。」《醒世恒言。卷三七。杜子春三入长安》:「好几日饭不得饱吃,东奔西趁,没个头脑。」
4.首领、主脑人物。《红楼梦》第五六回:「单你们有一百个也不成个体统,难道没有两个管事的头脑带进大夫来?」《九命奇冤》第一三回:「这里又有聚仙馆的林大有,他是个私贩烟土的头脑。」
5.结婚的对象。《水浒传》第八回:「万望娘子休等小人,有好头脑,自行招嫁,莫为林冲误了贤妻。」《警世通言。卷一四。一窟鬼癞道人除怪》:「婆子道:『教授方才二十有二,却像三十以上人。想教授每日价费多少心神!据老媳妇愚见,也少不得一个小娘子相伴。』」
6.理由、原因。《警世通言。卷二○。计押番金鳗产祸》:「押番不知头脑,走出房门看时,周三让他过一步,劈脑后便剁。」《二刻拍案惊奇》卷一○:「果然莫翁在莫妈面前,寻个头脑,故意说丫头不好,要卖他出去。」
7.主顾。《醒世恒言。卷三七。杜子春三入长安》:「似这寸金田地,偏有卖主,没有受主,敢则经纪们不济,须自家出去寻个头脑。」
8.一种用肉与杂味配合的酒。《水浒传》第五一回:「那李小二,人丛里撇了雷横,自出外面赶碗头脑去了。」《金瓶梅》第九八回:「王六儿安排些鸡子肉圆子,做了个头脑,与他扶头。」也称为「头脑酒」。
《國語辭典》:头路(頭路) 拼音:tóu lù
1.端绪、线索、办法。《警世通言。卷二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平空不见了五十绽大银,见今著落临安府提捉贼人,十分紧急,没有头路得获,累害了多少人。」
2.门路。《西游记》第四○回:「八戒道:『正是,趁早散了,各寻头路,多少是好。那西天路无穷无尽,几时能得到?』」
3.对象。《醒世恒言。卷九。陈多寿生死夫妻》:「我今苟延性命,与死无二,便多活几年,没甚好处。不如早早死了,出脱了娘子。他也得趁少年美貌,别寻头路。」
4.投靠的人,主人。《醒世恒言。卷三五。徐老仆义愤成家》:「他家许多人,都存住不得,各自四散去了。你何不也别了他,另寻头路?」
5.闽南方言。指职业。
2.门路。《西游记》第四○回:「八戒道:『正是,趁早散了,各寻头路,多少是好。那西天路无穷无尽,几时能得到?』」
3.对象。《醒世恒言。卷九。陈多寿生死夫妻》:「我今苟延性命,与死无二,便多活几年,没甚好处。不如早早死了,出脱了娘子。他也得趁少年美貌,别寻头路。」
4.投靠的人,主人。《醒世恒言。卷三五。徐老仆义愤成家》:「他家许多人,都存住不得,各自四散去了。你何不也别了他,另寻头路?」
5.闽南方言。指职业。
《國語辭典》:秋风(秋風) 拼音:qiū fēng
1.秋季的风。《文选。左思。杂诗》:「秋风何洌洌,白露为朝霜。」《文选。曹植。赠白马王彪诗》:「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
2.假借事端求人资助,或利用藉口向人求取财利。《儒林外史》第三回:「会试举人,变作秋风之客;多事贡生,长为兴讼之人。」
2.假借事端求人资助,或利用藉口向人求取财利。《儒林外史》第三回:「会试举人,变作秋风之客;多事贡生,长为兴讼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