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强 → 彊强”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强团练(强團練)
倔强的团练使。泛指性情倔强的人。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下:“ 临安 有谚语,凡见人不下礼,呼曰‘强团练’。吾不知其所自来,后得知长老云:‘ 钱氏 有国时,攻 常州 ,执其团练使 赵仁泽 以归,见王不拜。王怒,命以刀抉其口至耳。’丞相 元德昭 救解云:‘此强团练,宥之足以劝忠也。’遂以药附创,送归于 唐 。故至今以为美谚。”
《漢語大詞典》:强嘴拗舌
说话倔强的样子。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下十一:“ 谢庆元 倒了威了,但还是强嘴拗舌:‘我家里的事,要你们管吗?’”
《漢語大詞典》:朴强(樸彊)
质朴倔强。
《新唐书·张孝忠传》:“吾既为 唐 臣,而天性朴彊,业已効忠,不復助恶矣。”
《國語辭典》:牛劲(牛勁) 拼音:niú jìn
1.大力气。如:「他费了好大的牛劲,才打开那扇窗。」
2.形容人的性情执拗乖僻。如:「他又犯了牛劲。」
《國語辭典》:牛脾气(牛脾氣) 拼音:niú pí qi
形容脾气不好,性情倔强。如:「他的牛脾气又犯了。」
《漢語大詞典》:牛脖子
牛的脖子。喻倔强脾气。 老舍 《赵子曰》第十二:“好在我不介意,我知道那个小胖子有些牛脖子。” 老舍 《骆驼祥子》九:“跟我犯牛脖子,没你的好儿,告诉你!”
《國語辭典》:拧种(擰種) 拼音:nìng zhǒng
性情倔强的人。如:「到了最后的关头,他还这么顽固,真是拧种。」
《國語辭典》:拧性(擰性) 拼音:nìng xìng
个性倔强。如:「这孩子天生的一副拧性。」
《漢語大詞典》:锐很
猛烈而倔强。 梁启超 《复友人论保教书》:“其一人犹窜逐搜捕,濒死数四,幸而免焉而已,而其精悍鋭很之气不衰。”
《漢語大詞典》:丧梆
不温和,脾气倔强
用话冒犯。例如:别拿这些话丧梆人。
《國語辭典》:桀骜难驯(桀驁難馴) 拼音:jié ào nán xún
凶暴倔强而难以驯服。《清史稿。卷五一七。土司传六。甘肃传》:「土官易制,绝不类蜀、黔诸土司桀骜难驯也。」
《國語辭典》:桀骜不逊(桀驁不遜) 拼音:jié ào bù xùn
凶暴倔强,傲慢不恭顺。宋。陈亮〈〉:「吴、蜀阻穴之虎也。臣恐既解之后,胜者张势,败者阻险,桀骜不逊,以拒陛下。」也作「桀敖不驯」、「桀骜不恭」、「桀骜不驯」。
《漢語大詞典》:木厥
宋 元 俗语。倔强凶悍。 元
李治 《敬斋古今黈》卷八:“大抵末厥者,犹今俚俗语言木厥云耳。木厥者,木强刁厥之谓。”参见“ 末厥 ”。
《漢語大詞典》:末厥
宋 时俗语。谓卑劣,卑贱。 宋
欧阳修 《六一诗话》:“ 陶尚书 穀 尝曰:‘尖簷帽子卑凡厮,短靿靴儿末厥兵。’末厥,亦当时话。” 宋
刘攽 《中山诗话》:“今人呼秃尾狗为厥尾,衣之短后者亦曰厥。故 欧公 记 陶尚书 诗语‘末厥兵’,则此兵正谓未贼尔。”一说谓倔强凶悍。 元
李治 《敬斋古今黈》卷七:“大抵末厥者,犹今俚俗言木厥云耳。木厥者,木强刁厥之谓。”
《漢語大詞典》:劣别(劣彆)
亦作“ 劣彆 ”。 别扭;倔强。 明
叶宪祖 《鸾鎞记·合谮》:“我向年也曾与他往来,不是这般劣别的。”
《醒世恒言·大树坡义虎送亲》:“ 梁氏 道:‘ 潮音 这丫头有些古怪劣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