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仗马(仗馬)
(1).皇帝仪仗队所用的马。装饰华丽,通常用于朝会、祀典、出巡等。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今谓之殿门天武官,极天下长人之选,八人。上御前殿,则执鉞立于 紫宸门 下,行幸则为禁围门,行于仗马之前。”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三卷:“西面白虎旗一、五星旗五、五凤旗十。仗马每面三疋,每疋御龙官四人。”
(2).比喻坐享俸禄而不敢言事之官。语出新唐书·奸臣传·李林甫:“ 林甫 居相位凡十九年,固宠市权,蔽欺天子耳目,諫官皆持禄养资,无敢正言者。补闕 杜璡 再上书言政事,斥为 下邽 令。因以语动其餘曰:‘明主在上,羣臣将顺不暇,亦何所论?君等独不见立仗马乎?终日无声,而飫三品芻豆;一鸣,则黜之矣。后虽欲不鸣,得乎?’由是諫争路絶。” 清 王九龄 《窃禄》诗:“无声惭仗马,有泪对刑书。”
《漢語大詞典》:正任
五代 时授官任职为正任, 宋 时仅食俸禄而无实职。续资治通鉴·宋哲宗绍兴二年:“ 元祐 初,减定除授正任已下,奉禄递损,物数不多,有亏朝廷优异之礼。”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五代史·袁象先传:“‘復献五万緡,求为真刺史。’ 宋 时防御团练使、刺史,皆有遥授正任之分,盖始於此。但 宋 时所谓正任者,亦仅食其俸,非真履其任也。”
《漢語大詞典》:周粟
周 代的禄食。史记·伯夷列传:“天下宗 周 ,而 伯夷 、 叔齐 耻之,义不食 周 粟,隐於 首阳山 ,采薇而食之。”后多指有气节者所不能接受的新朝的俸禄。 唐 李白 《送张秀才从军》诗:“ 周 粟犹不顾, 齐 珪安肯分?” 五代 詹敦仁 《劝王氏入贡宠予以官作辞命篇》:“ 周 粟纵荣寧忍食, 葛 庐频顾谩劳思。” 康有为 《强学会序》:“哭 秦 庭而无路,餐 周 粟而匪甘。”
《漢語大詞典》:安禄
安享俸禄。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象数二:“其日月五星行次,皆只据小历所算躔度誊奏,不曾占候,有司但备员安禄而已。”
分類:安享俸禄
《漢語大詞典》:赋禄(賦禄)
(1).赋税与禄赏。管子·大匡:“乃轻税,弛关市之征,为赋禄之制。”
(2).给予俸禄。管子·山至数:“君以币赋禄,什在上。” 宋 王安石 《上皇帝万言书》:“然而前世置员盖甚少,而赋禄又如此之薄,则财用之所不足,盖亦有説矣。”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五年:“今州县胥吏,未尝赋禄,皆蚕食百姓而已。”
《漢語大詞典》:俸入
官员的俸禄收入。 宋 李元纲 厚德录卷二:“ 王 ( 王缮 )曰:‘某碌碌经生,仕无他志,苟仰俸入以养妻子,得罪无害。’” 宋 王栐 燕翼诒谋录卷二:“国初,士大夫俸入甚微,簿、尉月给三贯五百七十而已,县令不满十千。”金史·完颜璹传:“居 汴 中,家人口多,俸入少,客至,贫不能具酒肴,蔬饭共食。”
《漢語大詞典》:贬秩(貶秩)
贬职;削减俸禄。史记·平準书:“ 元封 元年, 卜式 贬秩为太子太傅。” 宋 李若水 《上何右丞书》:“小则削职贬秩,大则走瘴岭,錮海岛。” 明 谢肇浙 《五杂俎·物部一》:“或贬秩,则立仗,必居所贬之位,不敢仍常立,甚可怪也。” 清 无名氏 《燕京杂记》:“﹝象﹞如获罪贬秩,则立仗时退居贬所,不敢復立原处。”
《國語辭典》:均分  拼音:jūn fēn
平均分摊。如:「这次聚餐费用由公司同仁均分。」《喻世明言。卷二一。临安里钱婆留发迹》:「顾三郎一夥,重泊船于芦苇丛中,将所得利物,众人十三分均分。」
《國語辭典》:官俸  拼音:guān fèng
官吏的薪水。唐。白居易〈书事咏怀〉诗:「官俸将生计,虽贫岂敢嫌。」
《國語辭典》:苟禄(苟祿)  拼音:gǒu lù
不当得的俸禄。《佩文韵府。卷九○上。屋韵引马祖常诗》:「苟禄亦可羞,吾将反蓬荜。」
《漢語大詞典》:拜石
(1).拜受俸禄。 南朝 梁 庾肩吾 《谢湘东王赉米启》:“不待候沙,同新渝之再熟;无劳拜石,均辽仓之重满。”
(2). 宋 米芾 擅书画,知 无为军 时,州治有巨石甚奇。 芾 见之大喜,曰:“此足以当吾拜。”遂具衣冠拜之,呼之为兄。世称“ 米颠 拜石”。事见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十。参阅 宋 费衮 梁溪漫志·米元章拜石宋史·文苑传六·米芾
《漢語大詞典》:添给(添給)
指俸禄之外的补贴。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故事二:“ 元丰 中,改立官制,内外制皆有添给,罢润笔之物。” 宋 洪迈 容斋续笔·唐朝士俸微:“ 唐 世朝士俸钱至微,除一项之外,更无所谓料券,添给之类者。”
《漢語大詞典》:吏禄
(1).官吏的俸禄。《史记·平準书》:“量吏禄,度官用,以赋於民。”汉书·王莽传中:“﹝ 天凤 三年﹞五月, 莽 下吏禄制度……僚禄一岁六十六斛,稍以差增,上至四辅而为万斛云。”
(2).指吏禄制度。 宋 沈括 梦溪笔谈·官政二:“天下吏人,素无常禄,惟以受賕为生,往往致富者, 熙寧 三年,始制天下吏禄,而设重法以絶请託之弊。”
(3).官吏的禄位。 唐 韩愈 《送牛堪序》:“登第於有司者,去民亩而就吏禄,由是进而累为卿相者,常常有之。”
《漢語大詞典》:历子(歷子)
宋 代记述官员政迹功过以备考课升降之用的本子。宋史·选举志六:“诸州掾曹及县令、簿、尉,皆户部南曹给印纸、历子,俾州郡长吏书其绩用愆过,秩满,送有司差其殿最。”宋史·选举志六:“应监司郡守朝辞日,别给历子。如荐贤才为几人,若为治钱穀,若为理狱讼,兴某利,除某害,各为条目,使之黽勉从事。”
宋 制,料粮院掌发俸禄,有料钱录,据状注明各官授官日月,发给本人,凭以赴户部领支俸钱。 宋 朱熹 近思录卷七:“ 伊川先生 在讲筵,不曾请俸,诸公遂牒户部,问不支俸钱。户部索前任歷子,先生云:‘某起自草莱,无前任歷子。’”
《漢語大詞典》:官廪
(1).犹官俸。国家发给的俸禄。《三国志·吴志·陆凯传》:“伏闻织络及诸徒坐,乃有千数,计其所长,不足为国财,然坐食官廪,岁岁相承,此为无益。” 宋 陆游 《暑夜》诗:“无功耗官廪,太息负平生。” 明 张四维 《双烈记·从征》:“我这里深惭毛义微官廪,那些个少可酬 云英 逆旅情。”
(2).国库里的粮食。宋史·真宗纪二:“﹝ 大中 祥符 二年九月﹞丁丑,发官廪振 凤州 水灾。”宋史·王沿传:“又体量 河朔 饥民,所至不俟詔,发官廪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