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修 → 脩修”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脩永
悠长。 唐 薛用弱
《集异记·韦宥》:“江波脩永,舟船燠热。一日晚凉,乃跨马登岸,依舟而行。”
《漢語大詞典》:脩促
犹言长短。
《新唐书·吕才传》:“官爵富贵,葬可致也;年寿脩促,子姓蕃衍,葬可招也。”
《韵府拾遗 宥韵》:修救
史记天官书:太上修德。其次修政。其次修救。其次修禳。
《漢語大詞典》:修辑(修輯)
修整备置。 明
王玉峰《焚香记·虚报》:“故此行文到各郡县,要修辑武备,保宋城池。看起来 徐州 官兵得胜了。”
《漢語大詞典》:脩久
长久。
《墨子·尚贤中》:“则此言圣人之德,章明博大,埴固以脩久也。”
《淮南子·人间训》:“ 老子 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脩久’,此之谓也。”今本及帛书本
《老子》均作“长久”。
《漢語大詞典》:修臂
同“脩臂”。
古代传说中的海外国名。其民皆长臂。
《漢語大詞典》:脩臂
古代传说中的海外国名。其民皆长臂。《淮南子·墬形训》:“自西南至东南方, 结胷 民、 羽 民…… 三头 民、 脩臂 民。” 高诱 注:“ 脩臂 民,一国民皆长臂。”
《漢語大詞典》:脩采
选择确定。
《三国志·魏志·傅嘏传》:“ 大魏 继百王之末,承 秦 、 汉 之烈,制度之流,靡所脩采。”
《漢語大詞典》:修构(修構)
修建。
《晋书·石勒载记下》:“及修构 三臺 ,迁其家室, 季龙 深恨 遐 。” 唐
元稹 :“逮小子 稹 ,冒华官荣,当立庙以事先人於京师,会值谴出,未果修构。”
《漢語大詞典》:修毫
(1).长的毫毛。 晋
傅玄 《笔赋》:“简俢毫之奇兔,选珍皮之上翰。”修,一本作“ 脩 ”。
(2).指手笔。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夫仕也者,欲以为名邪,则修毫可以洩愤懣,篇章可以寄姓字。”修,一本作“ 脩 ”。
(3).良犬名。
《西京杂记》卷四:“ 茂陵 少年 李亨 ,好驰骏狗、逐狡兽,或以鹰鷂逐雉兔,皆为之佳名。狗则有脩毫、釐睫、白望、青曹之名。”
《漢語大詞典》:修积(修積)
行善积德。
《西游记》第四十回:“不知那世里修积,今生得遇老师父。”
《红楼梦》第一一九回:“果然有来头成了正果,也是太太几辈子的修积。”
《漢語大詞典》:元脩菜
即巢菜,亦称野蚕豆。 宋
苏轼 《元脩菜》诗叙:“菜之美者,有吾乡之巢,故人 巢元脩 嗜之,余亦嗜之。 元脩 云:‘使 孔北海 见,当復云吾家菜耶?’因谓之元脩菜。” 宋
陆游 《巢菜诗》序:“小巢生稻畦中, 东坡 所赋元脩菜是也。 吴 中絶多,名漂摇草,一名野蚕豆,但人不知取食耳。”
《漢語大詞典》:革修
革心修善。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上》:“‘乡里 贾子序 者,实有匈险之行,为国人所弃。闻我遭丧,而洗心来弔,此亦未被大道之训,而有修善之志也……’ 子序 闻之,更自革修,终成善人。”
《漢語大詞典》:谨脩(謹脩)
亦作“ 谨修 ”。
1.谓敬慎修习、守持。
《礼记·曲礼下》:“祭祀之礼,居丧之服,哭泣之位,皆如其国之故,谨脩其法而审行之。”
《韩非子·扬权》:“谨脩所事,待命於天。毋失其要,乃为圣人。” 明
章懋 《方母贞节传》:“其教子 廷仪 ,则崇俭朴,去华靡,谨修乡行,不为市道。”
2.敬谨撰写。 宋
毕仲游 :“谨修前啟通贺,兼布悰诚万一。”
《漢語大詞典》:谨修(謹修,謹脩)
(1).谓敬慎修习、守持。
《礼记·曲礼下》:“祭祀之礼,居丧之服,哭泣之位,皆如其国之故,谨脩其法而审行之。”
《韩非子·扬权》:“谨脩所事,待命於天。毋失其要,乃为圣人。” 明
章懋 《方母贞节传》:“其教子 廷仪 ,则崇俭朴,去华靡,谨修乡行,不为市道。”
(2).敬谨撰写。 宋
毕仲游《贺门下相公启》:“谨修前啟通贺,兼布悰诚万一。”
《漢語大詞典》:侧修(側修)
犹言触类旁通。 清
龚自珍 《重辑六妙门序》:“故有慧行,有行行,圆悟者侧修,下学者上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