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修 → 脩修”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妆点(妝點) 拼音:zhuāng diǎn
装饰、打扮。南唐。
李煜 词:「小妇初妆点,回眉对月钩。」
《國語辭典》:雕龙(雕龍) 拼音:diāo lóng
雕镂龙纹。比喻善于言辞。《后汉书。卷五二。崔骃传。赞曰》:「崔为文宗,世禅雕龙。」
《國語辭典》:刀尺 拼音:dāo chǐ
1.裁衣的剪刀及尺。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唐。
杜甫 诗八首之一:「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2.比喻进退人才。《晋书。卷六○。列传。李含》:「臣虽无祁大夫之德,见含为腾所侮,谨表以闻,乞朝廷以时博议,无令腾得妄弄刀尺。」
《國語辭典》:先容 拼音:xiān róng
先加以雕饰。引申为替他人介绍、推荐。《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当下就央了一封先容的荐书,备了一副盛礼去谒徐公。」《聊斋志异。卷二。陆判》:「共求朱先容,愿纳交陆。」
《漢語大詞典》:雕锼(鵰鎪,彫鎪)
(1).雕刻。 唐
李商隐 《富平少侯》诗:“綵树转灯珠错落,绣檀廻枕玉雕鎪。” 宋
陈亮 《汉宫春》词:“随缘柳緑柳白,费尽雕鎪。”
(2).刻意修饰文辞。 明
朱鼎:“古今词传,纷纷迭出、雕鎪矫揉,虫技轰轰。” 明
袁宏道 《湖上别同方子公赋》之五:“十年而一叶,枉自费雕鎪。”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近古期·北宋政治家的文论》:“就反对雕锼无用的文辞这一点讲,政治家和道学家、古文家都是一致的。”
(3).犹琢磨。
彫鎪:1.雕刻,刻镂。
《文选·左思〈魏都赋〉》:“匪朴匪斵,去泰去甚,木无彫鎪,土无綈锦。” 张铣 注:“鎪,鏤也。”
(2).引申指雕琢文字。 宋
苏辙《次韵子瞻留别》之三:“彫鎪不遣治章句,烂漫先令饱文字。”
《國語辭典》:雕琢 拼音:diāo zhuó
1.刻镂。《孟子。梁惠王下》:「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雕琢之。」
2.修饰文词。《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也作「雕瑑」。
《國語辭典》:篆刻 拼音:zhuàn kè
1.推敲字句,琢磨文章。比喻精心为文。《文选。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固尝钻厉求学而一经不治;篆刻为文而三冬靡就。」
2.雕刻印章。因印章多模仿秦汉古印,采用大小篆体,先写后刻,故称为「篆刻」。
《漢語大詞典》:不文
(1).不加修饰。
《孝经·丧亲》:“孝子之丧亲也,哭不偯,礼无容,言不文。” 邢昺 疏:“不文,不为文饰。”
(2).引申为无文采。 清
谭献 《〈金元诗录〉序》:“ 宋 诗弇陋,言之不文。” 章炳麟
《序〈革命军〉》:“﹝ 邹容 ﹞示余曰:‘欲以立懦夫,定民志,故辞多恣肆,无所回避,然得无恶其无文耶?’”
(3).不崇尚文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铨赋》:“ 秦 世不文,颇有杂赋。”
(4).对自己的谦称,犹不才。 明
宋濂 《吴公行状》:“不文幸获受知於公,虽契家子姓特容以宾礼见义,固不敢辞。” 清 邹容
《〈革命军〉自序》:“不文之生,居於 蜀 十有六年。”
《國語辭典》:修辞(修辭) 拼音:xiū cí
1.将意念适切的表达为语文。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祝盟》:「凡群言发华,而降神务实,修辞立诚,在于无愧。」
2.修辞学上的修辞。参见「修辞学」条。
《國語辭典》:修辞学(修辭學) 拼音:xiū cí xué
修辞是指如何调整语文表意的方法,设计语文优美的形式,使精确而生动的表现出说者或作者的意象,期能引起读者共鸣的一种艺术。研究此种艺术的学科即为「修辞学」。
《漢語大詞典》:任真
听其自然。率真任情,不加修饰。 晋
陶潜 《连雨独饮》诗:“天岂去此哉!任真无所先。” 逯钦立 校注引
《庄子·齐物论》 郭象 注:“任自然而忘是非者,其体中独任天真而已。” 唐
杜甫 《狂歌行赠四兄》:“吾兄吾兄 巢 许 伦,一生喜怒长任真。” 宋
阮阅 《增修诗话总龟·饮食》:“ 李太白 陶渊明 则不然,各常为诗曰:我醉欲眠君且去。虽曰任真之言,然亦太无主人之情矣。” 明
袁宏道 《偶成》诗:“ 稽叔 终疑傲, 陶潜 总任真。”
《國語辭典》:雕镂(雕鏤) 拼音:diāo lòu
雕琢刻镂。《红楼梦》第二六回:「上面小小五间抱厦,一色雕镂新鲜花样隔扇,上面悬著一个匾额。」
《國語辭典》:粉饰(粉飾) 拼音:fěn shì
1.敷粉妆饰。《史记。卷一二六。滑稽列传。褚少孙补西门豹》:「为具牛酒饭食十馀日,共粉饰之。」
2.比喻作表面的装饰。如:「粉饰太平」。《清史稿。卷一一二。选举志七》:「廷议陇其不计缓急轻重,浮词粉饰,致捐生观望,迟误军机,拟夺职。」《文明小史》第四三回:「历任巡抚想粉饰自己的门面,于是大大小小学堂,倒也开得不少。」
《國語辭典》:修整 拼音:xiū zhěng
修理整治。《南史。卷一五。徐羡之传》:「广陵旧有高楼,湛之更修整之,南望钟山。」《警世通言。卷一一。苏知县罗衫再合》:「这山东王尚书府中水牌在上的,就是小人的船,新修整得好,又坚固又乾净。」
《漢語大詞典》:崇饰(崇飾)
(1).粉饰;夸饰。
《左传·文公十八年》:“ 少皞氏 有不才子,毁信废忠,崇饰恶言,靖譖庸回,服谗蒐慝,以诬盛德。” 晋
孙楚 :“不復广引譬类,崇饰浮辞。苟以夸大为名,更丧忠告之实。”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长啸》:“至云 太上老君 相次传授 舜 为琴,崇饰过甚,非予所敢闻也。”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八:“上曰:‘比欲下詔罪己,避寝撤膳,又恐近于崇饰虚名。’”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篇:“迨 裴鉶 著书,径称
《传奇》,则盛述神仙怪譎之事,又多崇饰,以惑观者。”
(2).装饰,修饰。
《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崇饰居室,士民失业。”
《旧唐书·窦希瑊传》:“宗族咸以外戚,崇饰舆马, 维鍌 独清俭自守。”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白塔寺》:“帝后閲之,愈加崇重,即迎舍利,崇饰斯塔。”
《國語辭典》:离娄(離婁) 拼音:lí lóu
1.刻镂交错分明的样子。三国魏。
何晏 :「丹绮离娄,菡萏赩萏,纤缛纷敷,繁饰累巧,不可胜书。」
2.人名。黄帝时人,生卒年不详。相传能视百步之外,见秋毫之末。
3.《孟子》篇名。篇中多论仁政及尽伦希圣之事,以首章有「离娄之明」句,因以名篇。
《國語辭典》:离楼(離樓) 拼音:lí lóu
众木交加的样子。汉。
司马相如 〈〉:「罗丰茸之游树兮,离楼梧而相撑。」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倔佹云起,嵚崟离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