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获 → 穫獲获”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系虏(係虜)
掳获;俘获。《韩非子·奸劫弑臣》:“君臣相亲,父子相保,而无死亡繫虏之患,此亦功之至厚者也。”一本作“ 係虏 ”。《晋书·江统传》:“老幼繫虏,丁壮降散。”《宋书·索虏传论》:“强者为转尸,弱者为繫虏。”
(1).掳获;俘获。《韩非子·奸劫弑臣》:“边境不侵,君臣相亲,父子相保,而无死亡係虏之患,此亦功之至厚者也。”《三国志·魏志·陶谦传》“ 太祖 以粮少引军还”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昭 《吴书》:“然兵连众结,锋鏑布野,恐一朝解散,夕见係虏,是以阻兵屯据,欲止而不敢散也。”《新唐书·萧铣传赞》:“若 铣 力困计殫,以好言自释於下,係虏在廷,抗辞不屈,伪辩易穷,卒以殊死, 高祖 圣矣哉!”
(2).指俘获的人。 唐 刘禹锡 《贺赦表》:“柔远以仁,则还其係虏;赏近以礼,则泽及后昆。”
(3).拘囚,囚系。 晋 陆机 《辨亡论下》:“拔 吕蒙 於戎行,识 潘濬 於係虏。推诚信士,不恤人之我欺;量能授器,不患权之我逼。”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呜呼! 思文皇后 之死在行在, 烈皇后 之死在宫中, 永明皇后 之死在係虏。虽先后不同,其成仁取义则一也。”
(1).掳获;俘获。《韩非子·奸劫弑臣》:“边境不侵,君臣相亲,父子相保,而无死亡係虏之患,此亦功之至厚者也。”《三国志·魏志·陶谦传》“ 太祖 以粮少引军还”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昭 《吴书》:“然兵连众结,锋鏑布野,恐一朝解散,夕见係虏,是以阻兵屯据,欲止而不敢散也。”《新唐书·萧铣传赞》:“若 铣 力困计殫,以好言自释於下,係虏在廷,抗辞不屈,伪辩易穷,卒以殊死, 高祖 圣矣哉!”
(2).指俘获的人。 唐 刘禹锡 《贺赦表》:“柔远以仁,则还其係虏;赏近以礼,则泽及后昆。”
(3).拘囚,囚系。 晋 陆机 《辨亡论下》:“拔 吕蒙 於戎行,识 潘濬 於係虏。推诚信士,不恤人之我欺;量能授器,不患权之我逼。”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呜呼! 思文皇后 之死在行在, 烈皇后 之死在宫中, 永明皇后 之死在係虏。虽先后不同,其成仁取义则一也。”
《漢語大詞典》:牵致(牽致)
犹俘获。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大夫 文种 前为祝,其词曰:……威人者灭,服从者昌,王虽牵致,其后无殃。”《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 终军 欲以长缨牵致劲 越 。” 李贤 注:“《前书》: 终军 曰:‘愿受长缨,必羈 南越王 而致之闕下’也。”
分類:俘获
《漢語大詞典》:略获(略獲)
(1).俘获。《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士卒伤病,流曳道路,或顿仆坑壑,或见略获。”
(2).指游猎。《旧唐书·宪宗纪上》:“﹝六年三月﹞乙卯,畿内军镇牧放,駙马贵族略获,并不得带兵仗,恐杂盗也。”
(2).指游猎。《旧唐书·宪宗纪上》:“﹝六年三月﹞乙卯,畿内军镇牧放,駙马贵族略获,并不得带兵仗,恐杂盗也。”
《漢語大詞典》:得俊
(1).俘获敌方的猛将勇士。谓得胜。《左传·庄公十一年》:“大崩曰败绩,得儁曰克。” 孔颖达 疏:“战胜其师,获得其军内之雄儁者,故云得儁曰克。” 唐 刘知几 《史通·申左》:“ 鲁侯 御 宋 ,得雋 乘丘 。”一本作“ 得儁 ”。
(2).谓及第。 唐 元稹 《和王侍郎酬广宣上人观放牓后相贺》诗:“竞走墙前希得儁,高县日下表无私。” 宋 欧阳修 《送徐生之渑池》:“名高场屋已得儁,世有龙门今復登。”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二·现任大官子弟登第》:“ 南京 兵部尚书 李遂 子 材 ,亦以是科得雋。” 清 刘銮 《五石瓠·建德相公》:“诸生高才,万一得雋,岂不似私?”
(3).谓喜获大鱼。 唐 韩愈 《叉鱼》:“竞多心转细,得雋语时嚣。” 宋 苏轼 《江西》:“何人得儁窥鱼矼,举叉絶叫尺鲤双。”
(4).谓含意隽永。 唐 白居易 《与刘苏州书》:“然得儁之句,警策之篇,多因彼唱此和中得之,他人未尝能发也。”一本作“ 得雋 ”。
(2).谓及第。 唐 元稹 《和王侍郎酬广宣上人观放牓后相贺》诗:“竞走墙前希得儁,高县日下表无私。” 宋 欧阳修 《送徐生之渑池》:“名高场屋已得儁,世有龙门今復登。”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二·现任大官子弟登第》:“ 南京 兵部尚书 李遂 子 材 ,亦以是科得雋。” 清 刘銮 《五石瓠·建德相公》:“诸生高才,万一得雋,岂不似私?”
(3).谓喜获大鱼。 唐 韩愈 《叉鱼》:“竞多心转细,得雋语时嚣。” 宋 苏轼 《江西》:“何人得儁窥鱼矼,举叉絶叫尺鲤双。”
(4).谓含意隽永。 唐 白居易 《与刘苏州书》:“然得儁之句,警策之篇,多因彼唱此和中得之,他人未尝能发也。”一本作“ 得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