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无人区(無人區)
指侵略者和反动派用烧杀等残暴手段造成的没人居住的地区。 萧也牧 《秋葵》:“她是个爱说爱笑的人,可是她领着我一进入‘无人区’,越过封锁沟,直到钻进青纱帐之前,都显得那么沉默。” 峻青 《潍河上的春天》:“还乡团的匪徒们曾在这片沙滩上惨杀过一百多个善良的劳动人民,造成了骇人听闻的无人区。” 曹致福 《战斗在长城内外》一:“﹝ 丁春生 ﹞详细给我们介绍了 日 寇制造‘无人区’的血腥罪行和群众的斗争情绪。”
《国语辞典》:鬼子兵  拼音:guǐ zi bīng
日本侵略中国时,民间讥称日本兵为「鬼子兵」。
《國語辭典》:义和团(義和團)  拼音:yì hé tuán
清朝中叶后的秘密会党。义和团运动的特点之一是分散性的,在各地方有不同的名称,有大刀会、义和拳、红灯照、梅花拳、金钟罩、铁布衫,长期蔓衍于山东、直隶一带,他们利用设立神坛、画符请神等迷信方法秘密聚众,教授信众修炼一种据称可以令人刀枪不入的拳法,称为「义和拳」。后来转而支持清朝极力排外,改喊「扶清灭洋」。因清廷守旧派袒护,藉以驱除外人,到处焚杀教士、教民,劫掠教堂,横行京、津间,导致八国联军之祸。
《國語辭典》:义和拳(義和拳)  拼音:yì hé quán
清廷中叶后的秘密组织。义和拳源于咸丰、同治年间的乡团,本来是乡民为抵禦外来侵略而习拳,后来逐渐演变为抵禦洋枪洋炮,诈言可以刀枪不入,原称为「义和拳」。后改称为「义和团」。参见「义和团」条。
《漢語大詞典》:洋鬼
旧时我国人民对外国侵略者的憎称。 清 夏燮 中西纪事·粤民义师:“市人譁而言曰:‘官方清道以迎洋鬼,其以吾民为鱼肉也。’”《老残游记》第一回:“他们用的是外国向盘,一定是洋鬼子差遣来的汉奸。” 沙汀 《航线》:“这土头土脑的固执,闷人的气息,几乎使洋鬼子束手无策了,他们互相呆笑起来。”
《國語辭典》:奴化  拼音:nú huà
一般指侵略者对其所占领的国家或殖民地,以各种方法使被侵略者丧失民族自尊心与认同,而甘心被奴役。
《漢語大詞典》:中俄密约
《御敌互相援助条约》。沙俄以中俄共同防止日本侵略为名,引诱清政府订立的密约。1896年在莫斯科签订。主要内容为:日本如侵犯俄国或中国、朝鲜时,中俄共同出兵互相援助;开战时,俄国军舰可驶入中国所有口岸;允许俄国在黑龙江、吉林两省修筑铁路直达海参崴。从此沙俄势力进一步侵入中国东北地区。
《漢語大詞典》:阴疑阳战(陰疑陽戰)
《易·坤》:“阴疑於阳必战。” 孔颖达 疏:“阴盛为阳所疑,阳乃发动欲除去此阴,阴既强盛,不肯退避,故必战也。”后遂以“阴疑阳战”比喻侵略者气焰嚣张,逼使被侵略者奋起自卫。 清 魏源 《寰海》诗之十:“城上旌旗城下盟,怒潮已作落潮声。阴疑阳战玄黄血,电挟雷攻水火并。”
《漢語大詞典》:以夷攻夷
(1).使夷人自相攻伐。本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实行的一种民族分化政策。汉书·晁错传:“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形也。” 颜师古 注:“不烦华夏之兵,使其同类自相攻击也。” 宋 王安石 《宋翰林侍读学士知许州军州事梅公神道碑》:“公请择人,使 潘罗支 ,兵法所谓,以夷攻夷。”明史·李材传:“给事中 唐尧钦 等亦言:‘ 材 以夷攻夷,功不可泯。’”
(2).晚 清 时,亦指利用西方的科学技术来对付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 清 魏源 《海国图志叙》:“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
《國語辭典》:以夷制夷  拼音:yǐ yí zhì yí
1.利用外族或外国之间的矛盾,使其互相冲突,削减力量,以便控制或攻伐。也作「以夷伐夷」、「以夷治夷」。
2.学习他国的长处,来克制他国。
《漢語大詞典》:以夷攻夷
(1).使夷人自相攻伐。本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实行的一种民族分化政策。汉书·晁错传:“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形也。” 颜师古 注:“不烦华夏之兵,使其同类自相攻击也。” 宋 王安石 《宋翰林侍读学士知许州军州事梅公神道碑》:“公请择人,使 潘罗支 ,兵法所谓,以夷攻夷。”明史·李材传:“给事中 唐尧钦 等亦言:‘ 材 以夷攻夷,功不可泯。’”
(2).晚 清 时,亦指利用西方的科学技术来对付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 清 魏源 《海国图志叙》:“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
《漢語大詞典》:以华制华(以華制華)
旧指外国侵略者利用 中国 人来制服 中国 人的政策。 鲁迅 《伪自由书·“以夷制夷”》:“那时的 中国 的许多人,的确将国联看作‘青天大老爷’,心里何尝还有一点儿‘夷’字的影子。倒相反,‘青天大老爷’们却常常用着‘以华制华’的方法的。” 吴玉章 《中国抗日战争的新阶段》:“当 南京 战事紧急时, 日本 欲实现他一贯的以华制华底政策,曾一再底嗾使 德国 大使向我政府提出和议。”
《漢語大詞典》:轴心国家(軸心國家)
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结成侵略同盟的 德 、 意 、 日 三国。 茅盾 《雨天杂写之一》:“我不知轴心国家及受其奴役的 欧洲 各国的报纸上,是否也刊出了这一段新闻。”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几乎每天都要解放几座城市。其时法西斯轴心国家已经战败投降。”
《國語辭典》:万里长城(萬里長城)  拼音:wàn lǐ cháng chéng
1.中国古代伟大的工程之一。始建于春秋战国(西元前770~476),今存者为明代所修建。西起甘肃嘉峪关,东到辽宁丹东鸭绿江畔的虎山口,横亘甘肃、宁夏、陕西、山西、蒙古、河北、辽宁等地。沿线险要或交通要冲都设有关口,如山海关、居庸关、娘子关等。简称为「长城」。
2.比喻国家的栋梁。《南史。卷一五。檀道济传》:「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乃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明。陈忱《水浒后传》第一二回:「吞圭既丧,坏了万里长城,国中精锐已尽,如何是好?」也称为「长城」。
《國語辭典》:长城(長城)  拼音:cháng chéng
1.万里长城的简称。参见「万里长城」条。
2.比喻国家的栋梁。如:「每一个为国效力的人,皆是国家的长城。」也称为「万里长城」。
3.比喻势力、地位等。如:「自毁长城」。
《漢語大詞典》:维新政府(維新政府)
抗 日 战争初期, 日本 侵略军占领 上海 、 南京 后组织的汉奸傀儡政权。参加的有 梁鸿志 、 温宗尧 、 陈群 、 任援道 、 傅筱庵 等。1940年并入 汪 伪政权。
《漢語大詞典》:维持会(維持會)
抗 日 战争初期, 日本 侵略者利用汉奸作傀儡,在沦陷区内建立的一种临时性的地方政权组织。 赵树理 《三里湾·从旗杆院说起》:“后来 刘老五 当了 日 军的维持会长,叫政府捉住枪毙了。” 王林 《智取姜庄子据点》:“留在村里看守家门的老头们,为了苟安偷生,就被敌伪威胁利诱着成立了维持会。”
《國語辭典》:西安事变(西安事變)  拼音:xī ān shì biàn
民国二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在西安遭张学良、杨虎城率部劫持事件,至二十五日解决,史称为「西安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