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扶养(扶養)  拼音:fú yǎng
扶育教养。汉。刘向《古列女传。卷一。母仪。魏芒慈母》:「芒卯之妻,五子后母,慈惠仁义,扶养假子。」
《漢語大詞典》:养备(養備)
供养充足。荀子·天论:“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 杨倞 注:“养备,谓使人衣食足。”
分類:供养充足
《漢語大詞典》:养劳(養勞)
供养有功绩者。尉缭子·武议:“贵功养劳,不祷祠而得福。”
分類:供养功绩
《漢語大詞典》:赒赡(賙贍)
资助供养。《隋书·炀帝纪上》:“篤疾之徒,给侍丁者,虽有侍养之名,曾无賙赡之实,明加检校,使得存养。”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十:“賙赡抚育,无令失所。”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玉食之祸:“ 燕 人 刘伯鱼 ,以貲雄 大定 间。性资豪侈,非珍膳不下筯。閒舍数百人,悉召尚食诸人居之,且时有賙赡。”
分類:资助供养
《漢語大詞典》:身塔
僧塔。为僧人埋骨之所。有真身塔(肉身塔)、灰身塔(火化后以灰身立塔安葬)和舍利塔(仅取高僧火化后的舍利立塔供养)之别。 唐 王维 《大唐大安国寺故大德净觉禅师碑铭序》:“身塔不出 虎溪 ,泪碑有同 羊峴 。” 唐 元稹 《僧如展及韦载同游碧涧寺后展公长逝徒以四韵为识》:“重吟前日‘他生’句,岂料踰旬便隔生!会拟一来身塔下,无因共绕寺廊行。”
《漢語大詞典》:烧指(燒指)
信佛者以身供养于佛,自烧其指,以示虔诚。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次有比邱 慧海 、 菩提 等八人,烧指供养。” 吴兆宜 注引《法华经》:“能然手指乃至足一指供养佛墖,胜以国城妻子及三千大千国土珍宝而供养者。”北史·高聪传:“ 聪 有妓十餘人……及病,欲不适他人,并令烧指吞炭,出家为尼。” 唐 韩愈 《论佛骨表》:“﹝百姓﹞焚顶烧指,百十为羣,解衣散钱,自朝至暮,转相倣效,惟恐后时。”烧,一本作“ 燔 ”。
分類:供养虔诚
《漢語大詞典》:敬田
佛教语。指恭敬供养佛法僧三宝,便会产生无量的福分。田,指产生福报。 隋 智顗 摩诃止观卷十下:“上不见经佛敬田可尊,下不见亲恩之德。” 唐 李邕 《岳麓寺碑》:“信尚敬田,作为塔庙,追存实相,加名宝山。”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三:“释氏法论,供父母曰恩田,佛僧曰敬田,贫穷曰悲田。”
《漢語大詞典》:燕养(燕養)
平时的生活供养。仪礼·既夕礼:“卒奠……燕养馈羞汤沐之饌,如他日。” 郑玄 注:“燕养,平常所用供养也。” 胡培翚 正义:“谓平常燕居所用以供养者,即馈羞汤沐是也。”
分類:平时供养
《漢語大詞典》:养恤(養恤)
供养,接济。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十二章:“当是时,人无父母、妻子,无族婣之养恤,无祭祀、祠墓之费,无疾病之虞。”
分類:供养接济
《国语辞典》:斋衬(斋衬)  拼音:zhāi chèn
作功德时,供养僧、道的钱财。宋。刘克庄〈念奴娇。比如去岁前年〉词:「假使文殊,携诸菩萨,来问维摩病。无花堪散,亦无香积斋衬。」《西游记》第九回:「小姐径进寺门,参了菩萨,大设斋衬,唤丫鬟将僧鞋暑袜,托于盘内。」也称为「斋衬钱」。
《漢語大詞典》:周养(周養)
周济供养。 明 高启 《南宫生传》:“家素厚藏,生用周养宾客及与少年饮博遨戏,尽丧其貲。”
分類:周济供养
《漢語大詞典》:丰饩(豐餼)
指丰厚的粮食或饲料;丰富的供养。 唐 崔致远 《再献太尉启》:“念以远别海隅,久沉江徼;特垂丰餼,俾济朝飢。” 明 刘元卿 《贤奕编·怀古》:“有郎差 临清 者,谆谆诲之曰:‘往闻縉绅过此者,必具丰餼华燕,今民穷极矣,如此皆膏脂,非尔我所籍以奉人面皮者。’”
《漢語大詞典》:养略(養略)
供养不足。荀子·天论:“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 杨倞 注:“略,减少也;罕,希也。养略,谓使人衣食不足也。”
分類:供养不足
《國語辭典》:养乏(養乏)  拼音:yǎng fá
休养以消除疲乏。《红楼梦》第七○回:「看姊妹都放去了,大家方散。黛玉回房歪著养乏。」
分類:缺乏供养
《漢語大詞典》:收食
收容供养。汉书·成帝纪:“ 关 东比岁不登,吏民以义收食贫民。” 颜师古 注:“收食贫人,谓收取而养食之。”
分類:收容供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