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雹车(雹車)
古时作战用的发石车。发石如雹,故称。晋书·张重华传:“ 秋 率众八万,围堑数重,云梯雹车,地突百道,皆通於内。”
《國語辭典》:刀马旦(刀馬旦)  拼音:dāo mǎ dàn
一种旦角,为国剧角色。戏剧中扮演熟习武艺的妇女,著重唱、念、做和舞蹈。
《國語辭典》:打头阵(打頭陣)  拼音:dǎ tóu zhèn
喻处事积极,在前面带头做。如:「让那些人先去打头阵,我们再跟著加入。」
《國語辭典》:打掩护(打掩護)  拼音:dǎ yǎn hù
军事上指为掩护主力部队完成任务,而从旁侧或正面攻打敌军。比喻遮掩、掩饰。
《漢語大詞典》:登锋陷阵(登鋒陷陣)
冲锋陷阵。形容作战英勇。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帝以试左右,数十人常为先,登锋陷阵,皆终身不伤也。”
《漢語大詞典》:电子对抗
也称“电子战”或“电子斗争”。敌对双方利用电子技术进行的作战行动。目的是削弱、破坏敌方电子设备的使用效能,以保护己方电子设备效能得到充分发挥。包括雷达对抗、无线电通信对抗、光电对抗等。基本内容有电子对抗侦察、电子干扰和电子防御。电子对抗是现代战争的重要作战手段。
《國語辭典》:冲锋陷阵(衝鋒陷陣)  拼音:chōng fēng xiàn zhèn
深入敌方阵地向敌人攻击。形容作战英勇。《周书。卷一五。李弼传》:「冲锋陷阵,隐身鞍甲之中。敌人见之,皆曰:『避此小儿。』」《明史。卷二六一。卢象升传》:「象升自将马步军列营都城之外,冲锋陷阵,军律甚整。」也作「冲坚陷阵」。
《漢語大詞典》:气象战
以天然或人为的气象条件服务于战争的作战行动。人为气象条件包括人工降雨、人造干旱、人工引导台风、人工诱发闪电等。
《漢語大詞典》:亲当矢石(親當矢石)
谓将帅亲临作战前线。北齐书·文宣帝纪:“每临行阵,亲当矢石。”《隋书·杨素传》:“公以稜威外讨,发愤於内,忘身殉义,亲当矢石。” 唐 白居易 《赠阵亡军将等刺史制》:“王师问罪,至於 淄 青 ,尔等同执干戈,亲当矢石,忠而尽瘁,勇以亡身。”亦作“ 亲冒矢石 ”。《三国演义》第三二回:“ 尚 亲冒矢石,衝突掩杀。” 明 张居正 《广东奏捷辞免加恩疏》:“臣等官居禁近,职在代言,既无亲冒矢石之劳,又非典司戎旅之任。”
《漢語大詞典》:桥箭累弦(橋箭累弦)
矫正箭矢,系上弓弦。指作战的准备工作。桥,通“ 矫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今天下锻甲砥剑,桥箭累弦,转输运粮,未见休时,此天下之所共忧也。”《汉书·徐乐传》作“矫箭控弦”。
《漢語大詞典》:轻装上阵(輕裝上陣)
原指古代作战时不披盔甲。今比喻放下各种思想包袱投入工作。《文汇报》1983.1.6:“这样一来,年轻人减轻了思想负担,轻装上阵,充分发挥创作才华。”
《漢語大詞典》:能征惯战(能征慣戰)
谓久经沙场,善于作战。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 法聪 早当此际,遥遥地望见,果是会相持,能征惯战,不慌不紧不忙,果手疾眼辨。”《续儿女英雄传》第一回:“那参将姓 徐 名 惠 ,是由行伍出身,倒是一员能征惯战的武将。” 老舍 《宝船》第二幕第二场:“我带来五百名蜜蜂兵,都能征惯战!”京剧《杨门女将》第四场:“唉,纵然挂得帅印,缺少能征惯战的先行,难道叫她老人家亲自冲锋陷阵不成?”
《國語辭典》:内线(內線)  拼音:nèi xiàn
1.在对方内部从事探听消息、通线索的人。《官场现形记》第一七回:「有什么事情,里头我有一个至好的朋友替我做内线。」
2.内部关系。如:「人事制度不健全,才会有人走内线来谋取职位。」
3.处在敌方包围下的作战线。如:「内线作战」。
4.一个单位内的电话由总机控制,只能供内部使用,不通于外的线路。
《漢語大詞典》:披膊
古时作战所穿的甲冑,用以保护肩膊的部分称“披膊”。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器:“蛮甲,惟 大理国 最工。甲胄皆用象皮。胸背各一大片如龟壳,坚厚与铁等。又联缀小皮片为披膊护项之属,製如中国铁甲,叶皆朱之。” 宋 周去非 岭外代答·器用·蛮甲胄:“ 大理国 之製,前后掩心以大片象皮如龟壳,其披膊以中片皮相次为之,其护项以全片皮捲圈成之。”
《國語辭典》:十荡十决(十蕩十決)  拼音:shí dàng shí jué
多次冲击,每次皆能冲破敌阵。形容作战骁勇。《乐府诗集。卷八五。杂歌谣辞三。陇上歌》:「䯀骢父马铁锻鞍,七尺大刀奋如湍,丈八蛇矛左右盘,十荡十决无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