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佛 → 髴佛”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经变(經變)
即变相。指据佛经故事所作的绘画、雕刻或说唱文学,用以宣传教义。南史·夷貊传上·扶南国:“及 大同 中,出旧塔舍利,敕市寺侧数百家宅地以广寺域,造诸堂殿并瑞像周回阁等,穷於轮奂焉。其图诸经变,并 吴 人 张繇 运手。 繇 丹青之工,一时冠絶。”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杨庭光:“ 杨庭光 与 吴 ( 吴道子 )同时,佛像、经变、杂画、山水极妙,颇有似 吴生 处,但下笔稍细耳。”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卢稜伽:“ 卢稜伽 , 吴 ( 吴道子 )弟子也。画迹似吴,但才力有限,颇能细画,咫尺间山水寥廓,物像精备,经变、佛事是其所长。” 赵朴初 《访云冈石窟及华严寺》诗:“四壁所刻多经变,千姿万状尤非凡。”
《漢語大詞典》:无量劫(無量劫)
佛教谓计数不尽的时节。佛经言天地从生成至毁灭为一劫。隋书·经籍志:“一成一败,谓之一劫,自此天地已前,则有无量劫矣。” 宋 张商英 护法论:“盖念一切众生无量劫来皆曾为己。”
《漢語大詞典》:大品
(1).指佛经之全本或繁本,与节略本的“小品”相对。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殷中军 读小品”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释氏《辨空经》有详者焉,有略者焉,详者为大品,略者为小品。”
(2).佛经名。即《大品般若经》。亦泛指佛经。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四:“ 邕州 蔡大夫京 者……常称宇内无人,对僧徒则非‘大品’之谈;遇道流则言五千之义。”
(3).[英MajorOrder]又译作“高级神品”。天主教、东正教高级神职人员的品位。东正教一般把主教、神甫和助祭列为大品,而天主教一般把副助祭也列入大品。
分類:佛经
《漢語大詞典》:梵贝(梵貝)
(1).“ 梵册贝叶 ”的省称。指佛经。 清 田雯 《病愈早起成诗》:“凭几理素琴,焚香诵梵贝。”
(2).指法螺。贝,螺壳。文献通考·乐考十二:“贝之为物,其大可容数升,蠡之大者也……今之梵乐用之,以和铜鈸。释氏所谓法螺。 赤土国 吹之以迎 隋 使是也。 梁武 之乐,有童子伎倚歌梵贝。”按,贝,原讹为“具”,今正。
《漢語大詞典》:摩罗(摩羅)
(1).百合的别名。《政和证类本草·草部中品之上·百合》:“一名重箱,一名摩罗,一名中逢花,一名强瞿,生 荆州 川谷。”
(2).鳄鱼。翻译名义集·畜生:“摩罗:《善见》云鶚鱼,长二丈餘,有四足,似鼉。”
(3).梵语译音。即魔。意为扰乱,障碍。佛经中原指欲界第六天的魔王 波旬 。后泛指一切障道之法。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摩罗之言,假自 天竺 ,此云天魔, 欧 人谓之撒但,本以目 裴伦 (G.Byron)。” 赵朴初 《临江仙·题萧淑芳画花卉长卷》词之二:“岂独爱花兼爱刺,锋銛何减吴戈?不辞流血对摩罗。”
《漢語大詞典》:贝叶文(貝葉文)
书写于叶上的文字。指佛经。 唐 刘长卿 《送方外上人之常州依萧使君》诗:“归共 临川 使,同翻贝叶文。” 元 王恽 《湘云弥月》诗:“春风暖透青綾被,初度祥开贝叶文。” 清 龚自珍 《奴史问答》诗:“尚不见主人之眉髮美与丑,惟闻喃喃呢呢朝诵贝叶文,夕诵贝叶文。”
《漢語大詞典》:竺书(竺書)
佛书,佛经。 明 袁宗道 《东坡作戒杀诗遗陈季常余和其韵》之二:“世典不戒杀,竺书缝其缺。”
分類:佛书佛经
《漢語大詞典》:觉关(覺關)
悟道的关津。指佛经。 宋 黄公绍 《水陆戒约施金刚经忏会榜》:“世界无涯,佛为度筏,人生如梦,经是觉关。”
《國語辭典》:银楼(銀樓)  拼音:yín lóu
制售金银首饰的商店。
《國語辭典》:离恨天(離恨天)  拼音:lí hèn tiān
1.佛经谓须弥山正中有一天,四方各有八天,共三十三天。民间传说三十三天中最高者为离恨天。《红楼梦》第一回:「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
2.比喻男女间的离情愁恨,绵长无尽。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二折:「小生陈世英,便好道三十三天离恨天最高,四百四病相思病最苦。」
3.人死魂归之所。如:「魂归离恨天。」
《國語辭典》:三十三天  拼音:sān shí sān tiān
佛教宇宙观中指:(1)在须弥山顶的中央为帝释天,其四方各有八个天城,共三十三天。属于欲界六天之一。《增一阿含经》卷三三:「三十三天昼度树本纵广五十由旬。」(2)居住在三十三天的天人。《增一阿含经》卷二八:「是时三十三天各各相谓言:『如来何故竟日而食?』」
《國語辭典》:品名  拼音:pǐn míng
物品的名称。如:「可以给我一份库存货物的品名清单吗?」也作「品目」。
《漢語大詞典》:贝文(貝文)
(1).贝壳的纹彩。《诗·小雅·巷伯》“成是贝锦” 汉 郑玄 笺:“锦文者,文如餘泉、餘蚳之贝文也。” 孔颖达 疏:“《释鱼》説贝文状云:餘蚳,黄白文;餘泉, 文舍人 曰:水中虫也。 李巡 曰:餘蚳,贝甲黄为质,白为文彩;餘泉,贝甲以白为质,黄为文彩。”
(2).写于多罗叶上的文字,指佛经。 明 如惺 《明高僧传·婺州智者寺沙门释真慈传》:“洁肃冰雪,解慧日隆;耽嗜贝文,徧游讲肆。” 明 王志坚 《表异录·艺文》:“道书曰蕊简,佛经曰贝文。”
《漢語大詞典》:梵帙
指佛经卷册。 元 吴师道 《李龙眠〈莲社图〉》诗:“休吟散梵帙,风鑪荐寒泉。”
分類:佛经经卷
《漢語大詞典》:演梵
讲解佛经。《沫若文集·孔雀胆》附录 杨亚宁 《致郭沫若》:“又窃以为 段功 之所以拒諫,与夫 梁王 之所以假‘ 东寺 演梵’害之者,何莫非因 功 之佞佛所致?”
《漢語大詞典》:作梵
诵经。梵,指佛经。 唐 刘长卿 《送灵澈上人归嵩阳兰若》诗:“作梵连松韵,焚香入桂丛,唯将旧瓶鉢,却寄白云中。”
分類:诵经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