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佛 → 髴佛”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国语辞典》:法舟  拼音:fǎ zhōu
佛法可以救众生沉溺,故以船喻之。唐。钱起〈送僧归日本〉诗:「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也称为「法船」。
《漢語大詞典》:法镜(法鏡)
佛教语。比喻佛法。谓佛法如镜,能照彻万物。 唐 宋之问 《奉和幸三会寺应制》:“今日登仁寿,长看法镜圆。”
《漢語大詞典》:四摄(四攝)
佛教语。谓菩萨为摄受众生归依佛法而常行的四事。布施摄:惠以财物、佛法等;爱语摄:善言慰喻;利行摄:行善利人;同事摄:分身示现,随机教化。语本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闻持品:“是诸菩萨行菩萨道时,以四事摄无量百千众生,所谓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唐 道绰 安乐集卷下:“此念佛三昧即具一切四摄六度。”
《漢語大詞典》:法城
(1).佛教语。喻佛法。谓佛法能守护正法、遮防非法,如同城防。正法华经·七宝法品:“佛灭度后,守护法城。” 南朝 梁 沈约 《佛纪序》:“缘之所乖,面法城而不覩。” 宋 苏轼 《画十八大阿罗汉·罗怙罗尊者》诗:“以是幻身,为护法城。”
(2).指寺塔。 唐 至闲 《甄叔大师塔铭》:“坤□作镇,造我法城。” 唐 慧净 《和卢赞府游纪国道场》:“法城从此构,香阁本岧嶢。”
《漢語大詞典》:至法
(1).谓使法制完善。荀子·君道:“至道大形,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尚贤使能,则民知方。”
(2).谓至高无上的法律。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洿秽不修,旷职尸官,数逆至法,踰越制度,当伏放流之诛,不足以塞责。”
(3).谓最神妙的佛法或法术。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论》:“今曾无暂应,皆咎在无缘,而反诬至法空构。”《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你有些小福分,该在我至法中进身,却是面有败气未除,也要谨慎。”
《國語辭典》:法集  拼音:fǎ jí
聚集佛教徒讲法的集会。
《國語辭典》:语法(語法)  拼音:yǔ fǎ
1.讲求语言构造合宜,音调优美的方法。也称为「话法」。
2.语词、语句形成的规律。有时包括口语和书面语,与「文法」一词相近。
《漢語大詞典》:善男子
梵语kulaputra意译。多指信奉佛法的男子。《天子所问经》:“彼佛答言,善男子,有佛世界,名曰娑婆。”百喻经·婆罗门杀子喻:“杀善男子,诈现慈德。” 鲁迅 《花边文学·法会和歌剧》:“法会不大的时候,和尚们便自己来飞钹、唱歌,给善男子、善女人们满足。”
《漢語大詞典》:玄扉
佛法之门,指佛教。梁书·沈约传:“归妙軫於一乘,啟玄扉於三达。”
分類:佛法佛教
《漢語大詞典》:青莲朵(青蓮朵)
晋书·艺术传·佛图澄:“ 佛图澄 , 天竺 人也。本姓 帛氏 。少学道,妙通玄术…… 勒 ( 石勒 )召 澄 ,试以道术。 澄 即取鉢盛水,烧香叩之,须臾鉢中生青莲花,光色耀目。”后因以“青莲朵”喻指佛法。 清 赵翼 《夜行曲》诗:“暗中有鬼不露形,但闪金睛赤如火。老夫独持正法眼,定光自放青莲朵。”
分類:佛法
《漢語大詞典》:宝船(寶船)
(1).装载珍宝的船。晋书·陶璜传:“﹝ 璜 ﹞以前所得宝船上锦物数千匹遗 扶严 贼帅 梁奇 , 奇 将万餘人助 璜 。”
(2).特指古代从事海外贸易的大船。如: 郑和 宝船。
(3).佛教语。比喻普渡众生越苦海达彼岸的佛法。《观佛三昧海经·观四无量心品》:“见诸化佛从佛胷出入於佛脐,游佛心间,乘大宝船,经往五道受罪人所。” 南朝 梁简文帝 《千佛愿文》:“涤无明於欲界,度苍生於宝船。” 北齐 邢邵 《并州寺碑》:“望彼岸而攸往,汎宝船而利涉。”
《漢語大詞典》:慧义(慧義)
佛教语。谓佛法的义谛。《无量寿经》卷上:“愍念众生,问此慧义。” 南朝 梁 萧统 《讲解将毕赋三十韵》:“慧义比琼瑶,薰染犹兰菊。”
《漢語大詞典》:九带(九帶)
佛教禅宗汇编的九种教理。即:佛正法眼藏带、佛法藏带、理贯带、事贯带、理事纵横带、屈曲垂带、妙叶兼带、金针双销带和平怀常实带。见《浮山远录》。 宋 黄庭坚 《赠隐清寺正禅师》诗:“擗开 华岳 三峯手,参得 浮山 九带禪。”
《國語辭典》:法旨  拼音:fǎ zhǐ
旧时称神的意旨。《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神将唱喏告我,师父有何法旨。」
《漢語大詞典》:斋讲(齋講)
(1).宣讲佛法之集会。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 梁 孝元 年少之时,每八月六日,载诞之辰,常设斋讲,自 阮修容 薨殁之后,此事亦絶。”北史·高允传:“又雅信佛道,时设斋讲,好生恶杀。”
(2).旧指学舍的讲堂。 宋 欧阳修 《吉州学记》:“学有堂筵斋讲,有藏书之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