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佛 → 髴佛”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一音
(1).同一个声音。《淮南子·说林训》:“犹金石之一调,相去千岁,合一音也。”
(2).佛教称佛说法之音为“一音”。后亦以“一音”指高僧大德宣讲佛法之音。《维摩诘经·佛国品》:“佛以一音演説法,众生随类各得解。” 唐 王勃 《彭州九陇县龙怀寺碑》:“一音演而荒憬服,三圣澄而礼乐备。” 唐 王维 《能禅师碑》:“每大师登座,学众盈庭,中有三乘之根,共听一音之法。”景德传灯录·东土二祖慧可大师:“﹝大师﹞付嘱已,即於 鄴 都,随宜设法,一音演畅,四众皈依。”
(3).一种读音。朱子语类卷二三:“又诗中‘憯’字训‘曾’,不知一音耶?二音耶?”
《國語辭典》:真理  拼音:zhēn lǐ
真实不变的道理。唐。方干 游竹林寺诗:「闻僧说真理,烦恼自然轻。」
《國語辭典》:法喜  拼音:fǎ xǐ
因听闻佛法,而产生的喜悦。南朝梁。武帝 摩诃般若忏文:「愿诸众生,离染著相,回向法喜,安住禅悦。」宋。苏轼〈赠王仲素寺丞〉诗:「虽无孔方兄,顾有法喜妻。」
《漢語大詞典》:降龙(降龍)
古代服饰及旗帜上所绣绘的下降之龙的图案。仪礼·觐礼:“天子乘龙,载大斾,象日月,升龙降龙。” 宋 曾巩 《降龙》诗:“降龙左右施襟裾,两廊夹庙深渠渠。”《诗·豳风·九罭》“衮衣綉裳” 宋 朱熹 集传:“天子之龙,一升一降。上公但有降龙,而无升龙。”
谓以佛法降伏神龙。 唐 灵一 《宿天柱观》诗:“中宵自入定,非是欲降龙。” 元 薛玄曦 《送朱本初之玉阶堂》诗:“慎勿挽弓思射鹿,祇须铸铁学降龙。” 陈毅 《悼罗炳辉将军》诗:“自有擎天手,伏虎復降龙。”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石油头》:“尖刀班,突击队,从两个方向,猛扑钻台。一个伏虎。一个降龙。带上管线,压上井口。”参见“ 降龙伏虎 ”。
《國語辭典》:降龙伏虎(降龍伏虎)  拼音:xiáng lóng fú hǔ
比喻有极大的本领,能克服重大困难或恶势力。元。马致远《黄粱梦》第一折:「出家人长生不老,炼药修真,降龙伏虎,到大来悠哉也呵。」《西游记》第八○回:「你莫是魍魉、妖邪?我不是寻常之人。我是大唐来的,我手下有降龙伏虎的徒弟!」也作「伏虎降龙」。
《漢語大詞典》:真教
(1).指佛教,佛法。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融觉寺:“虽石室之写金言, 草堂 之传真教,不能过也。”《敦煌变文集·妙法莲花经变文》:“至心启告十万尊,谁解宣扬微妙法,若能为我谈真教,身为奴僕不为难。”
(2).指纯真的教化。 明 刘元卿 《贤奕编·警喻》:“彼其所以章轨真教,敦典崇礼,敷政明刑,其术万方,无非使人同归于善而已。”
《漢語大詞典》:辨才
(1).佛教语。谓善于宣讲佛法之才。辨,通“ 辩 ”。《华严经·十行品》:“超出世间大论师,辨才第一狮子吼。”
(2).善于言谈或辩论之才,雄辩之才。辨,通“ 辩 ”。 明 顾起纶 国雅品·士品二:“ 桑 别驾 民懌 ,狂士也,少有辨才。”
《國語辭典》:结缘(結緣)  拼音:jié yuán
佛教上指建立关系。
《漢語大詞典》:法道
(1).指佛法之道。古尊宿语录·慈明禅师语录:“暨登 杨大年 、 李都尉 之门,机语契投,於是法道大振。”
(2).办法和门道。《小说月报》1981年第1期:“他确实没有想到,自己会有这么大的法道,随便一只电话便惊动了三辆小车和这么多人。”
《國語辭典》:法力  拼音:fǎ lì
1.佛法或道法的能力。《维摩诘所说经。卷上》:「法王法力超群生,常以法财施一切。」《西游记》第二九回:「长老若有手段,放法力,捉了妖魔。」
2.泛指神奇的力量。如:「这魔术师的法力还真不可忽视。」
《國語辭典》:法海  拼音:fǎ hǎi
比喻佛法广大难测。南朝梁。简文帝〈庄严旻法师成实论义疏序〉:「况乎慧门深邃,入之者固希;法海波澜,汎之者未易。」唐。王勃 梓州元武县福会寺碑:「词源迅委,振法海之波澜;义宇宏深,接禅宫之阃奥。」
《漢語大詞典》:三无(三無)
(1).谓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无服之丧。《礼记·孔子闲居》:“ 孔子 曰:‘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无服之丧,此之谓三无。’” 孔颖达 疏:“此三者,皆谓行之在心,外无形状,故称无也。” 晋 陆云 《晋故散骑常侍陆府君诔》:“五有三无,匪君不极。”
(2).佛教语。指空、无相、无作。亦泛指佛法。 唐 王勃 《释迦佛赋》:“恩霑九有,行洽三无。”
《國語辭典》:钝根(鈍根)  拼音:dùn gēn
人根性钝滞不利,对佛理反应迟钝,相对利根而言。宋。苏轼 以玉带施元长老元以纳裙相报次韵:「病骨难堪玉带围,钝根仍落箭锋机。」
《國語辭典》:法藏  拼音:fǎ zàng
1.佛教用语。梵语dharma-kośa的意译。指佛陀教法的汇集。唐。王维 苑舍人能书梵字兼达梵音皆曲尽其妙戏为之赠诗:「莲花法藏心悬悟,贝叶经文手自书。」
2.唐代一位高僧的法号。康居国人,至祖父始迁居长安,故以康为姓。为华严宗三祖。十七岁入太白山学佛,后从智俨听讲《华严经》,深受智俨赞赏,二十八岁出家为沙弥。上元元年,奉诏在太原寺讲《华严经》。后诏京师十大德为授具足戒,并赐号贤首。从此以后经常参加翻译、讲经、著述。先后和地婆诃罗、提云般若、实叉难陀、菩提流志等共译事,特别对《华严经》的翻译贡献最大;亦于《华严经》研究最深,前后讲说《华严经》三十馀次。将智俨所创的教相和观行作了详尽的发挥,成为华严宗的实际创立者。世称「贤首国师」。弟子以宏观、文超、智光、宗一、慧苑、慧英等最有名。著有《华严探玄记》二十卷、《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四卷、《华严经问答》二卷、《华严金狮子章》一卷等行世。
《漢語大詞典》:权实(權實)
佛教语。谓佛法之二教,权教为小乘说法,取权宜义,法理明浅;实教为大乘说法,显示真要,法理高深。 南朝 梁简文帝 《〈大法颂〉序》:“二諦现空有之津,二智包权实之底。” 隋 智顗 摩诃止观卷三之下:“五、明权实者:权是权谋,暂用还废;实是实録,究竟指归。”
《漢語大詞典》:法音
(1).指法言。合乎礼法之言。北史·韩显宗传:“窃惟陛下耳听法音,目翫坟典,口对百辟,心虑万机……文章之业,日成篇卷。”
(2).佛教语。解说佛法的声音,佛法。《法华经·譬喻品》:“我闻是法音,得所未曾有。” 唐 白居易 《香山寺新修经藏堂记》:“寺有佛像,有僧徒,而无经典;寂寥精舍,不闻法音,三宝闕一,我愿未满。” 许地山 《缀网劳蛛·命命鸟》:“这里头是 乔答摩 宣讲法要的道场。现时正在演说,好些人物都在那里聆听法音。”
(3).诵经奏乐声。 明 邵璨 《香囊记·祈祷》:“特过玄坛启法音。” 清 洪升 《长生殿·觅魂》:“内奏法音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