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佛 → 髴佛”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1346,分9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分类词汇
人道道场菩提山外丛林庄严大士浮屠云门钟磬十方宴坐灵山山家黄梅
《國語辭典》:人道 拼音:rén dào
1.做人的道理。《易经。系辞下》:「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材而两之。」三国魏。
嵇康 〈〉:「不喜吊丧,而人道以此为重。」
2.人伦。指社会的伦理关系。《礼记。丧服小记》:「亲亲、尊尊、长长,男女之有别,人道之大者也。」《史记。卷二三。礼书》:「人道经纬万端,规矩无所不贯。」
3.发生性关系。元。施惠《幽闺记》第二二出:「一时见君子,匆匆遽成人道也。」《醒世姻缘传》第四四回:「古人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使其气血充足,然后行其人道。」
4.尊重人类权利,爱护人的生命,关心人性的道德理念。
5.佛教用语。六道之一。指人类。
《國語辭典》:人道主义(人道主義) 拼音:rén dào zhǔ yì
一种尊重人类价值,以谋求全体人类安宁幸福为理想的主义。强调博爱精神,主张超越人种、国家、宗教等差异,承认人人平等,肯定人性。并以伸张正义,维护人权,同情弱小和救济贫困,反对政治迫害及种族歧视为其主要内容。
《國語辭典》:道场(道場) 拼音:dào cháng
宣扬佛法、修炼道行的场所。《西游记》第二一回:「山中有个道场,乃是菩萨讲经禅院。」也称为「法场」。
《國語辭典》:菩提 拼音:pú tí
从污染迷惑中体悟四圣谛。梵语bodhi的音译。南朝梁。
萧衍 〈〉诗:「菩提圣种子,十力良福田。」《西游记》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
《國語辭典》:菩提树(菩提樹) 拼音:pú tí shù
植物名:(1)桑科榕属,大乔木。叶卵圆形或三角状卵形,先端长尾状锐尖,边缘波状。隐头果扁圆形。也称为「觉树」、「思惟树」。(2)田麻科菩提树属,落叶乔木。叶为不等边心脏形或广三角形,先端尖,下面密生带白色茸毛。七月叶腋生细长苞,苞中央出花梗,分枝开黄褐色花。花后结圆形果实。核果可做念佛珠,植株供观赏。
《國語辭典》:山外 拼音:shān wài
中国佛教天台宗在宋代分山家和山外两派。悟因受他宗思想的影响,主张修观,但观真心法性。因此认为《金光明玄义》广本是伪作,引起知礼的批判,认为背离天台宗的思想。以悟因师徒寺院位在山城之外,故称为「山外」。《佛袓统纪》卷一○:「而四明之学者始指恩、清、昭、圆之学,称为『山外』。」
《漢語大詞典》:山家宗
佛教天台宗流派之一。天台宗传至 宋 代分为两派:一为 晤恩 派,名山外宗,今失传;一为 四明尊者知礼法师 派,名山家宗,是天台宗的正统。
《國語辭典》:庄严(莊嚴) 拼音:zhuāng yán
1.端庄肃穆。《西游记》第一三回:「万法庄严端有意,荐亡离苦出沉沦。」《初刻拍案惊奇》卷六:「曾绣一幅观音大士,精奇庄严,色相俨然如生。」
2.装饰、装束整齐。《后汉书。卷二五。刘宽传》:「夫人欲试宽令恚,伺当朝会,庄严已讫,使侍婢奉肉羹,翻污朝衣。」
《漢語大詞典》:大士
正狱讼之官。
《礼记·曲礼下》:“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曰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典司六典。” 王引之
《经义述闻·礼记上》:“今案
《晏子春秋·諫篇》:‘吾为夫妇狱讼之不正乎,则泰士 子牛 存矣;为社稷宗庙之不享乎,则泰祝 子游 存矣。’泰士、泰祝即大士、大祝也。大士正狱讼,盖若
《秋官·士师》察狱讼之辞矣。”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卫侯 与 元咺 讼, 宁武子 为辅, 鍼庄子 为坐, 士荣 为大士。” 杜预 注:“大士,治狱官也。” 汉
刘向 《说苑·臣术》:“ 忌 举北郭 刁勃子 为大士,而九族益亲,民益富。”
《國語辭典》:浮屠 拼音:fú tú
1.佛陀的别名。参见「佛陀」条。《后汉书。卷四二。光武十王传。楚王英传》:「晚节更喜黄老,学为浮屠斋戒祭祀。」
2.佛塔。《西游记》第三三回:「这个泼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也作「佛图」、「浮图」。
3.复姓。如唐代有浮屠泓。
《國語辭典》:云门(雲門) 拼音:yún mén
1.黄帝之乐,六乐之一。《周礼。春官。大司乐》:「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
2.闸门。《文选。左思。蜀都赋》:「指渠口以为云门,洒滮池而为陆泽。」
《漢語大詞典》:云门宗(雲門宗)
中国 佛教禅宗南宗五家之一。 五代 文偃 (公元864-949年)创建于 韶州 云门山 (今 广东省 乳源瑶族自治县 北),故名。在 北宋 与临济宗并盛,至 南宋 时衰落不传。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二节:“南宗大师云门宗创始人 文偃 作《北邙行》,不像 遗则 那样自称吾知之矣。”
《國語辭典》:钟磬(鐘磬) 拼音:zhōng qìng
编钟和玉磬等乐器。《文选。左思。咏史诗八首之四》:「南邻击钟磬,北里吹笙竽。」《西游记》第二一回:「山凹里果有一座禅院,只听得钟磬悠扬,又见那香烟缥缈。」
《國語辭典》:十方 拼音:shí fāng
佛教用语。佛教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十方。泛指各处、各界。南朝陈。
徐陵 :「菩萨之化,行于十方;仁寿之功,沾于万国。」《儒林外史》第二回:「这庵是十方的香火,只得一个和尚住。集上人家凡有公事,就在这庵里来同议。」
《國語辭典》:宴坐 拼音:yàn zuò
静坐、悠閒的坐著。唐。
白居易 〈〉诗:「宴坐小池畔,清风时动襟。」宋。
苏轼 〈〉诗:「幽人宴坐处,龙虎为斩薙。」
《國語辭典》:灵山(靈山) 拼音:líng shān
1.灵秀奇异的山岳。
2.有道观佛寺的山。
3.道家以蓬莱山为灵山。
4.灵鹫山的简称。参见「灵鹫山」条。引申为修行处所。
《漢語大詞典》:曾城
(1).传说中的地名。亦泛指仙乡。
《后汉书·张衡传》:“登 閬风 之曾城兮,搆不死而为牀。” 李贤 注引
《淮南子》:“ 崐崘山 有曾城九重,高万一千里,上有不死树在其西。”今本
《淮南子·墬形训》作“层城”。
《梁书·皇后传·高祖丁贵嫔》:“皇帝伤 璧臺 之永閟,悼 曾城 之不践。” 金
宇文虚中 诗:“月中风露秋夕好,感此仙种来曾城。”参见“ 层城 ”。
(2).指高大的城阙。 晋
陶潜 诗:“临长流,望曾城。” 唐
王勃 《铜雀妓》诗之二:“妾本深宫妓,曾城闭九重。” 唐
杜甫 《成都府》诗:“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
《國語辭典》:山家 拼音:shān jiā
1.山野人家。《南史。卷八○。贼臣传。侯景传》:「山家小儿果攘背,太极殿前作虎视。」唐。
杜甫 诗二首之二:「山家蒸栗暖,野饭射麋新。」
2.谦称自己家里。唐。李朝威《柳毅传》:「荷和雅兮感甘羞,山家寂寞兮难久留。」
3.中国佛教天台宗在宋代分成山家和山外两派。山家派传承知礼的学说,认为金光明玄义广本是智顗真作。主张修观,唯观妄念。因住在山城之内,故称为「山家」。并由日僧最澄传入日本。《四明尊者教行录》卷三:「延庆座主出山家教义凡三十条,褰绛帏问诸子。」
《漢語大詞典》:山家宗
佛教天台宗流派之一。天台宗传至 宋 代分为两派:一为 晤恩 派,名山外宗,今失传;一为 四明尊者知礼法师 派,名山家宗,是天台宗的正统。
《國語辭典》:黄梅(黃梅) 拼音:huáng méi
1.已经成熟的梅子。唐。
杜甫 诗:「南京西浦道,四月熟黄梅。」
2.梅子成熟的时节。约农历四、五月。唐。
储光羲 〈〉诗:「五月黄梅时,阴气蔽远迩。」唐。
元稹 〈〉诗:「梦云期紫阁,厌雨别黄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