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佛 → 髴佛”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1534,分10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四世
难行
迷津
法门
大法
微尘
尊者
面壁
空相
前尘
生灭
实相
小心
法身
慈云
《漢語大詞典》:四世
(1).四代。《书·毕命》:“惟公懋德,克勤小物,弼亮四世。” 孔 传:“言公勉行德,能勤小物,辅佐 文 武 成 康 四世。”礼记·大传:“四世而緦,服之穷也。” 孔颖达 疏:“四世,谓上至高祖,以下至己,兄弟同承高祖之后为族兄弟,相报緦麻,是服尽於此,故緦麻服穷,是四世也。”论语·季氏:“政逮於大夫四世矣。” 邢昺 疏:“言君之政令,及於大夫,至今四世矣。谓 季文子 、 武子 、 悼子 、 平子 也。”
(2).佛教语。指所谓圣世( 释迦 在世时代)、正世( 释迦 灭后一千年间)、像世(次一千年间)、末世(次一万年间)。
《國語辭典》:难行(難行)  拼音:nán xíng
1.不容易行走。如:「风雨肆虐之后,原本已经崎岖的山路,更是寸步难行。」《三国演义》第五○回:「小路投华容道,却近五十馀里;只是地窄路险,坑坎难行。」
2.不易施行。如:「这个办法虽然窒碍难行,却值得一试。」
《國語辭典》:迷津  拼音:mí jīn
1.迷失渡头所在。唐。孟浩然 南还舟中寄袁太祝诗:「桃源何处是?游子正迷津。」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八出:「原是看花洞里人,重来那得便迷津。」
2.引申为错误的道路或方向。《红楼梦》第五回:「警幻道:『此即迷津也。深有万丈,遥亘千里,中无舟楫可通。』」
《國語辭典》:迷宫(迷宮)  拼音:mí gōng
1.转弯抹角,令人扑朔迷离,难辨方向与出口的道路。如:「这游乐场的迷宫设施很复杂。」
2.令人混乱,无法釐清态势的局面。如:「如今的情况这般混乱,我好像陷入迷宫中了。」
《國語辭典》:法门(法門)  拼音:fǎ mén
1.古称南门为「法门」。《谷梁传。僖公二十年》:「南门者,法门也。」
2.佛教指修行者所从入的门径。《聊斋志异。卷七。金和尚》:「此一派也,两宗未有,六祖无传,可谓独辟法门者矣。」
3.道教指众生入道的门径。如:「天尊慈悲,大开法门。」
4.引申指一切方法、途径。如:「努力是成功的不二法门。」
《國語辭典》:大法  拼音:dà fǎ
1.基本法则。唐。韩愈〈答刘秀才论史书〉:「愚以为凡史氏褒贬大法,《春秋》已备之矣。」
2.国家的基本法。如:「中华民国宪法是我国的基本大法。」
《國語辭典》:微尘(微塵)  拼音:wéi chén
佛教称物质无法分割的最小单位为「极微」。七个极微成一微尘。用以形容极细的物质。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何故信凡人之臆说,迷大圣之妙旨,而欲必无恒沙世界,微尘数劫也。」唐。李商隐 北青萝诗:「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國語辭典》:尊者  拼音:zūn zhě
1.地位或辈分高的人。《礼记。丧服小记》:「养尊者必易服,养卑者否。」《公羊传。闵公元年》:「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2.佛教用语。对出家人的敬称。《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凡是洞中各有一个尊者在内,做洞主。」
《國語辭典》:面壁  拼音:miàn bì
1.脸对著墙壁。如:「面壁罚站」、「面壁思过」。
2.不理、不睬、不介意。《晋书。卷七五。王湛传》:「述无所应,面壁而已。」
3.无所事事的样子。
4.本指达摩大师在嵩山少林寺终日面对墙壁默坐静修。见《五灯会元。卷一。初祖菩提达摩大师》。后用以比喻造诣纯熟高深。
《國語辭典》:空相  拼音:kōng xiàng
佛教用语。没有真实性的存在状态。《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大智度论》卷三一:「人爱著空相,堕在断灭。」
《國語辭典》:前尘(前塵)  拼音:qián chén
1.佛教用语。佛家指人世间当前虚妄的尘境。语出《楞严经》卷二:「一切世间大小内外诸所事业,各属前尘。」
2.往事、旧事。如:「回首前尘,恍如一梦。」
《漢語大詞典》:生灭(生滅)
(1).佛教语。依因缘和合而有,谓之“生”;依因缘离散而无,谓之“灭”。 南朝 宋 谢灵运 《〈维摩经〉十譬赞·电》:“倏烁惊电过,可见不可逐。恆物生灭后,谁復覈迟速。” 唐 顾况 《赠僧》诗之二:“更把浮荣喻生灭,世间无事不虚空。” 清 陈维嵩 《念奴娇·春日同纬云南畊遍历南岳诸园林》词:“何限向来哀乐事,一笑浮沤生灭。”
(2).犹生死。 唐 王维 《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诗:“有无断常见,生灭幻梦受。” 宋 范成大 《太师陈文恭公挽词》:“梦已 商 人奠,身犹 汉 相朝;古来贤达意,生灭两消摇。”
《國語辭典》:实相(實相)  拼音:shí xiàng
佛教上指现象的本质、真实性。《维摩诘所说经。卷上》:「唯!迦旃延!无以生灭心行说实相法。」也作「法性」、「真如」。
《國語辭典》:小心  拼音:xiǎo xīn
1.留心、谨慎。《礼记。表记》:「卑己而尊人,小心而畏仪,求以事君。」《红楼梦》第三五回:「如今虽然是五月里天气热,到底也还该小心些。大清早起,在这个潮地方站了半日,也该回去歇息歇息了。」
2.顾虑、顾忌。《诗经。小雅。正月》:「民之讹言,亦孔之将。念我独兮,忧心京京,哀我小心,癙忧以痒。」《儒林外史》第三回:「屠户被众人局不过,只得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把方才这些小心收起,将平日的凶恶样子拿出来,捲一捲那油晃晃的衣袖,走上集去。」
3.心胸狭小。《文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以促中小心之性,统此九患,不有外难,当有内病,宁可久处人閒邪!」
《國語辭典》:法身  拼音:fǎ shēn
1.佛陀的真如理体。《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一。世间净眼品第一之一》:「法身示现无真实,出生自在如是见。」
2.道教谓天仙真圣的真身。
《國語辭典》:慈云(慈雲)  拼音:cí yún
佛教用语。比喻慈心如云般的广大,庇荫著一切众生。南朝梁。简文帝〈大法颂〉:「慈云吐泽,法雨垂凉。」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五。姑妄听之一》:「仰藉慈云之庇,庶宽雷部之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