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佛 → 髴佛”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新译(新譯)
新的译本。佛教徒称 唐 代以下的 汉 译经典。亦有将 后秦 高僧 鸠摩罗什 的译经称作新译者。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五讲:“他把 罗什 的翻译称为新译,其前的翻译,统名旧译。”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八讲:“再就翻译的文体说, 玄奘 也超过了各家,一般称之为新译。”
《漢語大詞典》:然顶(然頂)
用艾灸头顶,以表示虔诚或祈福。多为佛教徒所用。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二:“﹝ 龚慎仪 ﹞尝奉使 岭 表, 刘主 囚之,踰年不遣。 慎仪 忧悸,不知所出,乃然顶祷佛,愿捨宅建寺,庶遂生还。”宋史·叛臣传上·刘豫:“昔 赵氏 少帝 出京,百姓然顶炼臂,号泣之声闻於远邇。”
《國語辭典》:尼姑  拼音:ní gū
民间对出家女众的称呼。唐。李商隐〈祭徐姊夫文〉:「尼姑居宗老之地,驺奴总家相之权。」也作「尼僧」。
《漢語大詞典》:锡卓(錫卓)
(1).植立锡杖。传说古代高僧法力神奇,禅杖下端触地,有泉水涌出。 宋 唐庚 《卓锡泉记》谓 南朝 梁 景泰禅师 植立禅杖于 罗浮 宝积寺 而有 卓锡泉 , 宋 苏轼 《卓锡泉铭并叙》谓六祖 慧能 植立禅杖于 曹溪 而有 卓锡泉 ,明一统志谓 大鉴禅师 植立禅杖于 大庾岭 云封寺 东而有泉水涌出。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二:“余忆 甘泉 之名,旧志有之,而唧唧细流实溢於岭上,或僧疏引至此,不为无功;若神之如锡卓龙移,则不然也。”
(2).谓佛教徒居停。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诟奸》:“怜奴锡卓京华,本拟偕完果諦,奈彼槎浮 楚 水,堪悲又隔风尘。”参见“ 卓锡 ”。
《漢語大詞典》:卓锡(卓錫)
卓,植立;锡,锡杖,僧人外出所用。因谓僧人居留为卓锡。 元 张伯淳 《楞伽古木》诗:“ 道林 卓锡旧种此,髣髴於今八百年。” 明 郑仲夔 《耳新·梵胜》:“师卓锡 岑山 ,苦心实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西僧:“西僧自西域来,一赴 五臺 ,一卓锡 泰山 。”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述异·发蛟:“山之麓有古寺,曰 清浄庵 ,地仅半弓,编茅为屋,一老僧卓锡其中。”
《國語辭典》:坐关(坐關)  拼音:zuò guān
一种修行方法。修行人在一定时间内,个人独居静室,或诵经、或参禅、或念佛,以求明心见性,称为「坐关」。《西游记》第二回:「此是休粮守谷,清静无为,参禅打坐,戒语持斋,或睡功,或立功,并入定坐关之类。」《醒世姻缘传》第一○○回:「性空长老,一部落腮胡须,貌如童子,每日坐关不出。」
《漢語大詞典》:旦过僧(旦過僧)
佛教徒称宿于旦过寮的行脚僧为“旦过僧”。因其夕来宿,过旦去,故称。 宋 陆游 《病中简仲弥性唐克明苏训直》诗:“心如泽国春归雁,身是云堂旦过僧。”参见“ 旦过寮 ”。
《漢語大詞典》:旦过寮(旦過寮)
佛教指禅林行脚僧的宿泊处。以其夕来宿,过旦则去,故称。
《國語辭典》:吃素  拼音:chī sù
吃素食,不吃肉食荤腥。《老残游记二编》第六回:「可是有客时吃荤,无客时吃素,儜没留心我在荤碗里仍是夹素菜吃。」《文明小史》第二八回:「母亲闹差!来的不是教士,是洋兵,他那大炮,一放起来,没有眼睛的,不晓得那家念佛,那家吃素,是分不清楚的。」也作「吃斋」。
《漢語大詞典》:法友
指佛教徒之间有交往的人。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四:“法友谈玄,幸先达其深趣。”
《漢語大詞典》:外类(外類)
佛教徒称佛教以外的教派为外类。 汉 牟融 《理惑论》:“不可以所习为重,所希为轻,惑於外类,失於中情,立事不失道德,犹调弦不失宫商。”
《漢語大詞典》:证盟(證盟)
(1).将死者姓名写在纸上并焚烧以告上天的一种迷信仪式。《水浒传》第四五回:“少间,证盟已了,请众和尚就里面吃斋。”《水浒传》第一一四回:“ 宋江 在当中证盟,朝着 涌金门 下哭奠。”
(2).犹盟誓。 明 李贽 《又答石阳太守书》:“我二人老矣,彼此同心,务共证盟千万古事业,勿徒为泛泛会聚也!”
(3).证人。《初刻拍案惊奇》卷五:“料那生不能成就,我也不伏气与他了。宾客里面有愿聘的,便赴今夕佳期;有众亲在此作证盟,都可做大媒。”
(4).佛教语。谓佛教徒传法。 清 包世臣 艺舟双楫·自跋草书答十二问:“是以释子传法,名曰证盟。法必心悟,非有可传。不得真证,难坚信受。”
《國語辭典》:佛珠  拼音:fó zhū
一种佛教法器。参见「念珠」条。
《國語辭典》:呗赞(唄讚)  拼音:bài zàn
歌咏赞颂佛教三宝的偈颂。唐。段成式〈寺塔记〉:「移塔之时,僧守行建道场出舍利,俾士庶观之。呗赞未毕,满地现舍利。」也作「呗唱」、「赞呗」。
《國語辭典》:梵呗(梵唄)  拼音:fàn bài
在印度指歌咏法言,在中国则指唱颂短偈或歌赞。《儒林外史》第四一回:「那鼓钹梵呗之声,不绝于耳。」
《漢語大詞典》:开缘(開緣)
佛教徒谓举办法会、讲经说法为与佛法有缘,因称举办法会讲经为“开缘”。《坛经·行由品》:“时大师至寳林, 韶州 刺史 韦璩 与官僚入山请师出,於城中 大梵寺 讲堂,为众开缘説法。”
《漢語大詞典》:烧手(燒手)
(1).烧指。佛教徒自烧其手,以示忓罪献身。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弟子居士 徐普拔 潘普成 等九人,求输己命,愿代宗师。其中或馘耳而刊鼻,或焚臂而烧手。”
(2).棘手,难以处理。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况且他自幼儿就自己为难惯了自己的了……因此一进 安 家门,便自己给自己出了一个烧手的大难题目。”
《漢語大詞典》:证性(證性)
佛教语。指佛教徒一意修行、清静寂定的心性。 唐 皎然 《奉酬颜使君真卿见过郭中寺寺无山水之赏故予述其意以答焉》诗:“州西 柳家寺 ,禪舍隐人间。证性轻观水,栖心不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