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彷佛(彷彿)  拼音:fǎng fú
似乎、好像、近似。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哀吊》:「卒章五言,颇似歌谣,亦彷佛乎汉武也。」《儒林外史》第八回:「王惠见那少年彷佛有些认得,却想不起。」也作「仿佛」、「髣髴」。
《國語辭典》:大同  拼音:dà tóng
1.最和平安乐的盛世。如:「世界大同」。
2.天地万物与人合而为一。《吕氏春秋。有始览。有始》:「天地万物,一人之身也,此之谓大同。」
3.大致相同。《汉书。卷九六。西域传上。大宛国传》:「自宛以西至安息国,虽颇异言,然大同,自相晓知也。」《后汉书。卷七二。董卓传》:「天下反覆未可知,相与州里,今虽小违,要当大同,欲共一言。」
4.南朝梁武帝的年号(西元535~546)。
5.县名。在山西省内外长城之间,是平绥铁路的中心,产煤。旧为大同府治。
《國語辭典》:际会(際會)  拼音:jì huì
遇合、适逢其时。《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安汉公莽辅政三世,比遭际会,安光汉室,遂同殊风。」唐。杜甫古柏行〉:「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漢語大詞典》:奇骨
(1).非凡的形体相貌。 汉 王充 论衡·讲瑞:“以相奇言之,圣人有奇骨体,贤者亦有奇骨。” 唐 张谓 《同孙构免官后登蓟楼》诗:“尝矜有奇骨,必是封侯相。”
(2).指非凡的骨骼。 清 谭嗣同 《和仙槎除夕感怀》诗之四:“自向冰天鍊奇骨,暂教佳句属通眉。”
《漢語大詞典》:心识(心識)
(1).心志。 三国 魏 嵇康 《释私论》:“然斯数子,皆以投命之祸,临不测之机,表露心识,犹以安全;况乎君子无彼人之罪,而有其善乎?”
(2).才智。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答王太尉书》:“孤虽庸薄不及通贤,犹曰生民寧无心识。” 隋 薛道衡 《隋高祖颂》:“至於入穴登巢,鶉居鷇饮,不殊於羽族,取类於毛群,亦何贵於人灵,何用於心识?”
(3).心智。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白马寺:“有沙门 宝公 者,不知何处人也,形貌丑陋,心识通达,过去未来,预覩三世。”旧题 宋 苏轼 《艾子杂说》:“数日,復又闻彼二人相谓曰:‘吾自食肉后,心识明达,触事有智;不徒有智,又能穷理。’”
(4).神志。 唐 韩愈 《进撰平淮西碑文表》:“闻命震骇,心识颠倒。非其所任,为愧为恐。经涉旬月,不敢措手。”
(5).意识。 许地山 《缀网劳蛛·换巢鸾凤》:“ 和鸾 和 祖凤 虽有主仆底名分,然而在他们底心识里,这种阶级的成见早已消灭无馀。”
(6).道家指与实体相对的精神。 南朝 梁 江淹 《丹砂可学赋》:“輟阴阳於形有,传变化於心识。”
《漢語大詞典》:互体(互體)
(1).卦上下两体相互交错取象而成之新卦,又叫“互卦”。如《观》《坤》《巽》上,取其二至四爻则为《艮》,三至五爻则为《坤》。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隐秀:“辞生互体有似变爻。” 清 王鸣盛 蛾术编·说录二·南北学尚不同:“若无互体,六十四卦只説六十四事,何以弥纶天地、经纬万端乎?”
(2).旧体诗修辞手法之一。谓一联上下两句文意互相映衬补充。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七:“ 杜少陵 诗云:‘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上句风中有雨,下句雨中有风,谓之互体。”
《漢語大詞典》:体相(體相)
形体相貌。法苑珠林卷二七:“体相虽假,用表真容。”景德传灯录·迦毗摩罗:“此是尊者现佛性体相以示我等。”《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手法总论》:“故必素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於外,巧生於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
《國語辭典》:引力  拼音:yǐn lì
物体间相互吸引的力。
《漢語大詞典》:质貌(質貌)
(1).形体相貌。 唐 无名氏 玉泉子:“ 裴勛 质貌么么,而性尤率易。” 唐 薛用弱 集异记·李勉:“傍有胡雏,质貌肖逝者。”
(2).指资质形貌。 明 李东阳 《明故刑部郎中奚君墓志铭》:“君讳 昊 ,字 时亨 ,姓 奚氏 ,世为 松江 华亭 人,质貌颖异。”
(3).形体相貌。 唐 无名氏 玉泉子:“ 裴勛 质貌么么,而性尤率易。” 唐 薛用弱 集异记·李勉:“傍有胡雏,质貌肖逝者。”
(4).指资质形貌。 明 李东阳 《明故刑部郎中奚君墓志铭》:“君讳 昊 ,字 时亨 ,姓 奚氏 ,世为 松江 华亭 人,质貌颖异。”
《漢語大詞典》:连形(連形)
形体相连。喻关系密切,不可分离。 唐 长孙佐辅 《关山月》诗:“去岁照同行,比翼復连形。”《文苑英华》卷七四八引 唐 常得志 《兄弟论》:“且夫兄弟者,同天共地,均气连形。”
《國語辭典》:口琴  拼音:kǒu qín
乐器名。自由簧的吹奏乐器。源于十九世纪二○年代的欧洲。上面有两行并列的小孔,里面装有铜制的笛簧,用口吹吸,能发出各种声调。为英语Harmonica的意译。今有各种尺寸与不同调性的形制。
《漢語大詞典》:比肩民
古代传说中半身之人,二体相合、相助而生。尔雅·释地:“北方有比肩民焉,迭食而迭望。” 郭璞 注:“此即半体之人,各有一目、一鼻、一孔、一臂、一脚,亦犹鱼鸟之相合,更望备惊急。”
《漢語大詞典》:讹体(訛體)
变体。与正体相对。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颂赞:“ 陈思 所缀,以《皇子》为标; 陆机 积篇,惟《功臣》最显:其褒贬杂居,固末代之讹体也。”
《漢語大詞典》:斗蚀(鬥蝕)
亦作“鬭蚀”。亦作“鬭食”。
(1).一种天文现象。谓星体相互遮掩。吕氏春秋·明理:“其日有鬭蚀,有倍僪,有晕珥。” 高诱 注:“鬭蚀,两日共鬭而相食。”汉书·天文志:“五星所行,合散犯守,陵歷鬭食。” 颜师古 注引 韦昭 曰:“星相击为鬭也。” 宋 苏舜钦 《上孔待制书》:“日星光明不鬭食,山泽棣达而不童涸。”
(2).互相搏斗以期吃掉对方。 南朝 梁 江淹 《齐太祖高皇帝诔》:“蜆鷸鬭食,日月朏精。” 胡之骥 注:“此言天下淆乱,如鷸蚌相持,而 太祖 得之未久也。”
《漢語大詞典》:盝子
古代小型妆具。常多重套装,顶盖与盝体相连,呈方形,盖顶四周下斜。多用作藏香器或盛放玺印、珠宝。 唐 李德裕 《奏银妆具状》:“去年二月中,奉宣令进盝子,计用银九千四百餘两。”旧唐书·李德裕传:“ 昭愍皇帝 童年纘历,颇事奢靡,即位之年七月,詔 浙西 造银盝子妆具二十事进内。” 宋 吴自牧 梦粱录·五月:“五日重午节,又曰‘浴兰令节’,内司意思局以红纱彩金盝子,以菖蒲或通草,雕刻天师驭虎像于中,四周以五色染菖蒲悬围于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