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持
【佛学大辞典】
(术语)安住于世而保持法也。圆觉经曰:「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毗婆沙论曰:「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净土论曰:「正觉阿弥陀,法王善住持。」【又】(杂名)一寺之主僧名住持,此由禅门起。敕修清规住持章曰:「佛教入中国四百馀年而达磨至,又八传而至百丈,唯以道相授受,或岩居穴居,或依律等未有住持之名。百丈以禅宗寖盛,上而君相王公,下而儒老百氏,皆向风问道。有徒字蕃,非崇其位则师法不严,始奉其师为住持,而尊之曰长老,如天竺之称舍利须菩提,以齿德俱尊也。」禅苑清规尊宿住持曰:「代佛扬化,表异知事,故云传法。各处一方,续佛慧命,斯曰住持。初转法轮,名为出世。师承有据,乃号传灯。」
【佛学常见辞汇】
1。安住于世界以保持佛法。2。主持寺院的和尚。
【俗语佛源】
护持佛法,使之久住于世间的意思。如《圆觉经》卷上:「一切如来,光严住持。」又如《梁高僧传》卷十一:「此五罗汉,次第住持。」用于僧职意义的住持之称,早在南北朝期间已经产生了。《金石萃编》卷七八《东林寺碑》记载:「(梁)有果、{往/日}二法师,僧宝所钦,克和止观,法物为大,用继住持。上座昙杰,寺主道廉、都维那道贞等,皆沐浴福河,栖止净业。」从这段记载可见,「住持」之职不在上座、寺主、都维那「三纲」之列,也不是禅宗首先设置。《敕修百丈清规·住持章》说:「(百丈)始奉其师为住持,而尊之曰长老。」应非「住持」始有的事实。「住持」也称「方丈」,大致上是某一寺院的精神领袖,一般由年高德劭的僧人担任。住持精通教义,擅长说法,指导弘法,通常不直接参与具体的寺务。也称为住持僧。如明·都穆《都公谈纂》卷上:「陈氏既平,上至南京,置颠仙于灵谷寺,颠仙日与住持僧聒恼。」后道教亦沿用此称,称主持道观者。如清·阮葵生《茶余客话》卷七:「常见庙宇寺观稍有规模者,必慎择住持,演法蓄众。」住持又可作动词用,谓担任住持之职。如宋·蔡《铁围山丛谈》卷五:「(道楷)大观间,住持东都之净因禅院。」又如清·孔尚任《桃花扇·栖真》:「这里是女道住持,从不留客的。」此处指道观中的当家。(李明权)
(术语)安住于世而保持法也。圆觉经曰:「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毗婆沙论曰:「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净土论曰:「正觉阿弥陀,法王善住持。」【又】(杂名)一寺之主僧名住持,此由禅门起。敕修清规住持章曰:「佛教入中国四百馀年而达磨至,又八传而至百丈,唯以道相授受,或岩居穴居,或依律等未有住持之名。百丈以禅宗寖盛,上而君相王公,下而儒老百氏,皆向风问道。有徒字蕃,非崇其位则师法不严,始奉其师为住持,而尊之曰长老,如天竺之称舍利须菩提,以齿德俱尊也。」禅苑清规尊宿住持曰:「代佛扬化,表异知事,故云传法。各处一方,续佛慧命,斯曰住持。初转法轮,名为出世。师承有据,乃号传灯。」
【佛学常见辞汇】
1。安住于世界以保持佛法。2。主持寺院的和尚。
【俗语佛源】
护持佛法,使之久住于世间的意思。如《圆觉经》卷上:「一切如来,光严住持。」又如《梁高僧传》卷十一:「此五罗汉,次第住持。」用于僧职意义的住持之称,早在南北朝期间已经产生了。《金石萃编》卷七八《东林寺碑》记载:「(梁)有果、{往/日}二法师,僧宝所钦,克和止观,法物为大,用继住持。上座昙杰,寺主道廉、都维那道贞等,皆沐浴福河,栖止净业。」从这段记载可见,「住持」之职不在上座、寺主、都维那「三纲」之列,也不是禅宗首先设置。《敕修百丈清规·住持章》说:「(百丈)始奉其师为住持,而尊之曰长老。」应非「住持」始有的事实。「住持」也称「方丈」,大致上是某一寺院的精神领袖,一般由年高德劭的僧人担任。住持精通教义,擅长说法,指导弘法,通常不直接参与具体的寺务。也称为住持僧。如明·都穆《都公谈纂》卷上:「陈氏既平,上至南京,置颠仙于灵谷寺,颠仙日与住持僧聒恼。」后道教亦沿用此称,称主持道观者。如清·阮葵生《茶余客话》卷七:「常见庙宇寺观稍有规模者,必慎择住持,演法蓄众。」住持又可作动词用,谓担任住持之职。如宋·蔡《铁围山丛谈》卷五:「(道楷)大观间,住持东都之净因禅院。」又如清·孔尚任《桃花扇·栖真》:「这里是女道住持,从不留客的。」此处指道观中的当家。(李明权)
住持三宝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六种三宝之一,久住于世保持佛法之三宝也。木佛画像,住持之佛宝也;住持三藏经典之法宝也;剃发染衣之比丘僧,住持之僧宝也。见义林章六本。
【佛学常见辞汇】
佛灭后安住于世界上保持佛法的三宝,木雕泥塑纸画的佛像,即住持佛宝,三藏经典,即住持法宝,剃发染衣的比丘,即住持僧宝。
(术语)六种三宝之一,久住于世保持佛法之三宝也。木佛画像,住持之佛宝也;住持三藏经典之法宝也;剃发染衣之比丘僧,住持之僧宝也。见义林章六本。
【佛学常见辞汇】
佛灭后安住于世界上保持佛法的三宝,木雕泥塑纸画的佛像,即住持佛宝,三藏经典,即住持法宝,剃发染衣的比丘,即住持僧宝。
住持佛
【佛学大辞典】
(术语)行境十佛之一。如来涉于十方三世,而住持佛法,故有此名。
【三藏法数】
谓佛真身及于舍利住持世间,永久不坏,是名住持佛。(梵语舍利,华言骨身。)
(术语)行境十佛之一。如来涉于十方三世,而住持佛法,故有此名。
【三藏法数】
谓佛真身及于舍利住持世间,永久不坏,是名住持佛。(梵语舍利,华言骨身。)
住持成就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大日如来出生北方金刚拳菩萨之三摩地也。出生义曰:「自一切如来住持成就门,而生金刚拳。」
(术语)大日如来出生北方金刚拳菩萨之三摩地也。出生义曰:「自一切如来住持成就门,而生金刚拳。」
游僧撵住持
【俗语佛源】
游方僧撵走住持僧。游僧,指在外云游参学,到别的寺院去挂单暂时居住的和尚。住持,主持一个寺院的大和尚。相似意义的俗语还有「香火赶出和尚」。比喻反客为主,外人撵走主人。如《儿女英雄传》第七回:「那妇人也要挨著他坐。他喝声道:『你另找地方坐去!』那妇人道:『这可是新样儿的!游僧撵住持,我们的屋子,我倒没了座了!』」(李明权)
游方僧撵走住持僧。游僧,指在外云游参学,到别的寺院去挂单暂时居住的和尚。住持,主持一个寺院的大和尚。相似意义的俗语还有「香火赶出和尚」。比喻反客为主,外人撵走主人。如《儿女英雄传》第七回:「那妇人也要挨著他坐。他喝声道:『你另找地方坐去!』那妇人道:『这可是新样儿的!游僧撵住持,我们的屋子,我倒没了座了!』」(李明权)
三宝──住持三宝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并三宝章)
〔一、泥龛塑像为佛宝〕,泥龛塑像者,佛灭度后,以泥木雕塑为像,住世不绝,是为佛宝也。
〔二、黄卷赤轴为法宝〕,黄卷赤轴者,即今大藏经卷是也。以其住世不灭,是为法宝也。
〔三、剃发染衣为僧宝〕,剃发染衣者,谓剃除须发,著染色衣,即世间之僧,以能流通佛法,是为僧宝也。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并三宝章)
〔一、泥龛塑像为佛宝〕,泥龛塑像者,佛灭度后,以泥木雕塑为像,住世不绝,是为佛宝也。
〔二、黄卷赤轴为法宝〕,黄卷赤轴者,即今大藏经卷是也。以其住世不灭,是为法宝也。
〔三、剃发染衣为僧宝〕,剃发染衣者,谓剃除须发,著染色衣,即世间之僧,以能流通佛法,是为僧宝也。
住持依
【三藏法数】
谓人依段、触、思、识四种之食,则能摄养诸根,住立支持,故名住持依。(段食者,段即分段,谓以香味解三尘为体,入腹变坏,资益诸根也。触食者,谓眼识等所对色等诸尘,柔软细滑等触,而生喜乐,资益诸根也。思食者,谓第六意识,思于可爱之境,生希望意而润益诸根也。识食者,识即第八识也。谓由前三食势分所资,能令此识增胜,执持诸根也。)
谓人依段、触、思、识四种之食,则能摄养诸根,住立支持,故名住持依。(段食者,段即分段,谓以香味解三尘为体,入腹变坏,资益诸根也。触食者,谓眼识等所对色等诸尘,柔软细滑等触,而生喜乐,资益诸根也。思食者,谓第六意识,思于可爱之境,生希望意而润益诸根也。识食者,识即第八识也。谓由前三食势分所资,能令此识增胜,执持诸根也。)
住持佛随顺见
【三藏法数】
谓如来随顺众生,以身舍利住持世间,永久不坏。菩萨称佛随顺而见,是名住持佛随顺见。(梵语舍利,华言骨身。)
谓如来随顺众生,以身舍利住持世间,永久不坏。菩萨称佛随顺而见,是名住持佛随顺见。(梵语舍利,华言骨身。)
住持一切世界智
【三藏法数】
谓如来有大神力,住持世界,知诸众生机器大小,而摄化之,是名住持一切世界智。
谓如来有大神力,住持世界,知诸众生机器大小,而摄化之,是名住持一切世界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