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薜萝(薜蘿)
(1).薜荔和女萝。两者皆野生植物,常攀缘于山野林木或屋壁之上。《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王逸 注:“女萝,兔丝也。言山鬼仿佛若人,见於山之阿,被薜荔之衣,以兔丝为带也。”后借以指隐者或高士的衣服。《南齐书·高逸传·宗测》:“量腹而进松朮,度形而衣薜萝。” 唐 张乔 《送陆处士》诗:“若向仙巖住,还应著薜萝。”
(2).借指隐者或高士的住所。 南朝 梁 吴均 《与顾章书》:“僕去月谢病,还觅薜萝。” 唐 韩偓 《雪中过重湖信笔偶题》诗:“道方时险拟如何,謫去甘心隐薜萝。” 清 黄遵宪 《岁暮怀人诗》之二:“十年冷署付蹉跎,归去空山卧薜萝。”
(2).借指隐者或高士的住所。 南朝 梁 吴均 《与顾章书》:“僕去月谢病,还觅薜萝。” 唐 韩偓 《雪中过重湖信笔偶题》诗:“道方时险拟如何,謫去甘心隐薜萝。” 清 黄遵宪 《岁暮怀人诗》之二:“十年冷署付蹉跎,归去空山卧薜萝。”
《漢語大詞典》:居处(居處)
(1).指平日的仪容举止。《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淮南厉王 朝,杀 辟阳侯 ,居处骄甚。” 唐 韩愈 《赠太傅董公行状》:“公居处恭,无妾媵,不饮酒,不諂笑,好恶无所偏,与人交,泊如也。”《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元年》:“ 澄 帅官僚赴弔, 宝寅 居处有礼,一同极哀之节。”
(2).指日常生活。《论语·阳货》:“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汉书·刑法志》:“居处同乐,死生同忧,祸福共之。”《南史·孔靖传》:“ 曲阿 富人 殷綺 见 奂 居处俭素,乃餉以衣氊一具。” 明 唐顺之 《赠彭石屋序》:“ 侯 为人貌古而气凝,恬淡而寡欲,其居处苦约,有寒士所不能堪者。” 清 唐甄 《潜书·太子》:“亲其妇子,知其生养;入其庐舍,知其居处。”
(3).安置;处置。 汉 刘向 《列女传·邹孟轲母》:“ 孟子 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 孟 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元史·食货志四》:“八年,令各路设济众院以居处之,於粮之外,復给以薪。”蒲仙剧《父子恨》第七场:“可恨 杜国忠 ,心术不端,多方挑唆你要害我一家,此事你要如何居处?”
(2).指日常生活。《论语·阳货》:“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汉书·刑法志》:“居处同乐,死生同忧,祸福共之。”《南史·孔靖传》:“ 曲阿 富人 殷綺 见 奂 居处俭素,乃餉以衣氊一具。” 明 唐顺之 《赠彭石屋序》:“ 侯 为人貌古而气凝,恬淡而寡欲,其居处苦约,有寒士所不能堪者。” 清 唐甄 《潜书·太子》:“亲其妇子,知其生养;入其庐舍,知其居处。”
(3).安置;处置。 汉 刘向 《列女传·邹孟轲母》:“ 孟子 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 孟 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元史·食货志四》:“八年,令各路设济众院以居处之,於粮之外,復给以薪。”蒲仙剧《父子恨》第七场:“可恨 杜国忠 ,心术不端,多方挑唆你要害我一家,此事你要如何居处?”
《國語辭典》:居止 拼音:jū zhǐ
1.居住。《文选。向秀。思旧赋。序》:「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西游记》第二四回:「观此景致,必有个好人居止。」
2.行动。唐。薛莹《龙女传。郑德璘传》:「访其父母,父母居止俨然。」
2.行动。唐。薛莹《龙女传。郑德璘传》:「访其父母,父母居止俨然。」
《漢語大詞典》:届止
停留,止息。 南朝 梁 刘勰 《梁建安王造剡山石城寺石像碑》:“又东巖盘鬱,千里联嶂,有石牛届止,至自 始丰 ,因其蹄涔,遂启东道。” 宋 程大昌 《考古编·外国地理书难信》:“ 奘 以 贞观 三年往,至十九年回,其间以年计日,当得五千餘日而已。三分其日之一,以为届止询访之日,则其在行者不过十年。”一本作“ 居止 ”。
《國語辭典》:门上(門上) 拼音:mén shàng
1.门上面,多指门板上或门的四周。《镜花缘》第二三回:「门上有副对联,写的是:『优游道德之场,休息篇章之囿。』」《文明小史》第三○回:「赵翰林道:『这算什么?前年的时候,不是有人门上插了外国的顺民旗子吗?』」
2.官府的差役。因旧时的差役房都设在官府的大门口,故称为「门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四回:「这来报喜的,却是藩台门上。」
3.看门的人。如:「远见盗贼已至,那门上早吓得脸色发青。」《儿女英雄传》第三回:「公子才送了出去,又见门上的人跑进来回道:『舅太太来了!』原来舅太太就是佟孺人娘家的嫂子。」
4.门前。《儒林外史》第一二回:「看门的不肯传,他就在门上大嚷大叫。」
2.官府的差役。因旧时的差役房都设在官府的大门口,故称为「门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四回:「这来报喜的,却是藩台门上。」
3.看门的人。如:「远见盗贼已至,那门上早吓得脸色发青。」《儿女英雄传》第三回:「公子才送了出去,又见门上的人跑进来回道:『舅太太来了!』原来舅太太就是佟孺人娘家的嫂子。」
4.门前。《儒林外史》第一二回:「看门的不肯传,他就在门上大嚷大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