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20
词典
2
分类词汇
18
共18,分2页显示
1
2
2
下一页
分类词汇
唼喋
咽语
唧唧咕咕
戚戚
嘤嘤
喃喃
耳语
咿嘤
呫嗫
諵諵
讷讷
哼哼
詀啼
轻偎低傍
咕咕
《漢語大詞典》:
唼喋
(1).低语。 清 张岱
《
陶庵梦忆·噱社
》
:“ 仲叔 善詼谐,在京师与 漏仲容 、 沈虎臣 、 韩求仲 辈结‘噱社’,唼喋数言,必絶缨喷饭。”
(2).踥蹀。行走貌。谓奔走钻营。 明
归有光
《再与余太史》
:“所谓成就之者,非敢求上进,以与唼喋者争时取妍也。”
分類:
低语
行走
奔走
钻营
《漢語大詞典》:
咽语(咽語)
低语。
《
后汉书·五行志一
》
:“请为诸君鼓咙胡者,不敢公言,私咽语。”
分類:
低语
《國語辭典》:
唧唧咕咕
拼音:
jī ji gū gū
拟声词。形容细小的说话声音。《红楼梦》第六七回:「说刚才二奶奶从老太太屋里回来,不似往日欢天喜地的,叫了平儿去,唧唧咕咕的不知说了些什么。」《老残游记二编》第四回:「见了物件,也要说是他买的,唧唧咕咕,絮刁的没有完期。」
分類:
低语
语声
《國語辭典》:
戚戚
拼音:
qī qī
1.相亲。《诗经。大雅。行苇》:「戚戚兄弟,莫远具尔。」《文选。曹植。求通亲表》:「退省诸王,常有戚戚具尔之心。」
2.忧惧。《论语。述而》:「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3.内心有所感动的样子。《孟子。梁惠王上》:「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老残游记》第二回:「梦湘先生论得透辟极了,于我心有戚戚焉。」
《國語辭典》:
戚戚(慼慼)
拼音:
qī qī
忧愁、悲伤。唐。
韦应物
〈
送杨氏女
〉诗:「永日方戚戚,出门复悠悠。」
分類:
急促
相亲
忧惧
心动
低语
忧惧貌
语声
忧伤
忧伤貌
何晏
《國語辭典》:
嘤嘤(嚶嚶)
拼音:
yīng yīng
1.拟声词:(1)形容禽鸟和鸣的声音。《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南朝梁。吴均〈
与朱元思书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2)形容低语声。《西游记》第二○回:「只见一老者,斜倚竹床之上,口里嘤嘤的念佛。」《聊斋志异。卷四。辛十四娘》:「闻房内嘤嘤腻语,生乘醉搴帘。」(3)形容低泣声。《聊斋志异。卷一。青凤》:「尾而听之,诃诟万端。闻青凤嘤嘤啜泣。」(4)形容清脆而细的声音。汉。陈琳〈
神女赋
〉:「文绛虬之奕奕,鸣玉鸾之嘤嘤。」
2.比喻朋友间志趣相投。《文选。谢瞻。于安城答灵运诗》:「华萼相光饰,嘤嘤悦同响。」
分類:
低语
鸟和鸣声
语声
和鸣
朋友
鸣声
动物
清脆
尖利
轻细
声音
《國語辭典》:
喃喃
拼音:
nán nán
拟声词:(1)形容低声说话的声音。如:「喃喃细语」。元。杨讷《西游记》第一三出:「吃得醉薰酣,语喃喃。」(2)形容读书的声音。《全唐诗。卷八○六。寒山诗》:「仙书一两卷,树下读喃喃。」
分類:
象声词
读书
低语
鸟啼
语声
啼声
《國語辭典》:
耳语(耳語)
拼音:
ěr yǔ
在耳边低声说话。《三国志。卷四六。吴书。孙坚传》:「坚时在坐,前耳语谓温曰。」宋。无名氏《李师师外传》:「耳语曰:『儿性好洁,勿忤。』」
分類:
耳语
附耳
低语
《漢語大詞典》:
咿嘤(咿嚶)
(1).象声词。鸟兽啼叫声。 宋
欧阳修
《祭石曼卿文》
:“但见牧童樵叟歌唫而上下,与夫惊禽骇兽悲鸣躑躅而咿嚶。”
(2).象声词。人低语、呻吟或吟唱声。 宋
陆游
《枕上述梦》
诗:“白首不侯非所恨,咿嚶牀簀死堪羞。” 明
顾起元
《
客座赘语·梁八老
》
:“伶跪伏泣涕,咿嚶请命。” 清
纪昀
《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
》
:“一夕月明, 伯玉 见木偶跳舞院中,作演剧之状,听之亦咿嚶似度曲。”
分類:
象声词
鸟兽
低语
啼叫
叫声
呻吟
吟唱
唱声
《國語辭典》:
呫嗫(呫囁)
拼音:
chè zhé
附耳细语。《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传》:「今日长者为寿,乃效女儿呫嗫耳语!」
分類:
低语
裴骃
《國語辭典》:
諵諵
拼音:
nán nán
不断低声说话的样子。唐。
韩愈
〈
酬司门卢四兄云夫院长望秋作
〉诗:「日来省我不肯去,论诗说赋相諵諵。」
分類:
多言
多言貌
言貌
低语
语声
《漢語大詞典》:
讷讷(訥訥)
(1).说话迟钝谨慎貌。 清
侯方域
《汤御史传》
:“公为人孝谨和易,事父母常为孺子欢,与乡人言,訥訥不出口,尤不与公府事。” 清 恽敬
《后二仆传》
:“ 敬 束下素严, 夏清 、 柳芳 皆布衣履,言语訥訥然,以此得久,然即死因也。” 曹禺
《王昭君》
第二幕:“他微笑着,经常是和蔼而沉默的。说起话来,有时讷讷然的,总是不肯多说的样子。”
(2).低语貌。 李若水
《在柴达木盆地》
:“当他和我们一块看见了这座城堡,他的多纹的脸上出现了怎样惊讶的表情呵!他抬头凝望,嘴里讷讷着。”
分類:
低语
迟钝
谨慎
《國語辭典》:
哼哼
拼音:
hēng hēng
拟声词:(1)形容痛苦时的呻吟声。《西游记》第三三回:「他在那大路旁妆做个跌折腿的道士,脚上血淋津,口里哼哼的,只叫『救人!救人!』」(2)形容声音微细或低语的样子。《西游补》第一回:「八戒在梦里哼哼的答应道:『师父!你叫悟能做什么?』」
分類:
低声
呻吟
声音
微细
低语
《漢語大詞典》:
詀啼
犹言低语并哭泣。 明 李子昌
《南梁州令·四时怨别》
套曲:“自恨今生分缘寡,红炉畔共谁閒话。詀啼罢,托香腮闷加。”
分類:
低语
哭泣
《国语辞典》:
轻偎低傍(轻偎低傍)
拼音:
qīng wēi dī bàng
依偎身旁,轻声低语。形容亲密的样子。清。洪升《长生殿》第二出:「庭花不及娇模样,轻偎低傍,这鬓影衣光,掩映出丰姿千状。」
分类:
轻声
低语
亲密
《國語辭典》:
咕咕
拼音:
gū gū
拟声词。形容某些鸟类的叫声或人饥饿时肚子发出的声音。如:「广场上,成群的鸽子咕咕地叫著。」「来不及吃早餐,上班中,肚子咕咕叫。」
分類:
象声词
怂恿
低声
声说
撺掇
低语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