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33,分36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位大
践位
储位
过位
既位
班位
登位
褥位
成位
配位
宾位
震位
八位
极位
齿位
《韵府拾遗 泰韵》:位大
符载襄阳北楼记道崇者声辉位大者物举
《漢語大詞典》:践位(踐位)
登基;即位。管子·小问:“ 桓公 践位,令衅社塞祷。”宋书·谢庄传:“陛下践位,亲临听讼。”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二章:“惟 中国 则君主有责任……其践位也,荐天而受;其殂死也,称天而謚。”
《漢語大詞典》:储位(儲位)
(1).太子之位。南史·梁愍怀太子方矩传:“ 承圣 元年十一月丙子,立为皇太子。及升储位,昵狎羣下,好著微服。”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孝异:“宰臣 留正 等入奏,乞早正 嘉王 储位,以安人心。” 清 昭梿 啸亭杂录·王太仓上书事:“ 理密亲王 既废,储位久虚, 仁皇帝 因命众王大臣保立东宫。”
(2).指太子。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世宗居藩大度:“ 理密亲王 时为储位,上事之最敬。”
(3).谓立太子之位。新唐书·郁林王恪传:“ 无忌 曰:‘ 晋王 仁厚,守文之良主。且举棋不定则败,况储位乎?’” 明 李贽 《史纲评要·宋纪·太祖》:“储位,迁都二大事,俱失之,可恨也。”
分類:太子
《漢語大詞典》:过位(過位)
(1).谓经过君主所立之位置。《论语·乡党》:“立不中门,行不履閾。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 何晏 集解引 包咸 曰:“过君之空位。” 唐 韦凑 《论谥节愍太子疏》:“夫臣子之礼,严敬斯极,故过位必趋。”
(2).前往某一处所。 宋 叶适 《忠翊郎武学博士蔡君墓志铭》:“故事,馆伴非上旨,不过虏使位,上令君过位諭虏使,虏使固辞,詔改宴为茶酒而已。”
《漢語大詞典》:既位
谓已就其位。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臣闻出豫为象,钧天之乐张焉;时乘既位,御气之驾翔焉。” 明 徐渭 《又论玄门书》:“天地从混沌而既位,无心无为,一任日月之渐营,毫髮不爽。”
分類:已就
《漢語大詞典》:班位
(1).职官爵位;朝班位次。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公孙挥 能知四国之为,而辨於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晋书·李雄载记:“ 雄 时建国草创,素无法式,诸将恃恩,各争班位。”新唐书·百官志二:“内謁者十二人,从八品下。掌诸亲命妇朝集班位,分涖诸门。”
(2).并立。韩非子·存韩:“﹝ 韩 ﹞所以得与诸侯班位於天下,君臣相保者,以世世相教事 秦 之力也。”
《國語辭典》:登位  拼音:dēng wèi
登上王位。《三国演义》第三回:「昌邑王登位方二十七日,造恶三千馀条,故霍光告太庙而废之。」
《漢語大詞典》:褥位
铺有锦褥的座位。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一:“东西相向,引僕射降阶就褥位,直省官赞揖。”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三月丁酉:“ 金 人册 张邦昌 为皇帝……前期,有司设褥位於 宣德门 外。”宋史·礼志五:“既降輦,太常卿前导至褥位南向立,奏请行礼。”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秦桧》:“ 秦檜 恬不为意,尽遣部省吏人迎之。朝见使人必要褥位,此非臣子之礼。”参阅宋史·舆服志一
分類:座位
《漢語大詞典》:成位
定位。《易·繫辞上》:“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汉 王粲 《太庙颂》:“怀想成位,咸奔在宫。”
分類:定位
《漢語大詞典》:配位
配享的位置。 清 丘逢甲 《说潮》诗之三:“夫人 郭贞顺 ,附祀为配位。”
分類:配享位置
《國語辭典》:宾位(賓位)  拼音:bīn wèi
1.客位。《汉书。卷一八。外戚恩泽侯表》:「元、成之间,晚得殷世,以备宾位。」
2.文句中宾词所处的位置。也称为「宾次」。
分類:宾客席位
《漢語大詞典》:震位
(1).指东方。语本易·说卦:“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 南朝 陈 阴铿 《闲居对雨》诗:“震位雷声发,离宫电影浮。” 唐 湛贲 《日五色赋》:“出乎震位,焕夫皇极。”
(2).东宫,太子之宫。 隋 于仲文 《侍宴东宫应令》诗:“铜楼充震位,银牓集嘉宾。” 元 白珽 《西湖赋》:“致坤宫之孝养,据震位以生蕃。”
(3).借指太子。明史·魏元传:“且陛下富有春秋,而震位尚虚。”
《漢語大詞典》:八位
(1).八卦之位。史记·太史公自序:“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 裴駰 集解引 张晏 曰:“八位,八卦之位也。”
(2).指高官。 元高文秀《谇范叔》第四折:“白身一跳到 关 西,坐都堂便登八位。”
《漢語大詞典》:极位(極位)
(1).最高位置。指最高官位。 汉 蔡邕 《文烈侯杨公碑》:“人臣之极位,兼而有之。” 汉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故太尉 杨彪 ,典歷二司,享国极位。” 唐 白居易 《论王锷欲除官事宜状》:“臣伏以宰相者,人臣极位,天下具瞻,非有清望大功,不合轻授。”
(2).最高位置。指皇位。宋书·武帝纪上:“ 高祖 以为 玄 未据极位,且 会稽 遥远,事济为难,俟其篡逆事著,徐于 京口 图之。”
(3).最高位置。指皇后位。《前汉书平话》卷下:“羣臣有诗贺帝曰:‘忠臣扶立千门圣, 汉 家天下已回春。日正端门登极位,万国来朝有道君。’”后汉书·皇后纪上·贾贵人:“帝既为太后所养,专以 马氏 为外家,故贵人不登极位, 贾氏 亲族无受宠荣者。”
《漢語大詞典》:齿位(齒位)
(1).按年龄大小所定的席次。《周礼·地官·党正》:“国索鬼神而祭祀,则以礼属民而饮酒于序,以正齿位。” 郑玄 注:“正齿位者,《乡饮酒义》所谓‘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是也。”
(2).排列的官位。 明 赵南星 《与吴复庵书》:“輒忘其齿位之卑,与明公剖心而盟。”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二十六年:“初, 李思齐 与 察罕特穆尔 同起义师,齿位相等。”
(3).年龄与官位。特指长寿与高位。 唐 韦应物 《送郗詹事》诗:“既获天爵美,况将齿位并。” 唐 权德舆 《唐故长安主簿李君墓志铭》:“齿位皆屈,而智者叹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