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挺直  拼音:tǐng zhí
直立不弯曲。如:「他挺直地站了很久,却一点儿也不累」。《文明小史》第四十回:「只他们走出来,身子都是挺直,没有羞羞缩缩的样子,我就觉著他比守旧的女子大方得多。」
《国语辞典》:一折  拼音:yī zhé
1.全价的十分之一。
2.拇指与食指伸直两端的距离。《醒世恒言。卷一六。陆五汉硬留合色鞋》:「张荩双手承受,看时是一只合色鞋儿。将指头量摸,刚刚一折。」也作「一榨」。
3.戏剧的一节段,元人曲本以一宫调的曲一套为「一折」。《醒世恒言。卷二○。张廷秀逃生救父》:「将廷秀推入戏房中,把纱帽员领穿起,就顶王十朋祭江这一折。」
《漢語大詞典》:自直
(1).自然伸直。《荀子·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汉 邯郸淳 《孝女曹娥碑》:“岂况庶贱,露屋草茅,不扶自直,不鏤而雕。” 唐 刘禹锡 《学阮公体》诗之一:“只言绳自直,安知室可欺?”
(2).自行申辩,证明自己的正直。 唐 韩愈 《赠崔复州序》:“虽然,幽远之小民,其足跡未尝至城邑;苟有不得其所,能自直於乡里之吏者鲜矣,况能自辨於县吏乎?”宋史·黄震传:“既至,发 溥 姦赃数十事, 溥 坐废;而 震 亦为 溥 讼,夺一官。罢,畏 谓 权,不敢自直,及 谓 贬,乃復官。”
《漢語大詞典》:伸屈
(1).伸直与屈曲。比喻进和退,得意和失意。 宋 王安石 《圣贤何常施》诗:“圣贤何常施,所遇有伸屈。” 宋 苏轼 《次韵董夷仲茶磨》:“亦其遭遇有伸屈,岁久讲求知处所。”
(2).伸冤,鸣不平。 明 李贽 《答耿司寇》:“安在其为挫抑 柳老 ,而必欲为 柳老 伸屈,为 柳老 遮护至此乎?”
《國語辭典》:般礴  拼音:pán bó
舒展两腿而坐。《庄子。田子方》:「有一史后至者,儃儃然不趋,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视之,则解衣般礴,裸。」也作「槃礴」、「盘礴」。
《國語辭典》:直身  拼音:zhí shēn
本指古代的家居常服。后多指僧、道或士子所穿的服装。《水浒传》第一○二回:「只见府西街上走来一个卖卦先生,头带单纱抹眉头巾,身穿葛布直身。」《石点头。卷四。瞿凤奴情愆死盖》:「凤奴道:『可就是那穿秋色儿直身掉嘴这人么?』」也作「直摆」、「直裰」。
《國語辭典》:蜷局  拼音:quán jú
弯曲、捲曲。《楚辞。屈原。离骚》:「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也作「蜷跼」。
《國語辭典》:蜷跼(踡跼)  拼音:quán jú
捲曲不能舒展的样子。《楚辞。王逸。九思。悯上》:「蜷跼兮寒局数,独处兮志不申。」《西游记》第四一回:「你看他蜷跼四肢伸不得,浑身上下冷如冰。」也作「蜷局」。
《漢語大詞典》:诎伸(詘伸)
(1).屈曲和伸直。泛指举止、举动。礼记·乐记:“故听其雅颂之声,志意得广焉。执其干戚,习其俯仰詘伸,容貌得庄焉。”《淮南子·兵略训》:“古得道者,静而法天地,动而顺日月,喜怒而合四时,叫呼而比雷霆,音气不戾八风,詘伸不获五度。”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八:“近缘久病,艰於动作,詘伸俯仰,皆不自由。”
(2).指随时代与情势的变化而或进或退,或动或止。《淮南子·人间训》:“故内有一定之操,而外能詘伸、赢缩、卷舒,与物推移。”汉书·匈奴传赞:“自 汉 兴以至于今,旷世歷年,多於 春秋 ,其与 匈奴 ,有脩文而和亲之矣,有用武而克伐之矣,有卑下而承事之矣,有威服而臣畜之矣,詘伸异变,强弱相反,是故其详可得而言也。” 宋 叶适 《朝奉郎致仕俞公墓志铭》:“公意承其考,变通詘伸以待天命,卒大报之。”
《國語辭典》:垂直  拼音:chuí zhí
两条直线,若交角为直角,则称为「互相垂直」。两个平面,若交角(二面角)为直角,则称为「互相垂直」。一直线与一平面相交,若平面上通过交点的任一直线与该直线交角都是直角,则称该直线与该平面「互相垂直」。
《漢語大詞典》:诎信(詘信)
同“ 屈伸 ”。
(1).弯曲和伸直。荀子·乐论:“曷以知舞之意?曰:目不自见,耳不自闻也,然而治俯仰、詘信、进退、迟速莫不廉制。”汉书·王褒传:“何必偃卬詘信若 彭祖 ,呴嘘呼吸如 侨松 。” 颜师古 注:“信读曰伸。” 王先谦 补注引 沈钦韩 曰:“偃卬屈信者,熊经鸟伸,若五禽之戏也。”泛指行动。 明 张居正 《徐存斋七十寿序》:“天道无心,詘信皆仁。”
(2).指进退、出处随时、势而变化。管子·戒:“臣闻之消息盈虚,与百姓詘信,然后能以国寧勿已者, 朋 其可乎?” 宋 施彦执 《北窗炙輠》卷下:“身所以行道也,道之詘信,係吾身也,岂有身詘而道信者乎?” 明 黄淳耀 《唐宗鲁先生寿序》:“乃慨然屏去儒业,居物於家,视其时之詘信,而操其奇赢。不十年,竟復其产且加廓焉。”
《漢語大詞典》:一挺
(1).表数量。用于条状之物。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炙法:“唯急火急炙之,使焦。汁出便熟。作一挺,用物如上。” 石声汉 注:“挺:即后来写作‘锭’的字,‘一挺’或‘一锭’就是一长块。”太平御览卷八三五引《齐书》:“壶中大钱一千,以通九泉之路;蜡烛一挺,以照七尺之尸。”
(2).表数量。方言。一张。 周立波 《山那面人家》:“‘找郎中没有?’送亲娘子问。‘她还要找?夜夜跟郎中睡一挺床。’社长笑笑说。”
(3).表数量。用于机枪。如:一挺机关枪。
(4).一伸直。 茅盾 《子夜》八:“ 何慎庵 不回答,眉毛一挺,放声大笑起来。”如:他胸部一挺,很快站了起来。
《漢語大詞典》:夷踞
两腿伸直张开坐在地上。形容随便,不拘礼节。后汉书·郭太传:“﹝ 茅容 ﹞耕於野,时与等辈避雨树下,众皆夷踞相对, 容 独危坐愈恭。”
《漢語大詞典》:膝挛(膝攣)
两膝蜷曲不能伸直。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唐举 孰视而笑曰:‘先生曷鼻,巨肩,魋颜,蹙齃,膝挛。吾闻圣人不相,殆先生乎?’” 裴駰 集解:“挛,两膝曲也。”
《漢語大詞典》:直臂
伸直其臂。 宋 王琚 《射经》:“端身如榦,直臂如枝。直臂者,非初直也,架弦毕便引之,比及满,使臂直是也。”
分類:伸直
《漢語大詞典》:直竖竖(直豎豎)
(1).伸直竖立的样子。 浩然 《艳阳天》第一○六章:“两只小耳朵,直竖竖地伸着,听着街上的动静。”
(2).犹直瞪瞪。 杨朔 《雪花飘飘》:“孩子们最着迷的还是 桃树爷爷 满肚子的故事。你常常会看见老人家坐在桃树底下,身前围着群孩子,眼睛直竖竖地望着 桃树爷爷 的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