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14,分55页显示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7  18  19  2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传句
传蜡
传模
传粉
传卮
传卮
传灯录
通传
星传
的传
急传
传空
传烛
传点
传告
《韵府拾遗 遇韵》:传句(传句)
苏舜钦诗:空阶夜雨徒传句。
《漢語大詞典》:传蜡(傳蠟)
唐 韩翃 《寒食》诗:“春城舞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 汉 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谓寒食节宫中钻新火燃烛,以赐贵戚近臣,然后传之于民。 明 张煌言 《清明感怀》诗:“传蜡祗成前代事,藏烟何意异时名。”参见“ 传火 ”。
《漢語大詞典》:传火(傳火)
(1).古代边塞夜间举火、逐站相传以报敌情,谓之传火。墨子·号令谓:“昼则举烽,夜则举火。”墨子·杂守:“亭一鼓,寇烽、惊烽、乱烽。传火以次应之,至主国止。其事急者,引而上下之。烽火以举,则五鼓传,又以火属之,言寇来者多少。” 唐 戴叔伦 《和罗主簿送校书兄归江南》诗:“古戍阴传火,寒芜晓带霜。”
(2).旧时寒食节禁烟后重行举火。古代宫中取火以赐近臣,再传递民家,故称。 宋 周邦彦 《水龙吟·梨花》词:“传火楼臺,妒花风雨。” 明 叶弥广 《雨中清明》诗:“风俗久虚传火事,郊原又负踏青行。” 清 曹寅 《畅春苑张灯赐宴归舍恭记》诗:“暖随榆柳初传火,象衍鱼龙渐泮水。”
《韵府拾遗 虞韵》:传模(传模)
陆游诗:安得丹青手。传模入画图。
《國語辭典》:传粉(傳粉)  拼音:chuán fěn
植物繁殖中,雄蕊花药里的花粉经由风或昆虫等媒介,传到雌蕊的柱头或胚珠的过程。是子房形成果实的必要条件,可分为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两种。也称为「授粉」。
《漢語大詞典》:传卮
传杯。
分類:传杯
《漢語大詞典》:传卮(傳巵)
传杯。 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刘桢》:“终岁非一日,传巵弄新声。”
分類:传杯
《国语辞典》:传灯录(传灯录)  拼音:chuán dēng lù
书名。宋僧道原著,三十卷。记释迦以来诸祖相传的脉络,并录其法语,因其成书于宋真宗景德元年,故又名《景德传灯录》。为襌宗史的著作。
《漢語大詞典》:通传(通傳)
通报传达。新唐书·百官志二:“典直四人,正九品下。掌宫内仪式,通传劳问,纠劾非违,察出纳。”《廿载繁华梦》第一回:“ 周庸祐 便向守门的通个姓名,称是 大坑村 的 周 某,敢烦通传进去。”川剧《谭记儿》第三场:“你尚未与我通传,怎知我就不得见?”
《骈字类编》:星传(星传)
晋书天文志序:黄帝创受河图,始明休咎,故其星传尚有存焉。 宋书天文志:见星阴下。 魏书高允传:案星传,金水二星常附日而行。冬十月,日在尾箕,昏没于申,而东井方出于寅,北二星何因背日而行?是史官欲神其事,不复推之于理。
《漢語大詞典》:的传(的傳)
嫡传。的,通“ 嫡 ”。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前集·赵子固梅谱》:“所传正统谅未絶,捨此的传皆伪耳。”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二十章:“ 真諦 或为世亲之的传,专以弘其学为旨志。”
《漢語大詞典》:急传(急傳)
快速的驿传。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周公 旦 从 鲁 闻之,发急传而问之曰:‘夫二子,贤者也。今日饗国而杀贤者,何也?’” 宋 苏舜钦 胡舜元 《地动联句》:“坦途重车僨,急传壮马攲。”
《漢語大詞典》:传空(傳空)
犹举白。谓饮酒尽,以空杯示人。 汉 王符 潜夫论·断讼:“苟崇聚酒徒无行之人,传空引满,啁啾駡詈,昼夜鄂鄂,慢游是好。” 汪继培 笺:“‘传空’犹‘举白’也。”
分類:饮酒示人
《漢語大詞典》:传烛(傳燭)
即传火。 宋 周邦彦 《应天长·寒食》词:“长记那回邂逅相逢郊外驻油壁,又见 汉 宫传烛飞烟五侯宅。”详“ 传火 ”。
《漢語大詞典》:传火(傳火)
(1).古代边塞夜间举火、逐站相传以报敌情,谓之传火。墨子·号令谓:“昼则举烽,夜则举火。”墨子·杂守:“亭一鼓,寇烽、惊烽、乱烽。传火以次应之,至主国止。其事急者,引而上下之。烽火以举,则五鼓传,又以火属之,言寇来者多少。” 唐 戴叔伦 《和罗主簿送校书兄归江南》诗:“古戍阴传火,寒芜晓带霜。”
(2).旧时寒食节禁烟后重行举火。古代宫中取火以赐近臣,再传递民家,故称。 宋 周邦彦 《水龙吟·梨花》词:“传火楼臺,妒花风雨。” 明 叶弥广 《雨中清明》诗:“风俗久虚传火事,郊原又负踏青行。” 清 曹寅 《畅春苑张灯赐宴归舍恭记》诗:“暖随榆柳初传火,象衍鱼龙渐泮水。”
《漢語大詞典》:传点(傳點)
(1).古朝房、官署和权贵之家以敲击云板报事或召集人员。点,即云板。 唐 王建 《宫词》之二:“殿前传点各依班,召对西来 八詔 蛮。”新唐书·仪卫志上:“平明传点毕,内门开,监察御史领百官入。”红楼梦第四回:“ 雨村 尚未看完,忽闻传点,报:‘ 王老爷 来拜。’”
(2).报时。点,指更点。 唐 司空图 《庚子腊月五日》诗:“禁漏虚传点,妖星不振辰。” 明沈鲸《双珠记·奏议颁赦》:“斗转参横,玉壶传点,天阶晓。”
《漢語大詞典》:传告(傳告)
传达;转告。《诗·秦风·车邻》“寺人之令” 汉 郑玄 笺:“欲见国君者,必先令寺人使传告之。”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九章:“突然间,通 陈家山 拐沟的那面人们活跃起来,只听见低声地互相传告:毛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