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109
词典
2
分类词汇
107
共109,分8页显示
1
2
3
4
5
6
7
8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传达
传达室
分类词汇
转致
通白
传告
宣抚
先知
出纳
传宣
通达
信使
致命
谒者
传声
使传
《國語辭典》:
传达(傳達)
拼音:
chuán dá
传递、通报。宋。
苏轼
故龙图阁学士滕公墓志铭
:「谏官杨绘言,宰相不当以其子判鼓院。上曰,绘不习朝廷事,鼓院传达而已,何与于事?」
分類:
传达
传递
通报
转递
传达室
表达
移送
转告
夏丏尊
人员
《國語辭典》:
传达室(傳達室)
拼音:
chuán dá shì
公司、工厂或公家机关的建物中,作为看守大门、访客登记、收发邮件的房舍。如:「访客请先至传达室登记。」也称为「门房」。
分類:
传达室
工厂
学校
机关
设立
负责
看门
登记
邮件
引导
来宾
《國語辭典》:
传达室(傳達室)
拼音:
chuán dá shì
公司、工厂或公家机关的建物中,作为看守大门、访客登记、收发邮件的房舍。如:「访客请先至传达室登记。」也称为「门房」。
分類:
传达室
工厂
学校
机关
设立
负责
看门
登记
邮件
引导
来宾
《漢語大詞典》:
转致(轉致)
(1).运送。 唐
杜甫
《除草》
诗:“转致水中央,岂无双钓舟。”
(2).传达。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第九十回:“费心转交过去。并求转致前路,内中有甚消息,大帅还对劲不,随时给我个信。”
(3).转送,转赠。 鲁迅
《集外集拾遗·〈引玉集〉后记》
:“我于是买了许多 中国 的各种宣纸和 日本 的‘西之内’和‘鸟之子’分寄给 靖华 ,托他转致,倘有馀剩,便另送别的木刻家。”
(4).谓经营获利。 唐
杜甫
《盐井》
诗:“自公斗三百,转致斛六千。” 仇兆鳌 注:“转致,谓商贩。斗钱三百,石至六千,倍获其息也。”
分類:
传达
运送
转送
经营
获利
《漢語大詞典》:
通白
(1).犹通帛。
《
战国策·齐策一
》
“ 章子 为变其徽章,以杂 秦 军” 宋 姚宏 注:“通白曰章幅,变易之使与 秦 旗相同,欲以袭 秦 。”
(2).通报;传达。 明
叶权
《贤博编》
:“适 世蕃 召举子为豪饮,因为通白。” 清
蒲松龄
《
聊斋志异·成仙
》
:“ 王氏 弟来省姊,宴於内寝。 成 适至,家人通白, 周 坐命邀之。”
分類:
通报
传达
《漢語大詞典》:
传告(傳告)
传达;转告。
《诗·秦风·车邻》
“寺人之令” 汉 郑玄 笺:“欲见国君者,必先令寺人使传告之。” 柳青
《铜墙铁壁》
第十九章:“突然间,通 陈家山 拐沟的那面人们活跃起来,只听见低声地互相传告:毛主席!”
分類:
传告
传达
转告
《國語辭典》:
宣抚(宣撫)
拼音:
xuān fǔ
1.朝廷派遣大臣传达命令,安抚军民。
2.职官名。宋代逢军旅大事时,派遣前往镇抚的军政长官。明清时改为常设武职,多由边地土人世袭。也称为「宣抚使」。
分類:
朝廷
派遣
大臣
地区
传达
帝命
命令
安抚
军民
处置
事宜
帝王
《國語辭典》:
先知
拼音:
xiān zhī
1.预先知道。《史记。卷一二八。褚少孙补龟策传》:「圣能先知亟见,而不能令卫平无言。」南朝梁。王筠〈
和孔中丞雪里梅花
〉诗:「水泉犹未动,庭树已先知。」
2.知觉智慧比一般人高的人。《孟子。万章下》:「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
3.预言家。常指宗教上能传布神意以警觉世人的人。
分類:
先知
认识
宗教
识事
中指
众人
启示
传达
意旨
预言
未来
《國語辭典》:
出纳(出納)
拼音:
chū nà
1.传达君王的命令,反映群众的意见。《书经。舜典》:「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惟允。」晋。贾谧〈荅贾长渊〉诗:「祗承皇命,出纳无违。」
2.财物的收入和支出。明。陈汝元《金莲记》第七出:「出纳之际,吏缘为奸。」
3.负责管理银钱收支的职务,或担任此种职务的人。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四。槐西杂志四》:「邻人前世为巨室,君为司出纳,因其倚信,侵食其多金。」
4.泛指发出和收进的管理工作。宋。
秦观
〈
安都
〉:「大贾之室,敛散金钱以逐什一之利;出纳百货以收倍称之息。」
分類:
传达
担任
财物
出入
掌管
支出
内外
出纳
帝王
王命
命令
收入
反映
下面
意见
内史
尚书
《國語辭典》:
传宣(傳宣)
拼音:
chuán xuān
1.传达宣布。《后汉书。卷七三。公孙瓒传》:「令妇人习为大言声,使闻数百步,以传宣教令。」
2.传达、宣布号令的官员。《精忠岳传》第五七回:「宋营军士拾得箭书,忙与传宣说知。」
分類:
传宣
传达
传令
传扬
宣传
号令
宣布
宣召
官吏
《國語辭典》:
通达(通達)
拼音:
tōng dá
1.明白事理。《礼记。学记》:「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唐。
韩愈
〈
柳子厚墓志铭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
2.通畅无阻。如:「住在这里,可通达四方,交通极为便利。」
分類:
通达
通行
通晓
沟通
通情达理
亨通
畅通
通人
通传
传达
显达
到达
洞达
《國語辭典》:
信使
拼音:
xìn shǐ
奉命传递讯息、信函的使者。《南史。卷六四。徐文盛传》:「文盛深德景,遂密通信使,都无战心,众咸愤怨。」《文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故遣信使,晓谕百姓以发卒之事。」
分類:
外交
使臣
信使
使者
担任
任使
使命
国政
政府
传达
派遣
消息
持有
递送
送书
特别
书信
护照
文件
人员
《國語辭典》:
致命
拼音:
zhì mìng
1.传话、传达命令。《仪礼。聘礼》:「劳者奉币入,东面致命。」《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使人致命怀王。怀王曰:『如约。』」
2.牺牲生命。《论语。子张》:「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
3.使丧失生命。如:「致命的一击」。《水浒传》第一三回:「今日军中自家比试,恐有伤损。轻则残疾,重则致命。」
分類:
致命
传达
捐躯
丧命
言辞
使命
毁灭
《國語辭典》:
谒者(謁者)
拼音:
yè zhě
1.通报与接待宾客的近侍。《韩非子。说林》:「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之以入。」
2.职官名。秦始置,替国君掌传达事宜。汉沿之,掌宾赞受事。唐时改称为通事舍人。见《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
3.星官名,属太微垣。《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左执法东北一星曰谒者,主赞宾客也。」
分類:
官名
星名
使者
传达
属官
通报
奴仆
中宫
河堤
谒者
《漢語大詞典》:
传声(傳聲)
(1).传播声音。 北魏 温子升
《捣衣》
诗:“香杵纹砧多远近,传声递响何凄凉。” 南朝 梁
萧绎
《咏歌》
:“传声入鐘磬,餘转杂箜篌。” 唐
杜甫
《示獠奴阿段》
诗:“病渴三更迴百首,传声一注湿青云。”
(2).谓传播声威。 宋
苏辙
《大行皇太后换词》
之二:“定策从中禁,传声震海隅。”
(3).传达语言。 唐
杜甫
《奉送王信州崟北归》
诗:“下詔选郎署,传声典 信州 。” 宋
曾巩
《陈睦鸿胪卿制》
:“传声赞导之官,所以宾接四方之使客,位在九列,礼秩甚隆。” 清
缪艮
《沈秀英传》
:“后屡託友人 赵小补 传声邀予,久未践约。”
分類:
传声
传播
传达
声音
声威
《漢語大詞典》:
使传(使傳)
指经使者传达的皇帝诏书。 宋
曾巩
《代书寄赵宏》
诗:“君持使传入南师,忽领貔貅过蓬藋。”
使者、官员所乘驿车。 宋
陆游
《谢明堂赦表》
:“臣适乘使传,远在遐陬。” 宋
陆游
《天申节贺表》
:“臣方驰使传,阻缀朝班。”
分類:
使者
官员
传达
乘驿
驿车
诏书
帝王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