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宣播
广泛传播或宣扬。后汉书·吕布传:“将军威名宣播,远近所畏,何求不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余德:“然其为人寡交与,每闔门居,不与国人通弔庆。 尹 逢人輒宣播,闻其异者,争交懽 余 ,门外冠盖常相望。” 罗正纬 《滦州革命纪实初稿·通县革命》:“自壬辰以还,国内志士,盛倡革命, 治增 深然其説,潜行宣播,闻者多感化。”
《漢語大詞典》:腾说(騰説)
(1).传播言论,宣扬主张。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檄移:“譎诡以驰旨,煒曄以腾説。”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三篇:“或将取合世主,起行其言,乃復力斥异家,以自所执持者为要道,骋辩腾説,著作云起矣。”
(2).传播流言蜚语;诽谤。明史·李三才传:“而今之党人动与正人为讐, 士昌 光復 尤为戎首,挺身主盟,力为 一贯 ( 沈一贯 ) 敬 ( 韩敬 )报怨,腾説百端,攻击千状。”
《國語辭典》:传媒(傳媒)  拼音:chuán méi
泛指传播媒体。
《漢語大詞典》:地波
又称“地面波”。沿地球表面传播的无线电波。在传播过程中,受地面吸收和绕射的严重影响,传播距离不远;波长愈短,传播距离愈近。但地波传播不受气候影响,可实现可靠的长波及较长波段的中波通信和无线电广播。
《漢語大詞典》:腾布(騰布)
传播散布。新唐书·颜真卿传:“於是中人等腾布中外。” 明 陈子龙 《兵垣奏议·敌情叵测疏》:“沿途将登极詔书,四行腾布。”《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立宪与外交之关系》:“外将合纵瓜分 中国 之説,腾布五洲。”
《漢語大詞典》:敷广(敷廣)
广泛传播。 南朝 齐 王融 《为竟陵王与隐士刘虯书》:“今皇风具穆,至道弘被,四海不溢,五岳无尘,胶序肇修,经法敷广。”
《漢語大詞典》:馺遝
亦作“ 馺踏 ”。亦作“ 馺沓 ”。
(1).连续不断。引申为盛多貌。文选·陆机〈文赋〉:“纷威蕤以馺遝,唯毫素之所拟。” 李善 注:“馺遝,多貌。” 宋 刘昌诗 《芦浦笔记·白玉楼赋》:“玉童华女,众馺踏而云飃。” 清 陈维嵩 《凤凰台上忆吹箫·汤阴城外十里丝杨夹堤互引额以柳廊名极俊词以纪之》词:“洪水潺湲,爵台馺遝。”
(2).马疾走。泛指疾行。 清 方文 《徐月鹿水部署中喜遇八弟退谷》诗:“君言 黄河 边,兵马正馺遝。”
(3).喻迅速传播。
(4).喻奔波。
《漢語大詞典》:浪闻(浪聞)
随便传播。 明王錂《春芜记·闺语》:“还将脣舌守如瓶,莫向人前作浪闻。”
分類:随便传播
《漢語大詞典》:倡佯
同“ 倘2佯 ”。
(1).闲游;徘徊。 三国 魏 郭遐周 《赠嵇康》诗之一:“归我北山阿,自逍遥以倡佯。” 宋 曾巩 《寄王介卿》:“始得读君文,大匠谢刀尺。 周 孔 日已远,遗经窜墙壁。倡佯百怪起,冠裾稔回慝。”
(2).引申为传播。 杨笃生 《新湖南》卷一:“ 日耳曼 以独立不羈之民族,服属于 罗马 之宇下,其反拨之力最盛,久而久之,此义遂由 日耳曼 民族而倡佯于 欧洲 大陆。”
(3).自在纵情貌。 唐 张鷟 《游仙窟》:“生前有日但为乐,死后无春更著人。祇可倡佯一生意,何须负持百年身?”
《漢語大詞典》:模传(模傳)
谓模拓而传播。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坡谷前身:“世传 山谷道人 前身为女子,所説不一。近见 陈安国 省干 云, 山谷 自有刻石,记此事於 涪陵 江石间,石至春夏,为江水所浸,故世未有模传者。”
分類:模拓传播
《国语辞典》:病媒  拼音:bìng méi
常指病原体经由节肢动物或无脊椎动物等而传播给人,发生传染病的媒介生物。
《國語辭典》:声学(聲學)  拼音:shēng xué
研究声音现象如声波、反射、共振等的学科。
《漢語大詞典》:肸响
散布,传播。也作“肸蚃”例如:肸蚃布写。——《汉书·司马相如传上
分類:散布传播
《漢語大詞典》:陵纵(陵縱)
(1).谓声音高扬,传播高远。文选·嵇康〈琴赋〉:“陵纵播逸,霍濩纷葩。” 李善 注:“言声陵纵播布而起。” 张铣 注:“陵纵播逸,声高而分布也。”
(2).任意奔驰;肆意践踏。《南史·陈纪下·后主》:“犬羊陵纵,侵窃郊畿。”
(3).谓放纵无忌,任意欺辱百姓。宋书·刘穆之传:“时 晋 纲宽弛,威禁不行,盛族豪右,负势陵纵,小民穷蹙,自立无所。”
《漢語大詞典》:铺闻(鋪聞)
广泛传播。《文选·班固〈典引〉》:“故夫显定三才昭登之绩,匪 尧 不兴;铺闻遗策在下之训,匪 汉 不弘厥道。” 李周翰 注:“铺,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