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付法
(1).谓交付法司论罪。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三:“ 襄州 胡延庆 得一龟,以丹漆书其腹曰‘天子万万年’以进之。凤阁侍郎 李昭德 以刀刮之并尽,奏请付法。 则天 曰:‘此非恶心也。’捨而勿问。”太平广记卷三○九引 唐 谷神子 博异记·张遵言:“前者夜叉 牛叔良 等七人,为追 张遵言 不到,尽以付法。”
(2).指传授佛法。五灯会元·西天祖师·四祖优波毱多尊者:“﹝尊者﹞復谓曰: 如来 以大法眼藏次第传授,以至於我,今復付汝。听吾偈言:心自本来心,本心非有法;有法有本心,非心非本法。付法已,乃踊身虚空,呈十八变,却復本座,跏趺而逝。”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九讲:“他( 弘忍 )也要效法老师的作风,保持以前单传的方式,而 慧能 恰巧也是那样纯朴,所以说他单独付法给 慧能 ,这是有可能的。”
《國語辭典》:传衣钵(傳衣缽)  拼音:chuán yī bō
佛教中的禅宗以袈裟及钵代代相传,作为佛法传承的信證。后泛称学术技能的授受为「传衣钵」。《宋史。卷二四九。范质传》:「举进士时,和凝以翰林学士典贡部,览质所试文字,重之,自以登第名在十三,亦以其数处之。贡闱中谓之『传衣钵』。」
《國語辭典》:祖传(祖傳)  拼音:zǔ chuán
祖宗所留传下来的。如:「祖传秘方」。《孽海花》第二八回:「你想他们各具天才,各怀野心,几亩祖传下来的薄田,那个放在眼里?」
《國語辭典》:教头(教頭)  拼音:jiào tóu
教练武艺或传授歌舞技艺的老师。《刘知远诸宫调。第二》:「手中提荒桑捧,曾赢了五村教头。」《水浒传》第七回:「这官人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武师,名唤林冲。」也称为「教首」。
《國語辭典》:教师(教師)  拼音:jiào shī
1.凡教授学生,传授知识的人,统称为「教师」。
2.旧时教授武术或戏剧歌艺的人。《金瓶梅》第九○回:「月娘众人蹝著高阜,把眼观看。看见人山人海围著,都看教师走马耍解的。」
《漢語大詞典》:传指(傳指)
传授的意旨。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七十子之徒口受其传指,为有所刺讥褒讳挹损之文辞不可以书见也。”
分類:传授意旨
《國語辭典》:传戒(傳戒)  拼音:chuán jiè
寺院传授出家戒律。《传戒正范》卷四:「传戒之书,律中名为授戒羯磨。」
《漢語大詞典》:修述
学习并阐述、传授。 宋 叶适 《同安县学朱先生祠堂记》:“昔 孔子 既修述 尧 、 舜 、 三代 纪法垂后世,而 黄 、 老 、 申 、 韩 之流亦各自为书。”
《漢語大詞典》:传读(傳讀)
传授句读。 汉 刘歆 《移书让太常博士》:“尚书初出於屋壁,朽折散絶,今其书见在,时师传读而已。”
分類:传授句读
《漢語大詞典》:传政(傳政)
(1).传授政权。左传·僖公二十七年:“不知所贺,子之传政於 子玉 。”
(2).指传扬于后世的政绩。荀子·非相:“ 五帝 之中无传政,非无善政也,久故也。”
《漢語大詞典》:支叶(支葉)
树枝和叶子。喻旁系亲属或同门转相传授的弟子。汉书·叙传下:“侯王之祉,祚及宗子;公族蕃滋,支叶硕茂。”汉书·儒林传赞:“自 武帝 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讫於 元始 ,百有餘年,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
《漢語大詞典》:传讲(傳講)
传授讲解。隶释·汉执金吾丞武荣碑:“传讲孝经论语汉书史记《左氏》国语,广学甄彻,靡不贯综。”
分類:传授讲解
《漢語大詞典》:世禅(世禪)
世代传授。后汉书·崔寔传赞:“ 崔 为文宗,世禪雕龙。” 李贤 注:“禪谓相传授也。”
分類:世代传授
《漢語大詞典》:承授
承继传授。 清 阮元 《〈汉学师承记〉序》:“读此可知 汉 世儒林家法之承授,国朝学者经学之渊源。”
分類:承继传授
《漢語大詞典》:感授
感化传授。 北齐 魏收 《北齐三部一切经愿文》:“自宝云西映,法河东泻,甘露横流,随风感授。”
分類:感化传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