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传写(傳寫)  拼音:chuán xiě
传抄,辗转写录。《晋书。卷九二。文苑传。左思传》:「贵豪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漢語大詞典》:传录(傳録)
转抄,传抄。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 杨大年 作文﹞每盈一幅,则命门人传録,门人疲於应命,顷刻之际,成数千言。” 元 黄溍 日损斋笔记·杂辩:“一时传録者以‘树’字与 英宗 庙讳同音,故易以‘暮’字。”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近年惟 直斋 陈氏 书最多,盖尝仕於 莆 ,传録 夹漈 郑氏 、 方氏 、 林氏 、 吴氏 旧书,至五万一千一百八十餘卷。”
分類:转抄传抄
《國語辭典》:三都赋(三都賦)  拼音:sān dū fù
文章名。晋左思撰,分为〈蜀都赋〉、〈吴都赋〉、〈魏都赋〉三篇。叙述三国时蜀都益州、吴都建业、魏都邺三地的形势、物产等情况。
《漢語大詞典》:板本
(1).版印的书籍。相对于抄本而言。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技艺:“板印书籍, 唐 人尚未盛为之。自 冯瀛王 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宋史·儒林传一·邢昺:“臣少从师业儒时,经具有疏者百无一二,盖力不能传写。今板本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辰之幸也。”《元代白话碑集录·1296年重阳洞林寺藏经记》:“京师 宏法寺 素有板本,惟其楮墨之工,为费不貲。”
(2).指一书经多次传抄或印刷而形成的不同的本子。 清 叶名沣 桥西杂记·藏书求善本:“ 昭文 张氏 爱日精庐藏书志亦讲求板本,是近时书目中之最佳者。” 鲁迅 《书信集·致章廷谦》:“请为我在旧书坊留心两种书,即《玉历钞传》《二十四孝图》,要木板的, 中国 纸印的更好。如有板本不同的,不妨多买几种。”
《國語辭典》:版本  拼音:bǎn běn
1.版与本分别指古代的简牍和缣帛,都是用来记载文字的工具,故二者合称即是书本的通称。也作「板本」。
2.书籍因编辑、传抄、刻版、排版或装订方式等不同,而有各类版本问世。如活字本、写本、抄本、影本等。也作「板本」。
《漢語大詞典》:讹本(訛本)
亦作“譌本”。 指传抄、翻印有讹误的本子。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颜甲·冒从侄》:“ 唐 庞严 及第后,登科録讹本倒书名姓为‘ 严庞 ’。有 江 淮 举子姓 严 者,乃冒为从姪,往京謁 庞 。” 清 叶廷琯 《吹网录·温公所据〈梁书〉〈魏书〉有别本》:“ 温公 所据乃譌本,而注家未能举正也。”
《漢語大詞典》:纸贵洛阳(紙貴洛陽)
晋 左思 构思十年,写成《三都赋》,豪富之家竞相传抄, 洛阳 为之纸贵。事见文选·左思〈三都赋〉 李善 题解引 臧荣绪 晋书晋书·文苑传·左思。后因以“纸贵洛阳”形容著作风行一时,流传甚广。 阿英 《关于〈巴黎茶花女遗事〉》:“译本《巴黎茶花女遗事》,在当时确实是一时纸贵 洛阳 ,风行海内。”亦作“ 纸贵洛城 ”。 唐 卢照邻 《双槿树赋》序:“金悬 秦 市, 杨子 见而无言;纸贵 洛城 , 陆生 闻而罢笑。”亦省作“ 纸贵 ”。北齐书·邢邵传:“自 孝明 之后,文雅大盛, 邵 雕虫之美,独步当时,每一文出,京师为之纸贵,读诵俄遍远近。” 唐 刘禹锡 《和留守令狐相公》:“君来不用飞书报,万户先从纸贵知。”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一九:“作赋曾闻纸贵夸,谁令此纸徧京华?”
《国语辞典》:版本学(版本学)  拼音:bǎn běn xué
专门研究历代典籍的雕版源流、传抄经过、纸地墨色、字体刀法、藏书印记、装潢式样以及内容校勘考订等问题,从而确定原刻或翻刻、原抄或影抄、善本或劣本,以供社会人士收藏流通、阅读参考等学问。也作「板本学」。
《漢語大詞典》:发抄(發抄)
公文用语。谓送出传抄各有关单位。 清 洪升 《长生殿·侦报》:“此是密本,原不发抄。只因 杨丞相 要激 禄山 速反,特着塘报抄送去的。”
《漢語大詞典》:鲁鱼陶阴(魯魚陶陰)
“鲁”和“鱼”、“陶”和“阴”字形相近易混。指传抄刊印中的文字错误。 明 焦竑 焦氏笔乘·卫包改古文:“‘六经’本皆古文,自 唐 天宝 三年,詔集贤学士 卫包 改古文,更作楷书,以便习读,而俗书始杂之。至今则鲁鱼陶阴,字既差讹;圣圣体体,书復苟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