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2,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分类词汇(续上)
九宝
鼎鼐臣
玺剑
烹饪鼎鼐
负鼎之愿
白玉玺
鼎玉龟符
《漢語大詞典》:九宝(九寶)
(1).指 禹 铸的九鼎。 夏 商 周 三代奉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 三国 魏 曹丕 《铸五熟釜成与钟繇书》:“昔 有黄 三鼎, 周 之九宝,咸以一体,使调一味。”详“ 九鼎 ”。
(2).指 曹丕 的九把刀剑。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 魏文 九宝,器利辞钝。” 范文澜 注:“ 魏 曹丕 《典论剑铭》:‘余好击剑……以为宝器九。剑三:一曰飞景,二曰流采,三曰华锋。刀三:一曰灵寳,二曰含章,三曰素质。匕首二:一曰清刚,二曰扬文。灵陌刀一:曰龙鳞。因姿定名,以铭其柎。’”
(3).指九方御玺。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古唯六璽,至 唐 始名曰宝,增数至八,国朝所用。一曰镇国神宝,二曰受命之宝,三曰天子之宝,四曰天子信宝,五曰天子行宝,六曰皇帝之宝,七曰皇帝信宝,八曰皇帝行宝。 政和 七年,增定命宝,以九宝为称。”
《國語辭典》:九鼎  拼音:jiǔ dǐng
1.夏禹时,以九州贡金所铸的鼎,被夏、商、周三代奉为象徵国家政权的传国宝器。周德衰,九鼎乃没于泗水彭城下。见《史记。卷一二。孝武本纪》。
2.比喻分量极重。如:「一言九鼎」。宋。黄庭坚〈次韵答叔原会寂照房呈稚川〉诗:「声名九鼎重,冠盖万夫望。」
《国语辞典》:鼎鼐臣  拼音:dǐng nài chén
鼎、鼐皆为古代烹煮食物的器具,亦为传国重器,用以代表国家。因宰相治理国家犹如调和鼎鼐,故以「鼎鼐臣」比喻宰相。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后学辈慕先进,据著我调羹手,当为鼎鼐臣。」明。薛瑄〈送王别驾〉诗:「麟经共仰渊源学,骥足终为鼎鼐臣。」
《漢語大詞典》:玺剑(璽劍)
西京杂记卷一:“ 汉帝 相传以 秦王 子婴 所奉白玉璽, 高帝 斩白蛇剑。剑上有七采珠、九华玉以为饰。”后以“璽剑”指传国之宝。 南朝 齐 谢朓 《侍宴华光殿曲水奉敕为皇太子作》诗:“璽剑先传,龟玉增映;宗 尧 有绪,復 禹 无竞。”
分類:传国
《国语辞典》:烹饪鼎鼐(烹饪鼎鼐)  拼音:pēng rèn dǐng nài
鼎、鼐皆为古代烹煮食物的器具,亦为传国重器,用以代表国家。「烹饪鼎鼐」比喻治理国家。宋。无名氏《梅妃传》:「设使调和四海,烹饪鼎鼐,万乘自有宪法,贱妾何能较胜负也。」
《国语辞典》:负鼎之愿(负鼎之愿)  拼音:fù dǐng zhī yuàn
鼎,古代传国之宝器。「负鼎之愿」比喻担负辅佐君王大任的愿望。《后汉书。卷二四。马援列传》:「及定节立谋,以干时主,将怀负鼎之愿,盖为千载之遇焉。」
《漢語大詞典》:白玉玺(白玉璽)
白玉制的玺印。为帝王传国之宝。西京杂记卷一:“ 汉 帝相传以 秦王 子婴 所奉白玉璽。”参阅 明 陶宗仪 辍耕录·传国玺
《漢語大詞典》:鼎玉龟符(鼎玉龜符)
旧指传国之宝及受命之符箓。 宋 叶廷圭 海录碎事·帝王上:“干戈揖让取之也殊途,鼎玉龟符成之也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