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云龙(雲龍)
(1).云和龙。 汉 王充 《论衡·乱龙》:“ 董仲舒 申《春秋》之雩,设土龙以招雨,其意以云龙相致。” 五代 齐己 《春雨》诗:“云龙相得起,风电一时来。” 前蜀 杜光庭 《天册巡官何文济为东院生日斋词》:“犹风虎以相须,若云龙而感契。”
(2).《易·乾》:“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孔颖达 疏:“龙是水畜,云是水气,故龙吟则景云出,是云从龙也。”后因以“云龙”比喻君臣风云际会。 宋 陆游 《太师魏国史公挽歌词》:“云龙际千载,典册冠三公。” 明 张居正 《圣母图赞·庆都毓圣》:“元云入户,赤龙在宫,遂开景运,万国时雍,济济岳牧,是谓云龙。”
(3).喻朋友相得。 清 赵翼 《余简稚存诗稚存答诗再简奉酬》:“昔 唐 有 韩 孟 ,云龙两连翩。” 清 徐夔 《移居赠永夫》诗:“尔我重订云龙交,岁惟作噩月当且。”
(4).即龙。《易·乾》:“云从龙。”故称。 唐 张祜 《忆游天台寄道流》诗:“云龙出水风声过,海鹤鸣皋日色清。” 南唐 沈汾 《续仙传·酆去奢》:“﹝ 安和观 ﹞北五里有 卯山 ……每雷雨只在山半常见云龙、雷公、电姥,神鬼甚众。”
(5).喻豪杰。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大丈夫所守者道,所待者时,时之来也,为云龙,为风鹏,勃然突然,陈力以出。”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和卓阁老纪恩诗》:“云龙追逐当时志,愧我衰龄独闭关。”
(6).骏马的美称。《文选·曹植〈七启〉》:“僕将为吾子驾云龙之飞駟,饰玉輅之繁缨。” 李善 注:“马有龙称,而云从龙,故曰云龙也。《周礼》曰:凡马八尺已上为龙。”
(7). 汉 宫殿门名。《文选·班固〈东都赋〉》:“尔乃盛礼兴乐,供帐置乎 云龙 之庭。” 吕延济 注:“ 云龙 ,门名。”《文选·张衡〈东京赋〉》:“飞 云龙 於春路,屯 神虎 於秋方。” 薛综 注:“ 德阳殿 东门称 云龙门 。”
(8).山名。在 江苏省 徐州市 。 宋 苏轼 《访张山人得山中二字》诗之二:“万木锁 云龙 ,天留与 戴公 。”自注:“ 云龙 ,山名。”
(9).印有龙的图案的茶饼,为 宋 朝的贡茶。泛指优质名茶。 宋 舒亶 《菩萨蛮·湖心寺席上赋茶》词:“香泛雪盈杯,云龙疑梦回。” 宋 黄庭坚 《答黄冕仲索煎双井并简杨休》诗:“家山鹰爪是小草,敢与好赐云龙同。” 明 高启 《赠墨翁沈蒙泉》诗:“人间留藏敢轻试,传玩正比云龙茶。”参见“ 龙团 ”。
(2).《易·乾》:“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孔颖达 疏:“龙是水畜,云是水气,故龙吟则景云出,是云从龙也。”后因以“云龙”比喻君臣风云际会。 宋 陆游 《太师魏国史公挽歌词》:“云龙际千载,典册冠三公。” 明 张居正 《圣母图赞·庆都毓圣》:“元云入户,赤龙在宫,遂开景运,万国时雍,济济岳牧,是谓云龙。”
(3).喻朋友相得。 清 赵翼 《余简稚存诗稚存答诗再简奉酬》:“昔 唐 有 韩 孟 ,云龙两连翩。” 清 徐夔 《移居赠永夫》诗:“尔我重订云龙交,岁惟作噩月当且。”
(4).即龙。《易·乾》:“云从龙。”故称。 唐 张祜 《忆游天台寄道流》诗:“云龙出水风声过,海鹤鸣皋日色清。” 南唐 沈汾 《续仙传·酆去奢》:“﹝ 安和观 ﹞北五里有 卯山 ……每雷雨只在山半常见云龙、雷公、电姥,神鬼甚众。”
(5).喻豪杰。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大丈夫所守者道,所待者时,时之来也,为云龙,为风鹏,勃然突然,陈力以出。”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和卓阁老纪恩诗》:“云龙追逐当时志,愧我衰龄独闭关。”
(6).骏马的美称。《文选·曹植〈七启〉》:“僕将为吾子驾云龙之飞駟,饰玉輅之繁缨。” 李善 注:“马有龙称,而云从龙,故曰云龙也。《周礼》曰:凡马八尺已上为龙。”
(7). 汉 宫殿门名。《文选·班固〈东都赋〉》:“尔乃盛礼兴乐,供帐置乎 云龙 之庭。” 吕延济 注:“ 云龙 ,门名。”《文选·张衡〈东京赋〉》:“飞 云龙 於春路,屯 神虎 於秋方。” 薛综 注:“ 德阳殿 东门称 云龙门 。”
(8).山名。在 江苏省 徐州市 。 宋 苏轼 《访张山人得山中二字》诗之二:“万木锁 云龙 ,天留与 戴公 。”自注:“ 云龙 ,山名。”
(9).印有龙的图案的茶饼,为 宋 朝的贡茶。泛指优质名茶。 宋 舒亶 《菩萨蛮·湖心寺席上赋茶》词:“香泛雪盈杯,云龙疑梦回。” 宋 黄庭坚 《答黄冕仲索煎双井并简杨休》诗:“家山鹰爪是小草,敢与好赐云龙同。” 明 高启 《赠墨翁沈蒙泉》诗:“人间留藏敢轻试,传玩正比云龙茶。”参见“ 龙团 ”。
《漢語大詞典》:玉叶(玉葉)
(1).对花木叶子之美称。 南朝 梁 江淹 《学梁王兔园赋》:“青树玉叶,弥望成林。” 宋 范成大 《至昌为具赏东轩千叶梅》诗:“玉叶重英意已芽,新移竹外小横斜。” 明 刘基 《梅花七绝句》之六:“琼跗玉叶两依依,摇落空山物色微。”
(2).喻云彩。 晋 陆机 《浮云赋》:“金柯分,玉叶散,緑翘明,岩英焕。” 南朝 梁简文帝 《咏云》:“玉叶散秋影,金风飘紫烟。” 唐 章孝标 《玩月遇云》诗:“无端玉叶连天起,不放金波到晓流。”
(3).犹玉牒,指皇家谱系。 南朝 梁 江淹 《宋安成王右常侍刘乔墓志文》:“玉叶既积,金徽方传。乃毓伊人,尅广克宜。” 宋 柳永 《中吕宫·送征衣》词:“吾皇诞弥月,瑶图纘庆,玉叶腾芳。”
(4).喻皇家子孙。 唐 萧颖士 《为扬州李长史贺立皇太子表》:“琼枝挺秀,玉叶资神。” 唐 萧仿 《享太庙乐章·懿宗舞》:“金枝繁茂,玉叶延长。”《群音类选·四豪记·春申献美人》:“喜今宵凤配鸞儔,兆异日金枝玉叶。” 清 陈梦雷 《赠秘书觉道弘》诗:“玉叶宗支贵,金貂祖烈宏。”
(5).指优质笺纸。 唐 元稹 《赠严童子》诗:“解拈玉叶排新句,认得金环识旧身。”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步飞烟》:“﹝ 赵象 ﹞又以 剡溪 玉叶纸,赋诗以谢。” 宋 杨万里 《题曾无巳所藏高丽匹纸蔡君谟欧公笔迹》诗:“三 韩 玉叶展明蠲,诸老银鉤卷碧鲜。”
(6).指琉璃瓦。《旧唐书·礼仪志二》:“﹝明堂﹞堂檐,径二百八十八尺……上以清阳玉叶覆之。”
(7).借指宫殿。 唐 张说 《奉和圣制爰因巡省途次旧居应制》:“从臣观玉叶,方愿纪灵符。”
(8).指结拜兄弟序的谱系。形容友谊深笃。 唐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序》:“遂得载披玉叶,款洽金兰。倾意气于一言,缔风期于干祀。” 唐 骆宾王 《游衮郡逢孔君自卫来欣然相遇若旧》诗:“倾盖金兰合,忘筌玉叶开。”
(2).喻云彩。 晋 陆机 《浮云赋》:“金柯分,玉叶散,緑翘明,岩英焕。” 南朝 梁简文帝 《咏云》:“玉叶散秋影,金风飘紫烟。” 唐 章孝标 《玩月遇云》诗:“无端玉叶连天起,不放金波到晓流。”
(3).犹玉牒,指皇家谱系。 南朝 梁 江淹 《宋安成王右常侍刘乔墓志文》:“玉叶既积,金徽方传。乃毓伊人,尅广克宜。” 宋 柳永 《中吕宫·送征衣》词:“吾皇诞弥月,瑶图纘庆,玉叶腾芳。”
(4).喻皇家子孙。 唐 萧颖士 《为扬州李长史贺立皇太子表》:“琼枝挺秀,玉叶资神。” 唐 萧仿 《享太庙乐章·懿宗舞》:“金枝繁茂,玉叶延长。”《群音类选·四豪记·春申献美人》:“喜今宵凤配鸞儔,兆异日金枝玉叶。” 清 陈梦雷 《赠秘书觉道弘》诗:“玉叶宗支贵,金貂祖烈宏。”
(5).指优质笺纸。 唐 元稹 《赠严童子》诗:“解拈玉叶排新句,认得金环识旧身。”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步飞烟》:“﹝ 赵象 ﹞又以 剡溪 玉叶纸,赋诗以谢。” 宋 杨万里 《题曾无巳所藏高丽匹纸蔡君谟欧公笔迹》诗:“三 韩 玉叶展明蠲,诸老银鉤卷碧鲜。”
(6).指琉璃瓦。《旧唐书·礼仪志二》:“﹝明堂﹞堂檐,径二百八十八尺……上以清阳玉叶覆之。”
(7).借指宫殿。 唐 张说 《奉和圣制爰因巡省途次旧居应制》:“从臣观玉叶,方愿纪灵符。”
(8).指结拜兄弟序的谱系。形容友谊深笃。 唐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序》:“遂得载披玉叶,款洽金兰。倾意气于一言,缔风期于干祀。” 唐 骆宾王 《游衮郡逢孔君自卫来欣然相遇若旧》诗:“倾盖金兰合,忘筌玉叶开。”
《漢語大詞典》:五位
(1).谓天数五和地数五。前者为奇数,一、三、五、七、九;后者为偶数,二、四、六、八、十。《易·繫辞上》:“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韩康伯 注:“天地之数各五,五数相配,以合成金、木、水、火、土。” 高亨 注:“天数一、三、五、七、九,五位奇数相加,其和数为二十五。地数二、四、六、八、十,五位偶数相加,其和数为三十。”
(2).指岁、月、日、星、辰。《国语·周语下》:“王欲合是五位三所而用之。” 韦昭 注:“五位,岁、月、日、星、辰也。”
(3).谓五行。《尚书大传》卷二:“维五位復建,辟厥沴。” 郑玄 注:“君失五事,则五行相沴,违其位。復立之者,当明其吉凶变异。”《汉书·五行志上》:“天以一生水,地以二生火,天以三生木,地以四生金,天以五生土。五位皆以五而合。”《云笈七籤》卷七:“三元既立,五行咸具,以五行为五位,三五和合,谓之八会。”参见“ 五行 ”。
(4).犹言五方。《素问·天元纪大论》:“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医宗金鉴·运气要诀·主运歌》:“五运五行御五位,五气相生顺令行。”注:“五位者,东、南、中、西、北也。”
(5).指五方之神。《汉书·扬雄传上》:“灵祇既乡,五位时叙。” 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五位,五方之神。”《文选·班固〈东都赋〉》:“上帝宴饗,五位时序。” 李善 注:“《汉书》曰:‘天神之贵者 太一 ,其佐曰五帝。’《河图》曰:‘ 苍帝 神名 灵威仰 , 赤帝 神名 赤熛怒 , 黄帝 神名 含枢纽 , 白帝 神名 白招拒 , 黑帝 神名 汁光纪 。’”
(6).九五之位,指帝位。 唐 元稹 《郊天日五色祥云赋》:“陛下乘五位而出震,迎五帝以郊天。” 明 张居正 《贺冬至表一》:“立天地人之极,而垂衣五位。”参见“ 九五 ”。
(7).土层较深的优质土壤。
(8).指侯、大夫、卿、公、辟五种等级。《后汉书·朱穆传》:“天气鬱冒,五位四候连失正气,此互相明也。” 王先谦 集解引 惠栋 曰:“五位,谓侯、大夫、卿、公、辟。”
(9).指 宋 时 童贯 等五人为皇帝分工修建的宫室。《宣和遗事》前集:“ 蔡京 欲以宫室媚上,一日,召内侍 童贯 、 杨戬 、 曹详 、 何訢 、 蓝从熙 ,讽以禁中逼窄之状。五人听命……既有分地,因各出新意,故号‘五位’。五位既成,楼阁相望。”
(10).算术上的第五个数位。即个十百千万之万位。
(2).指岁、月、日、星、辰。《国语·周语下》:“王欲合是五位三所而用之。” 韦昭 注:“五位,岁、月、日、星、辰也。”
(3).谓五行。《尚书大传》卷二:“维五位復建,辟厥沴。” 郑玄 注:“君失五事,则五行相沴,违其位。復立之者,当明其吉凶变异。”《汉书·五行志上》:“天以一生水,地以二生火,天以三生木,地以四生金,天以五生土。五位皆以五而合。”《云笈七籤》卷七:“三元既立,五行咸具,以五行为五位,三五和合,谓之八会。”参见“ 五行 ”。
(4).犹言五方。《素问·天元纪大论》:“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医宗金鉴·运气要诀·主运歌》:“五运五行御五位,五气相生顺令行。”注:“五位者,东、南、中、西、北也。”
(5).指五方之神。《汉书·扬雄传上》:“灵祇既乡,五位时叙。” 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五位,五方之神。”《文选·班固〈东都赋〉》:“上帝宴饗,五位时序。” 李善 注:“《汉书》曰:‘天神之贵者 太一 ,其佐曰五帝。’《河图》曰:‘ 苍帝 神名 灵威仰 , 赤帝 神名 赤熛怒 , 黄帝 神名 含枢纽 , 白帝 神名 白招拒 , 黑帝 神名 汁光纪 。’”
(6).九五之位,指帝位。 唐 元稹 《郊天日五色祥云赋》:“陛下乘五位而出震,迎五帝以郊天。” 明 张居正 《贺冬至表一》:“立天地人之极,而垂衣五位。”参见“ 九五 ”。
(7).土层较深的优质土壤。
(8).指侯、大夫、卿、公、辟五种等级。《后汉书·朱穆传》:“天气鬱冒,五位四候连失正气,此互相明也。” 王先谦 集解引 惠栋 曰:“五位,谓侯、大夫、卿、公、辟。”
(9).指 宋 时 童贯 等五人为皇帝分工修建的宫室。《宣和遗事》前集:“ 蔡京 欲以宫室媚上,一日,召内侍 童贯 、 杨戬 、 曹详 、 何訢 、 蓝从熙 ,讽以禁中逼窄之状。五人听命……既有分地,因各出新意,故号‘五位’。五位既成,楼阁相望。”
(10).算术上的第五个数位。即个十百千万之万位。
《國語辭典》:五行 拼音:wǔ xíng
1.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中国古代视为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五者相生相剋,使宇宙万物运行变化,形成各种现象。《礼记。礼运》:「播五行于四时。」唐。孔颖达。正义:「播谓播散五行金、木、水、火、土之气于春夏秋冬之时也。」《孔子家语。卷六。五帝》:「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
2.旧时以人的八字配合五行生剋推算命运。后借指命运。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也是我五行注定,八字安排。」《初刻拍案惊奇》卷一:「谁不愿黄金屋?谁不愿千钟粟?算五行不是这般题目。」
3.仁、义、礼、智、信。《荀子。非十二子》:「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唐。杨倞。注:「五行,五常,仁、义、礼、智、信是也。」
2.旧时以人的八字配合五行生剋推算命运。后借指命运。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也是我五行注定,八字安排。」《初刻拍案惊奇》卷一:「谁不愿黄金屋?谁不愿千钟粟?算五行不是这般题目。」
3.仁、义、礼、智、信。《荀子。非十二子》:「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唐。杨倞。注:「五行,五常,仁、义、礼、智、信是也。」
《漢語大詞典》:双金(雙金)
(1).“双南金”的略语。优质黄金。 唐 刘禹锡 《酬元九侍御赠壁州鞭长句》:“碧玉孤根生在林,美人相赠比双金。” 唐 白居易 《偶于维扬牛相公处觅得筝筝未到先寄诗来走笔戏答》诗:“ 楚 匠饶巧思, 秦 筝多好音,如能惠一面,何啻直双金。”参见“ 双南金 ”。
(2).喻指优秀的两篇诗文或两个人。 唐 白居易 《将发洛中枉令狐相公手札兼辱二篇宠行以长句答之》:“尺素忽惊来梓泽,双金不惜送 蓬山 。” 唐 白居易 《每见吕南二郎中新文辄窃有所叹惜因成长句以咏所怀》:“双金百炼少人知,纵我知君徒尔为。”
(2).喻指优秀的两篇诗文或两个人。 唐 白居易 《将发洛中枉令狐相公手札兼辱二篇宠行以长句答之》:“尺素忽惊来梓泽,双金不惜送 蓬山 。” 唐 白居易 《每见吕南二郎中新文辄窃有所叹惜因成长句以咏所怀》:“双金百炼少人知,纵我知君徒尔为。”
《漢語大詞典》:头纲(頭綱)
(1).指惊蛰前或清明前制成的首批贡茶。 宋 苏轼 《七年九月自广陵召还汶公乞诗乃复用前韵》之一:“上人问我迟留意,待赐头纲八饼茶。” 查慎行 注:“ 熊蕃 《北苑茶録》:‘每岁分十餘纲,淮白茶,自惊蛰前兴役,浹日乃成,飞骑疾驰,不出仲春,已至京师,号为头纲。’《苕溪渔隐丛话》:‘北苑细色茶,五纲,凡四十三品,共七千餘饼。粗色茶,七纲,凡五品,共四万餘饼。 东坡 《题汶公诗卷》‘待赐头纲八饼茶’,即今粗色红綾袋饼八者是也。’” 清 沈初 《西清笔记·纪庶品》:“龙井新茶,向以穀雨前为贵,今则於清明节前,采者入贡,为头纲。”
(2).泛指优质春茶。 清 黄遵宪 《番客篇》:“饮酪拣灌顶,烹茶试头纲。”
(2).泛指优质春茶。 清 黄遵宪 《番客篇》:“饮酪拣灌顶,烹茶试头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