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胥原
伍子胥 与 屈原 的并称。汉书·王莽传上:“公被 胥 原 之诉,远去就国。”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 胥 原 , 子胥 、 屈原 也。”
《漢語大詞典》:椒举(椒舉)
即 春秋 楚 大夫 伍举 ,为 伍子胥 祖父。因邑于 椒 ,以邑为姓,故又称 椒举 。国语·楚语上:“ 椒举 娶於 申公子牟 , 子牟 有罪而亡。”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汳水:“所谓 景薄 为 北亳 矣, 椒举 云‘ 商汤 有 景亳 之命’者也。” 唐 李德裕 《夏晚有怀平泉林居》诗:“眷闕悲 子牟 ,班荆感 椒举 。”参阅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漢語大詞典》:江胥
涛神名。传说 春秋 时 伍子胥 为 吴王 夫差 所杀,尸投于江,化为波涛之神,故称。 唐 张志和 《玄真子·涛之灵》:“涛之灵曰 江胥 , 汉 之神曰 河姑 。”参见“ 胥涛 ”。
《國語辭典》:胥涛(胥濤)  拼音:xū tāo
相传伍子胥死后为涛神,故称潮水为「胥涛」。《宋史。卷九七。河渠志七》:「惟是浙江东接海门,胥涛澎湃。」
《漢語大詞典》:吴相庙(吴相廟)
伍子胥 的庙。 子胥 父兄为 楚平王 所杀,奔 吴 ,佐 吴王 伐 楚 败 越 。后因谏 夫差 勿与 越 和,赐死。后人立庙祀之,称为 吴相 庙。 唐 方干 《旅次钱塘》诗:“云藏 吴相 庙,树引 越山 禽。”
《漢語大詞典》:伍子涛(伍子濤)
相传 吴国 的 伍子胥 遭佞臣陷害,被 吴王 夫差 逼令自杀,并将其尸体装入革囊,抛入江心, 伍 尸气若奔马,流向大海。后遂以“伍子涛”指怒涛。 唐 李德裕 《述梦诗四十韵》:“地接 三茅 岭,川迎 伍子 涛。”自注:“代称海涛是 伍子 愤气所作。”参见“ 伍胥潮 ”。参阅越绝书·德序外传记
《漢語大詞典》:胥产(胥産)
伍子胥 与 子产 的并称。 唐 于志宁 《隋柱国皇甫诞碑》:“博韜 胥 产 ,文瞻 卿 云 。”
《漢語大詞典》:贞义女(貞義女)
春秋 时, 楚 伍子胥 奔 吴 至 溧阳 ,乞食于女子。女子食之而叹曰:“妾独与母居三十年,自守贞明,不愿从适,何宜馈饭而与丈夫?越亏礼义,妾不忍也。遂投江而亡。”见 汉 赵晔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后人遂以“贞义女”称之。 唐 李白 《游溧阳北湖亭望瓦屋山怀古赠同旅》诗:“闻有 贞义女 ,振穷 溧水 湾。” 清 钱谦益 《溧阳彭翁七十序》:“既而过投金之渚,感 贞义女 之故事,以谓此邦之人,风流激厉,意必有倜儻感概,伏其身而不出者。”
《漢語大詞典》:东门眼(東門眼)
春秋 时, 吴 越 争霸。 吴 王 夫差 不听 伍子胥 的多次劝谏,置大敌当前于不顾,大举北伐 齐 国,并听信谗言,赐 子胥 死。 子胥 死前说:“悬吾目於东门,以见 越 之入、 吴 之亡也。”事见国语·吴语史记·伍子胥列传。后因以“东门眼”谓爱国志士忧虑外患,死而不已。 黄忏华 《亡友周仲穆哀辞》诗:“飞龙虚出骨,虓虎正争嗥。灼灼东门眼,奔腾欲化涛。”
《漢語大詞典》:吴安王
即 春秋 伍子胥 。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二:“ 葆光子 尝闻 闽王 王审知 患海畔石碕为舟楫之梗,一夜,梦 吴安王 许以开导。”原注:“即 伍子胥 也。”
分類:伍子胥
《國語辭典》:吴市吹箫(吳市吹簫)  拼音:wú shì chuī xiāo
春秋时伍子胥自楚逃至吴,曾于吴市吹箫乞食,见《史记。卷七九。范睢蔡泽列传》。后用以比喻行乞街头或飘泊流浪,生活困顿。如:「这个星期如果再找不著工作,可真要吴市吹箫了!」
《国语辞典》:超然远引(超然远引)  拼音:chāo rán yuǎn yǐn
旷达澹泊,远离尘世。清。姚鼐〈伍子胥论〉:「及至嗣子弃之,于是毅遂超然远引,而子胥乃恋恋不去,终以谏死于吴。」也作「超然远举」。
《漢語大詞典》:东驴西磨,麦城自破(東驢西磨,麥城自破)
相传 春秋 吴 伍子胥 造 驴 磨 二城,自东、西两方夹攻 楚国 的 麦城 ,克之。 驴 磨 二城旧址在今 湖北省 当阳县 东南。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沮水:“传云:‘ 子胥 造 驴 磨 二城,以攻 麦 邑。’即谚所云‘东 驴 西 磨 , 麦城 自破’者也。”按,旧时多用驴拉磨磨麦,故有此谚。
分類:伍子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