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仿 → 髣仿”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假面
(1).仿照人物脸形制成的面具。《初学记》卷十五引 隋 薛道衡 《和许给事善心戏场转韵》:“假面饰金银,盛服摇珠玉。”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下:“ 高齐 兰陵王 长恭 ,白类美妇人,乃著假面以对敌。”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假面》:“假面盖起於《周礼》方相氏黄金四目以逐鬼……见於史传者则俱以铁为之,军旅所用也。”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胄》:“戴面自是倡优假面,鬭很者以护面,亦别有意。” 鲁迅 《且介亭杂文·脸谱臆测》:“我只知道古时候( 南北朝 )的扮演故事,是带假面的。”参见“ 假面具 ”。
(2).比喻伪装的外表。 鲁迅 《南腔北调集·论“赴难”和“逃难”》:“那时的 北京 ,还挂着‘共和’的假面,学生嚷嚷还不妨事。”参见“ 假面具 ”。
(2).比喻伪装的外表。 鲁迅 《南腔北调集·论“赴难”和“逃难”》:“那时的 北京 ,还挂着‘共和’的假面,学生嚷嚷还不妨事。”参见“ 假面具 ”。
《漢語大詞典》:追修(追脩)
谓仿照原样加以修治。《史记·太史公自序》:“ 仲尼 悼礼废乐崩,追脩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於正。”《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儻可原察,追脩前好,则何福如之!”《南齐书·文学传·祖冲之》:“ 昇明 中, 太祖 辅政,使 冲之 追修古法。”
追脩:亦作“ 追修 ”。
追脩:亦作“ 追修 ”。
《漢語大詞典》:布币(布幣)
(1).陈列币帛。《左传·襄公二十九年》:“祓殯而襚,则布币也。”《国语·吴语》:“寡君 句践 使下臣 郢 不敢显然布币行礼,敢私告於下执事。” 韦昭 注:“布,陈也。币,玉帛也。”《史记·周本纪》:“於是布币而策告之。”
(2).古代仿照农具鎛的形状铸造的一种金属货币。布,通“ 鎛 ”。因鎛形似铲,又叫“铲币”。按其形制与时代先后,可分为空首布和平首布两大类。空首布是较早的布币,还保留着铲的形状,上有装柄的空首,主要流通于 春秋 初期的 周王 朝及 晋 、 卫 、 郑 、 宋 等国。后来布首逐渐扁平,发展为平首布,其下部形状又有尖足、方足、圆足之分。平首布主要流通于 战国 时期的 韩 、 赵 、 魏 以及 燕 秦 等国。 新莽 时曾一度仿制使用。
(2).古代仿照农具鎛的形状铸造的一种金属货币。布,通“ 鎛 ”。因鎛形似铲,又叫“铲币”。按其形制与时代先后,可分为空首布和平首布两大类。空首布是较早的布币,还保留着铲的形状,上有装柄的空首,主要流通于 春秋 初期的 周王 朝及 晋 、 卫 、 郑 、 宋 等国。后来布首逐渐扁平,发展为平首布,其下部形状又有尖足、方足、圆足之分。平首布主要流通于 战国 时期的 韩 、 赵 、 魏 以及 燕 秦 等国。 新莽 时曾一度仿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