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仿 → 髣仿”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影响(影響)  拼音:yǐng xiǎng
1.如影之随形,响之随声。即一方发生一种动作而引起他方发生变化或行动的作用。《醒世恒言。卷二八。吴衙内邻舟赴约》:「吴衙内身虽坐于席间,心却挂在舱后。不住偷眼瞧。见屏门紧闭,毫无影响。」《文明小史》第五五回:「一连两三个电报,毫无影响,这才慌了。」
2.踪迹、消息。《喻世明言。卷二一。临安里钱婆留发迹》:「一连乱了三日,没些影响,县尉没做道理处。」《红楼梦》第六二回:「只当他外头自便就来,谁知越等越没了影响,使人各处去找,那里找得著。」
3.根据、道理。《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八:「看官,你道小子说到此际,随你愚人也该醒悟这件事没影响,做不得的。」
4.空虚不实的事情。《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那胡阿虎身为家奴,拿著影响之事,背恩卖主,情实可恨!合当重刑责罚。」
5.隐约的印象。《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八:「昨日到郁家之事,犹如梦里,多不十分记得。只依稀影响,认做已约定杨二郎日子过了。」
《國語辭典》:祖述  拼音:zǔ shù
宗奉、效法古人的所作所为。《汉书。卷七二。龚舍传》:「其言祖述王吉、贡禹之意,为大夫二岁馀,迁丞相司直。」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杂文》:「蔡邕释诲,体奥而文柄;景纯客傲,情见而采蔚:虽迭相祖述,然属篇之高者也。」
《國語辭典》:比拟(比擬)  拼音:bǐ nǐ
1.比较。如:「难以比拟」、「无可比拟」。
2.本来打算。唐。无名氏〈鹊踏枝。叵耐灵鹊〉词:「比拟好心来报喜,谁知锁我在金笼里。」
3.以类似的事物相比附,修辞学上称为「转化」。参见「转化」条。
《漢語大詞典》:比类(比類)
整理,按类排比。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礼教:“然终不免为策括者,以其无心得而但知比类以求备也。”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礼教:“礼家讲求於纂辑比类,大抵於五典六仪之原多未详析,总缘误识以仪为礼耳。” 章炳麟 《〈新方言〉序》:“斯 戴君 转语之所以贵,因以比类,虑得六例。” 谢觉哉 《不惑集·整理材料》:“‘比类’,拿现在话讲,是‘调查研究’,是‘整理材料’。”
(1).仿效;效法。礼记·乐记:“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比类以成其行。” 孔颖达 疏:“比谓比拟善类,以成己身之美行。”国语·周语下:“其后 伯禹 念前之非度,釐改制量,象物天地,比类百则,仪之于民,而度之于羣生。” 韦昭 注:“类,亦象也。”
(2).比照旧例。礼记·月令:“﹝孟秋之月﹞是月也,乃命宰祝循行牺牲,视全具,案芻豢,瞻肥瘠,察物色,必比类;量大小,视长短,皆中度。五者备当,上帝其饗。” 孔颖达 疏:“已行故事曰比,品物相随曰类。”汉书·文帝纪:“它不在此令中者,皆以此令比类从事。”后汉书·范升传:“《京氏》既立,《费氏》怨望,《左氏春秋》復以比类,亦希置立。”
(3).比方,比喻。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颂赞:“及 三閭 《橘颂》,情采芬芳,比类寓意,又覃及细物矣。” 唐 萧颖士 《江有归舟三章》诗序:“文也者,非云尚形似,牵比类,以局夫儷偶,放於奇靡。” 明 王世贞 《〈何大复先生集〉序》:“其缘情即象,触物比类,靡所不遂。”
(4).比拟;比较。 唐 方干 《送道人归旧岩》诗:“若把古今相比类,姓 丁 仙鹤亦如斯。” 宋 王禹偁 《上太保侍中书》:“某因诣上閤,陈所见十事……其五事言内修其德,且引 汉文帝 时事迹以为比类。”《资治通鉴·唐德宗贞元十年》:“定估比类当今时价,加贱减贵,酌取其中,总计合税之钱,折为布帛之数。”
(5).相类,相似。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深察名号:“茧有丝而茧非丝也,卵有雏而卵非雏也。比类率然,有何疑焉?” 晋 干宝 《〈搜神记〉序》:“ 卫朔 失国,二《传》互其所闻; 吕望 事 周 , 子长 存其两説。若此比类,往往有焉。”
《漢語大詞典》:拟学(擬學)
犹仿效。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此是屋上架屋耳,事事拟学,而不免俭狭。”
分類:仿效
《國語辭典》:趋步(趨步)  拼音:qū bù
急走。《三国演义》第七十回:「忠趋步下堂,取架上大刀,轮动如飞。」《西游记》第二十六回:「众仙见了,急忙趋步相迎。」
《漢語大詞典》:追蹑(追躡)
(1).跟踪追寻;追踪。三国志·魏志·邓艾传:“ 欣 等追躡於 彊川口 ,大战。”《水浒后传》第二三回:“待其力尽渡 河 ,遣兵追躡,邀其輜重,夺还子女,使彼畏惧。” 郑振铎 《桂公塘》十二:“他怕北船从后面追蹑而来。”
(2).追随;仿效。 宋 苏轼 《张先生》诗序:“然余以有思维心追躡其意,盖未得也。” 宋 曾巩 《〈强几圣文集〉序》:“其属而和之者, 几圣 独思致逸发,若不可追躡, 魏公 未尝不叹得之晚也。” 清 刘大櫆 《〈海日楼诗集〉序》:“使其出而为用於家国天下,文武兼资,智勇竝擅,当有追躡古人者,区区歌诗云尔哉!”
《漢語大詞典》:追步
(1).犹跟上。南史·孝义传下·谢贞:“八岁尝为《春日閒居》诗,从舅 王筠 奇之,谓所亲曰:‘至如风定花犹落,乃追步 惠连 矣。’”
(2).犹仿效。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 顾媚 ﹞通文史,善画兰,追步 马守真 而姿容胜之,时人推为南曲第一。” 明 顾起纶 国雅品·士品一:“﹝ 刘伯温 ﹞亦足以追步 梁父 ,凭陵 燕公 矣。” 郭沫若 《我的学生时代》:“在那澄清的空气中令人有追步 苏东坡 之感。”
分類:仿效跟上
《國語辭典》:效法  拼音:xiào fǎ
1.合乎法则。《易经。系辞上》:「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
2.学习、模仿。如:「他见义勇为的精神,值得大家效法。」
《漢語大詞典》:拟迹(擬跡)
亦作“ 拟跡 ”。
(1).仿效。 汉 张衡 《西京赋》:“齐志 无忌 ,拟跡 田文 。”三国志·魏志·张范传:“今孤以土地之广,士民之众,欲徼福 齐桓 ,拟迹 高祖 ,何如?”周书·侯植传:“愿公推诚王室,拟迹 伊 周 ,使国有 泰山 之安。”
(2).揣度足迹。 唐 骆宾王 《应诰》:“夫至人之处世,拟迹而后投,隐心而后动。”按,此谓行事之前先行揣度。
《漢語大詞典》:拟效(擬效)
仿效。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上》:“ 秦 汉 事神,歌工所奏,隶之乐府,辞调殊异,遂相拟效,即称乐府。”
分類:仿效
《漢語大詞典》:优俳(優俳)
(1).古代化装表演的以谐谑为主的杂戏。史记·李斯列传:“是时 二世 在 甘泉 ,方作觳抵优俳之观。”
(2).指表演杂戏的艺人。明史·文苑传二·杨循吉:“帝以优俳畜之,不授官。” 清 唐孙华 《约诸同人小集雨阻怅然》诗:“异彼豪华子,高堂儛优俳。” 姚华 《论文后编》:“优俳登场,已撏撦之可笑;楼臺论宝,欲片段而不堪。”
(3).仿效。 姚华 《论文后编》:“ 空同 、 沧溟 优俳 秦 汉 ,不自自振;惟 震川 远绍 龙门 ,独为有成。”
(4).戏谑。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如今大事已了,这要説句优俳之谈,叫作‘叫化子丢了猢猻了,没得弄的了。’”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既讲到捨权用经,凡一切詼谐话,优俳话,譬喻话,影射话,都用不着。”
《漢語大詞典》:摸写(摸寫)
(1).描写,描绘。 唐 元稹 《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时 山东 人 李白 ,亦以奇文取称……予观其壮浪纵恣,摆去拘束,摸写物象及乐府歌诗,诚亦差肩於 子美 矣。” 明 唐顺之 《蒋云壑像赞》:“而丹青词藻摸写之工,则又与墨客而争雄。”
(2).仿效。 唐 李德裕 《文章论》:“世有非文章者曰:辞不出于《风》《雅》,思不越于《离骚》,摸写古人,何足贵也。”
《漢語大詞典》:规抚(規撫)
仿效;依循。 清 陈田 《明诗纪事戊籤·朱淛》:“《兰陔诗话》:‘其诗舂容和粹,无穷愁牢骚语,虽不规抚 柴桑 ,其兴趣正自相同。’” 孙中山 《自传·革命之主义》:“予之谋 中国 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 欧洲 之学説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 鲁迅 《坟·看镜有感》:“但我也有一面日用镜,薄而且大,规抚 汉 制,也许是 唐 代的东西。”
分類:仿效依循
《漢語大詞典》:祖式
效法;仿效。 汉 王逸 《〈楚辞章句〉序》:“自终没以来,名儒博达之士,著造词赋,莫不拟则其仪表,祖式其模范,取其要妙,窃其华藻。”
分類:效法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