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33,分29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仙阁
癯仙
安期生
鸟爪
西王母
黄人
五云车
广成子
列真
仙公
真官
玉晨
半人
珠庭
九节杖
《漢語大詞典》:仙阁(仙閣)
(1).仙人的楼阁。亦借称道观或宫殿。 南朝 宋 孝武帝 《游覆舟山诗》:“逢皋列神苑,遭坛树仙阁。” 唐 刘允济 《明堂赋》:“望仙阁之秀出,瞻月观之宏峙。”
(2). 唐 代称尚书省。 唐 沈佺期 《酬苏员外味道夏晚寓直省中见赠》诗:“并命登仙阁,分曹直礼闈。”
(3).特指 蓬莱阁 。在今 山东省 蓬莱县 北的 丹崖山 巅。下临大海,殿阁巍峨,重檐八角,绕以回廊。始建于 北宋 嘉祐 间, 明 代扩建, 清 代重修。历代文人学士多雅集于此。“仙阁凌空”为 蓬莱 十大胜景之一,因称 蓬莱阁 为“仙阁”。 宋 协周 《半空蜃气结楼台》:“夜色灯空,为渔家海贾带来了不少福音,也为凌空仙阁增加了不少神韵。” 宋 协周 《半空蜃气结楼台》:“诗人由身在仙阁而想到仙家,把神话传说中日出的地方,刻划得色彩斑烂,美妙异常。”
《漢語大詞典》:癯仙
(1).隐居山泽的术士。 宋 苏轼 《余与李廌方叔相知久矣作诗送之》:“归家但草凌云赋,我相夫子非癯仙。”
(2).骨姿清瘦的仙人。指梅花。 宋 陆游 《射的山观梅》诗之二:“凌厉冰霜节愈坚,人间那有此癯仙。”《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回:“凝情待久,无限恨、癯仙知否?”
《國語辭典》:安期生  拼音:ān qí shēng
人名。秦琅琊人(今山东省诸城县东南),生卒年不详。受学于河上丈人,于海滨卖药,始皇东游,相谈三昼夜,赐予金帛,皆置之而去,留书以别,谓后千年求我于蓬莱山,始皇遣使入海寻之,遇风浪而还。汉武帝时,李少君言尝游海上,见安期生食巨枣,其大如瓜。
分類:仙人
《國語辭典》:鸟爪(鳥爪)  拼音:niǎo zhuǎ
比喻纤细的手指。晋。葛洪《神仙传。麻姑》:「又麻姑鸟爪。蔡经见之,心中念言:『背大痒时,得此爪以爬背,当佳。』」
《國語辭典》:西王母  拼音:xī wáng mǔ
神话传说中的女神。原是掌管灾疫和刑罚的怪神,后于流传过程中逐渐女性化与温和化,而成为年老慈祥的女神。相传西王母住在昆崙山的瑶池,园里种有蟠桃,食之可长生不老。也称为「金母」、「瑶池金母」、「王母」、「王母娘娘」。
《漢語大詞典》:黄人
(1).黄土墙壁因受雨漏冲刷剥蚀而显现出的人形。为黄巾军起义前利用迷信所作的舆论准备。后汉书·五行志五:“ 熹平 二年六月, 雒阳 民讹言 虎賁寺 东壁中有黄人,形容鬚眉良是,观者数万,省内悉出,道路断絶。到 中平 元年二月, 张角 兄弟起兵 冀州 ,自号黄天。” 刘昭 注:“《风俗通》曰:‘ 劭 ( 应劭 )故往视之,何在其有人也!走漏污处,腻赭流漉,壁有他剥数寸曲折耳。’”
(2).黄色人种。 清 黄遵宪 《出军歌》:“一轮红日东方涌,约我黄人捧。” 梁启超 《论内地杂居与商务关系》:“彼其促狭之恶性,向来不以平等待我黄人也。” 鲁迅 《且介亭杂文·拿破仑与隋那》:“从现在的卐字眼睛看来,黄人已经是劣种了,我们却还夸耀 希特拉 。”
(3).传说中的捧日仙人。 唐 滕迈 《二黄人守日赋》第二:“日观天文,彼黄人之离立是守,丽紫霄而规模乍分。”参见“ 黄人守日 ”。
《漢語大詞典》:黄人守日
太平御览卷八七二引《符瑞图》:“日,二黄人守者,外国人方自来降也。”后遂以“黄人守日”比喻朝政清明,国力强盛。 宋 王禹偁 《授御史大夫可司徒门下侍郎平章事制》:“儼威容而青女司霜,荐祥瑞而黄人守日。”亦作“ 黄人捧日 ”。 宋 宋祁 《春帖子词·〈皇帝阁〉之六》:“苍龙东闕转春旂,綷羽林梢最早知。青帝回风还习习,黄人捧日故迟迟。”
《漢語大詞典》:五云车(五雲車)
(1).谓仙人所乘的云车。 北周 庾信 《道士步虚词》之六:“东明九芝盖,北烛五云车。” 倪璠 注引汉武帝内传:“ 汉武帝 好仙道,七月七日夜漏七刻, 王母 乘云车而至于殿。” 唐 王维 《奉和圣製幸玉真公主山庄因题石壁十韵之作应制》诗:“还瞻九霄上,来往五云车。”
(2).泛指华丽的车乘。 唐 刘长卿 《闻沉判官至》诗:“ 长乐 宫人扫落花,君王正候五云车。” 明 何景明 《入京》诗:“天子乘春览物华,霓旌羽扇五云车。”
《國語辭典》:广成子(廣成子)  拼音:guǎng chéng zǐ
古代传说中的仙人。隐居崆峒山石室中,黄帝曾问以至道之要。一说为老子。《庄子。在宥》:「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于空同之上,故往见之。」唐。陈子昂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轩辕台诗:「尚想广成子,遗迹白云隈。」
《漢語大詞典》:列真
犹言众仙人。道教称得道之人为真人。 汉 冯衍 《爵铭》:“富如江海,寿配列真。” 晋 左思 《魏都赋》:“ 鉅鹿 、 河间 ,列真非一,往往出焉。” 清 黄周星 《楚州酒人歌》:“愿假青鸟探 瀛洲 ,列真酣饮多如簇。”
《國語辭典》:仙公  拼音:xiān gōng
仙人、仙翁。唐。杜甫〈汉中王报韦侍御萧尊师亡〉诗:「少年疑柱史,多术怪仙公。」
分類:仙翁仙人
《國語辭典》:真官  拼音:zhēn guān
1.有官职的仙人。唐。陆龟蒙 奉和袭美怀华阳润卿博士诗三首之一:「几降真官授隐书,洛公曾到梦中无。」
2.道士、方术之士。唐。皎然〈宿道士观〉诗:「清佩闻虚步,真官方宿朝。」宋。洪迈《夷坚乙志。卷一五。桂真官》:「会稽人桂百祥,能役使六甲六丁,以持正法著名,称为真官。」
《漢語大詞典》:玉晨
(1).仙人之号。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灵位业图》:“第二中位, 上清高圣太上玉晨玄皇大道君 ,为万道之主。” 唐 鲍溶 《赠杨炼师》诗:“明月在天将凤管,夜深吹向 玉晨君 。” 唐 赵嘏 《赠五老韩尊师》诗:“有客斋心事 玉晨 ,对山鬚鬢緑无尘。”
(2).道观名。 唐 元稹 《寄浙西李大夫》诗之三:“最忆西楼人静夜, 玉晨 鐘磬两三声。”自注:“ 玉晨观 在 紫宸殿 后面也。” 唐 温庭筠 《郭处士击瓯歌》:“ 玉晨 冷磬破昏梦,天露未乾香著衣。” 清 周亮工 《郑羽人以六声字诗来和之》:“抖擞毒尘千万斛, 玉晨 共听步虚声。”
《漢語大詞典》:半人
(1).谓够不上一个人。多用为嘲戏之辞。 晋 习凿齿 以脚疾废於家巷, 襄阳 陷於 苻坚 , 坚 闻其名,与 道安 俱舆而致焉,谓 权翌 曰:“朕取 襄阳 ,惟得一人半。” 翌 曰:“谁耶。” 坚 曰:“ 安公 一人, 习凿齿 半人也。”见《襄阳耆旧传》。 唐 白居易 《咏身》诗:“ 周南 留滞称遗老, 汉 上羸残号半人。”旧五代史·晋书·陈保极传:“ 保极 以 维翰 短陋,故谓之半人也。” 清 胡天游 《保定幕府书怀呈别少仪并示王许二记曹》诗:“半人侵肺病,一卦锁眉愁。”
(2).作恶的人。大般涅槃经卷八:“世间,为恶行者,名为半人;修善行者,名为满人。”
(3).受人庇护、不能自立的人。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尺牍新钞:“正人当庇人,不当为人所庇。为人所庇,即能自立,亦半人耳,庇人者尚餘半在人。”
(4).犹半仙人。 清 曹寅 《小游仙》诗之七:“剩水残山作半人,多时席帽不生尘。”参见“ 半仙 ”。
《國語辭典》:半仙  拼音:bàn xiān
1.传说仙人居住在高空,因而称登高的人为「半仙」。宋。范成大 山顶诗:「翠屏无路强攀援,我与枯藤各半仙。」
2.巫医、相士等道行高超,可以媲美神仙,故称为「半仙」。如台湾民间传说,清代时南部有位精通法术的勘舆师林半仙。《初刻拍案惊奇》卷五:「小婿起初道:『不祥之言』,谁知又应著这奇事。后来二句:『惊则大惊,吉则大吉。』果然这一惊不小,谁知反因此凑著吉期!李知微真半仙了。」
《國語辭典》:珠庭  拼音:zhū tíng
1.形容人的天庭饱满。《新唐书。卷一八二。李珏传》:「日角珠庭,非庸人相。」《幼学琼林。卷二。身体类》:「泪曰玉箸,顶曰珠庭。」
2.道家的宫室。南朝梁。沈约〈梁甫吟〉:「奔枢岂易纽,珠庭不可临。」隋。卢思道〈升天行〉:「玉山候王母,珠庭谒老君。」
《漢語大詞典》:九节杖(九節杖)
(1).传说仙人所用的手杖。 晋 葛洪 神仙传·王遥:“ 遥 有竹篋……一夜大雨晦暝, 遥 使 钱 以九节杖担此篋,将 钱 出,冒雨而行, 遥 及弟子衣皆不湿。” 唐 杜甫 《望岳》诗:“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金 元好问 《游黄华山》诗:“手中仙人九节杖,每恨胜景不得穷。”
(2).泛指手杖。《剪灯馀话·天台访隐录》:“喜君涉险来相访,问旧频扶九节杖。” 清 朱彝尊 《清流关》诗:“细路缘秋毫,石角竦殊状。舍我一两车,拄此九节杖。”
分類:仙人手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