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87,分80页显示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7  18  19  2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都骑
向善
高作
忌才
物事
雅什
招尤
傲物
借宿
贵门
贵行
珍感
冤痛
夺席
污蔑
《漢語大詞典》:都骑(都騎)
对他人坐骑的美称。 金 朱自牧 《送鄜州节判任元老罢任东归》诗之二:“都骑駸駸指 汶阳 ,关门应识弃繻郎。”
分類:他人坐骑
《國語辭典》:向善  拼音:xiàng shàn
从善,趋向良善。如:「改过向善。」《镜花缘》第十四回:「色随心变,只要痛改前非,一心向善,云的颜色也就随心变换。」
《國語辭典》:高作  拼音:gāo zuò
高明的技巧和方法。比喻高超的武艺。《西游记》第四二回:「与他交战几合,也只如此,不见甚么高作。」也作「高招」、「高著儿」。
《漢語大詞典》:忌才
嫉妒他人的才华或才能。 明 郎瑛 七修类稿·义理一·师生争名:“予尝嘆其师於弟子,何忌才如此! 马融 又安得为大儒耶!”儿女英雄传第二回:“因又动了个忌才之意,淡淡的问了几句话,就起身让走,送出来了。”
《國語辭典》:物事  拼音:wù shì
1.物品、东西。《西游记》第一二回:「玄奘大喜,即便谢了恩,领了物事,更无留滞之意。」《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我自到海外一番,不曾置得一件海外物事。」也作「事物」。
2.事情。《隋书。卷五六。张衡传》:「临死大言曰:『我为人作何物事,而望久活!』」
《漢語大詞典》:雅什
(1).高雅、优美的诗文。常用作对他人诗文的美称。古时文章以十篇为一卷,名曰“什”;借指诗文篇章。 隋 江总 《南越木槿赋》:“雅什未名,骚人失藻。”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进士归礼部:“鄙文不臧,既得而闻矣,而执事昔有雅什,常闻於道路,愚将切磋可乎?” 陈毅 《满江红·游广东旋至海南岛度假一周记沿途所见》词之七:“ 苏軾 、 胡銓 传雅什, 赵公 、三 李 标名节。”
(2).指写作诗文。 清 钮琇 觚賸·河东君:“有名妓 徐佛 者……其弟子曰 杨爱 ,色美於 徐 ,綺谈雅什,亦復过之。”
《漢語大詞典》:招尤
招致他人的怪罪或怨恨。 唐 韩愈 《感二鸟赋》:“虽家到而户説,祗以招尤而速累。” 明 屠隆 《綵毫记·湘娥思忆》:“只是相公心本萧疎,气太豪迈。仕路险昃,恐易招尤。”明史·赵世卿传:“多取所以招尤,慢藏必将诲盗。”
《國語辭典》:傲物  拼音:ào wù
自负不凡,轻慢他人。《旧唐书。卷一九○。文苑传上。张昌龄》:「昔祢衡、潘岳,皆恃才傲物,以至非命。」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将军原来傲物轻信。」
《國語辭典》:借宿  拼音:jiè sù
借他人的地方住宿。《西游记》第二○回:「悟空,你看那日落西山藏火镜,月升东海现冰轮。幸而道旁有一人家,我们且借宿一宵,明日再走。」《儒林外史》第三五回:「那日天气寒冷,多走了几里路,投不著宿头,只得走小路,到一个人家去借宿。」
《漢語大詞典》:贵门(貴門)
(1).贵家豪门。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想宗室公族及贵门富年,必当竞尚儒术,撙节艺文,释 老 庄 之意不急,精六经之正道也。” 唐 韦嗣立 《请崇学校疏》:“时轻儒学之官,莫存章句之选,贵门后进,竞以侥倖昇班,寒族常流,復因陵替弛业。” 明 张居正 《葬地论》:“今 江 右之区,贵门世族,踵相接也。”
(2).称他人之家的敬语。《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明 陆采 《明珠记·赘苹》:“没亲人,只採苹,要见娇姿造贵门。”
《漢語大詞典》:贵行(貴行)
谓以身体力行为贵。老子“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汉 河上公 注:“知者贵行,不贵言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古人质正,贵行贱言,故为政者不尚文辨,修道者不崇辞説。” 明 宋濂 《故民匠提举司知事许府君墓志铭》:“为学贵行,不行而能言,虽如簇锦,将何施邪!”
敬称他人职业。儒林外史第五五回:“你既要做雅人,为什么还要做你这贵行?”
《漢語大詞典》:珍感
对他人赠物表示感谢之词。 宋 苏轼 《答周开祖书》:“惠及海味,珍感。来人遽还,未有以报,但愧怍无穷。” 宋 苏轼 《与范子功书》:“团茶及匣子香药夹等已领,珍感,珍感。”
《漢語大詞典》:冤痛
(1).谓蒙受冤屈而悲愤沉痛。 汉 王充 论衡·感虚:“何其冤痛相似而感动不同也。”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三:“孤魂冤痛,自诉於天耳。”
(2).指为他人感到冤屈悲痛。三国志·魏志·杨俊传:“ 黄初 三年,车驾至 宛 ,以市不丰乐,发怒收 俊 。尚书僕射 司马宣王 、常侍 王象 、 荀纬 请 俊 ,叩头流血,帝不许。 俊 曰:‘臣知罪矣。’遂自杀。众冤痛之。”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叔夜有道之士:“余观 嵇中散 被譖就刑,冤痛甚矣。”
《漢語大詞典》:夺席(奪席)
后汉书·儒林传上·戴凭:“正旦朝贺,百僚毕会,帝令羣臣能説经者更相难詰,义有不通,輒夺其席,以益通者。 凭 遂重坐五十餘席。故京师为之语曰:‘解经不穷 戴侍中 。’”后因谓成就超过他人为“夺席”。 清 朱彝尊 《题程侍郎江山卧游图》诗:“ 啟 禎 之际南北派,书有 董 米 画 崔 陈 。 青溪先生 起夺席,二者并妙称絶伦。”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诗话下·沤寄生五古:“抗颜聊为师,谭经屡夺席。” 柳亚子 《感事呈毛主席》诗:“夺席谈经非 五鹿 ,无车弹鋏怨 冯驩 。”
《漢語大詞典》:污蔑(汙蔑)
亦作“汚蔑”。见“ 汙衊 ”。
1.以不实之词诋毁他人。2.污秽,肮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