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仓海(倉海)
大海,沧海。仓,通“ 沧 ”。 汉 扬雄 《甘泉赋》:“东烛仓海,西燿流沙。” 章炳麟 《訄书·学变》:“惟 杜恕 惎闻之,而云:已得此辈,当乘桴蹈仓海,不能自谐在其间也。”
分類:大海沧海
《漢語大詞典》:大仓(大倉)
设在京城的国家粮库。庄子·秋水:“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参见“ 太仓 ”。
分類:京城国家
《國語辭典》:太仓(太倉)  拼音:tài cāng
1.古代政府积藏粮食的地方。《史记。卷三○。平准书》:「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三国演义》第一○○回:「无穷如天地,充实如太仓。」
2.职官名。职掌仓廪出纳的职务。
3.地名。位于江苏省东南,上海市西北。旧为太仓州及镇洋县。
《漢語大詞典》:仓囷(倉囷)
贮藏粮食的仓库。韩非子·难二:“因发仓囷赐贫穷。” 唐 白居易 《初除户曹喜而言志》诗:“廪禄二百石,岁可盈仓囷。” 唐 元稹 《赛神》诗:“贫者日消鑠,富亦无仓囷。”
《骈字类编》:一仓(一仓)
宋史食货志今欲每亩随九等高下定计产钱而合一州租税钱米之数以产钱为母每文输米几何止于一仓一库受纳既输之后却视原额分肄省计为职田为学粮为常平各拨入诸仓库版图一定则民业有经矣瑾苏轼惠守詹君见和复次韵 欲求公 一仓米试满庄生五石樽
《漢語大詞典》:仓扁(倉扁)
仓公 扁鹊 的并称。一为 汉 代人,一为 春秋 时人,均为名医。因亦以泛称良医。 宋 文天祥 《病愈简刘小村》诗:“风月真 仓 扁 ,招呼入屋频。” 宋 何梦桂 《赠术士邵易庵》诗:“得医为 仓 扁 ,得法为轨革。”
分類:扁鹊
《国语辞典》:米仓(米仓)  拼音:mǐ cāng
1.凡囤藏米的仓库,统称为「米仓」。
2.一个区域中粮食生产特别富饶的地方。如:「嘉南平原是台湾的米仓。」
《骈字类编》:石仓(石仓)
明一统志石仓在眉州彭山县东北二十五里半山石壁间有岸窦如蜂房相传窦中尝出米崖上刻石仓米洞四字今存
《漢語大詞典》:曹仓(曹倉)
曹 家书仓。 晋 王嘉 拾遗记·后汉载, 曹曾 书垂万馀卷,“及世乱,家家焚庐, 曾 虑其先文湮没,乃积石为仓以藏书,故谓 曹 氏为书仓。”后以“曹仓”泛指藏书的仓库。 清 赵翼 《汪文端师殁以诗哭之》:“ 鄴 架籤论万, 曹 仓卷累千。”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一:“ 泉州 李中丞 馥 抚吾 浙 时,收书极富,一时善本,齐入 曹 仓。”
《漢語大詞典》:仓敖(倉敖)
见“ 仓廒 ”。
《國語辭典》:仓廒(倉廒)  拼音:cāng áo
储藏米谷的场所。《水浒传》第一○回:「仓廒内自有官司封记,这几堆草,一堆堆都有数目。」《三国演义》第八七回:「米满仓廒,财盈府库。」也作「仓敖」。
《骈字类编》:仓氏(仓氏)
汉书王嘉传孝文时居官者或长子孙以官为氏仓氏库氏则仓库吏之后也
《漢語大詞典》:坐仓(坐倉)
宋 代诸军有余粮愿籴入官,计价支钱,入其米于仓,谓之坐仓。始行于 嘉祐 初, 熙宁 三年(公元1070年)自京师推广至 河北 、 河东 、 陕西 诸路。 南宋 继续实行。初为对军人的优惠,后成克减月粮的手段。 宋 李纲 《御戎论》:“又行坐仓之法,士有飢色,其何以战?”宋史·食货志上三:“其曰坐仓: 熙寧 二年,令诸军餘粮愿糴入官者,计价支钱,復储其米於仓。”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二年:“初,帝用仪鸞司官 孙思道 言,行坐仓糴米法, 王安石 以为善。坐仓者,以诸军餘粮愿糴入官者,计价支钱,復储其米於仓也。”
《漢語大詞典》:府仓(府倉)
古时指国家的仓库。国语·越语下:“田野开闢,府仓实,民众殷。” 韦昭 注:“货财曰府;米粟曰仓。”韩非子·解老:“狱讼繁则田荒,田荒则府仓虚,府仓虚则国贫。”
《漢語大詞典》:常平仓(常平倉)
古代为调节米价而设置的一种仓廪。 汉宣帝 时 耿寿昌 首先倡建,以谷贱时用较高价籴入,谷贵时减价粜出,平衡米价而名。汉书·食货志上:“时大司农中丞 耿寿昌 以善为算能商功利得幸於上……遂白令边郡皆筑仓,以穀贱时增其贾而糴,以利农,穀贵时减贾而糶,名曰‘常平仓’。民便之。”参阅文献通考·常平义仓租税
《國語辭典》:京仓(京倉)  拼音:jīng cāng
1.贮存米粟的大仓库。《文选。张衡。东京赋》:「发京仓,散禁财。」
2.清代设于北京的十三个粮仓,分设在朝阳等门内外。
《漢語大詞典》:仓粮(倉糧)
仓库中贮藏的粮食。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九章第二节:“ 怀荒镇 兵民要求镇将发给仓粮, 于景 拒绝,引起群众的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