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菩萨(菩薩) 拼音:pú sà
1.佛教用语。梵语bodhisattva的音译,全名为「菩提萨埵」,意译作觉有情。其义有二:一、专指成佛前的悉达多太子。《修行本起经。卷下》:「菩萨见此众生品类,展转相吞,慈心悯伤,即于树下得第一禅。」二、指具备自利、利他的大愿,追求无上觉悟境界,并且已證得性空之理的众生。菩萨所觉悟的境界在佛之下,而在阿罗汉之上。《佛说十地经》卷二:「菩萨既得如是大慈、大悲、大舍意乐已,为欲救拔一切有情,转更访求世出世间诸利益事。」《初刻拍惊案奇》卷八:「弟子虔诚拜祷,伏望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使夫妻得相见。」
2.尊称乐善好施的好人。《儒林外史》第三八回:「小的送他到广东家里,他家亲戚、本家有百十人,都望空谢了老爷的恩典;又都磕小的头,叫小的是『菩萨』。」
2.尊称乐善好施的好人。《儒林外史》第三八回:「小的送他到广东家里,他家亲戚、本家有百十人,都望空谢了老爷的恩典;又都磕小的头,叫小的是『菩萨』。」
《國語辭典》:婆心 拼音:pó xīn
如老妇人般的慈悲心肠。《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然则只吾夫子这薄薄儿的两本论语中,『为山九仞』一章便有无限的救世婆心,教人苦口儿。」《歧路灯》第七一回:「接引后进的婆心,你程叔却是最热肠的。」
分類:仁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