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人时(人時)  拼音:rén shí
耕耘收藏之时。《书经。尧典》:「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唐。杨烱〈少室山少姨庙碑铭。序〉:「吹玉律而部人时,阳动阴静。」
《分类字锦》:佳人时息(佳人时息)
柳恽 咏席诗 罗袖少轻尘,象床多丽饰。愿君兰夜饮,佳人时宴息。
分类:
《國語辭典》:敬授人时(敬授人時)  拼音:jìng shòu rén shí
本指郑重其事的将历法交予百姓,使其掌握时令变化,不误农事。《书经。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后指皇帝向天下颁发历书,使天下遵行,不违农时,以求丰收。《元史。卷二四。仁宗本纪一》:「今遣礼部尚书乃马台等赍诏往谕,仍颁皇庆元年历日一本。卿其敬授人时,益修臣职,毋替尔祖事大之诚,以副朕不忘柔远之意。」也作「敬授民时」。
《國語辭典》:颐指(頤指)  拼音:yí zhǐ
不开口说话,只以面颊表情指使他人做事。《汉书。卷四八。贾谊传》:「今陛下力制天下,颐指如意。」
《漢語大詞典》:求通
(1).谋求显达。庄子·秋水:“ 孔子 曰:‘来!吾语女: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
(2).谓拜见主人时,请管门人通报姓名。《后汉书·丁鸿传》:“今大将军虽欲勑身自约,不敢僭差,然而天下远近皆惶怖承旨,刺史二千石初除謁辞,求通待报,虽奉符璽,受臺勑,不敢便去,久者至数十日。”资治通鉴·汉和帝永元四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求通者,求通名也。”
(3).请求通使往来。 明 徐祯卿 《翦胜野闻》:“余尝见 倭国 求通,表文曰:‘臣闻三皇立位,五帝禪权,岂谓中华之有主,焉知夷狄之无君?’”
《漢語大詞典》:答策
朝廷选人时,提出当时政治、经济等问题,要求对答,应选者作答,谓之“答策”。 宋 叶适 《制科》:“盖昔以三题试进士,而为制举者,以答策为至难;彼其能之,则犹有以取之。” 明 朱有炖 《牡丹仙》第一折:“金鑾答策才如水,黄榜题名换緑袍。”参见“ 策试 ”、“ 策对 ”。
《漢語大詞典》:贽文(贄文)
求见人时所呈送的文章。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二:“独 丁谓 贄文求见, 颖 倒屣延迓。”
《漢語大詞典》:拜刺
拜见别人时所用的名片。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当 文简 以少保居内阁,而 杨文忠 廷和 、 梁文康 储 为少师。尝出二公拜刺,乃色笺,仅三指阔,中云‘ 杨廷和 拜’而已, 梁公 则称‘契末’,或称‘老友’。”
《漢語大詞典》:女贽(女贄)
古时女子谒见人时所送的礼物。左传·庄公二十四年:“女贄不过榛栗枣脩,以告虔也。”
《漢語大詞典》:执挚(執摯)
古代礼制,谒见人时携礼物相赠。执,持;挚,所携礼品。礼记·檀弓上:“ 鲁 人有 周丰 也者, 哀公 执挚请见之。”挚, 陆德明 释文作“贄”。仪礼·士相见礼“士相见之礼,挚。冬用雉,夏用腒” 汉 郑玄 注:“挚,所执以至者,君子见於所尊敬,必执挚以将其厚意也。”
《漢語大詞典》:招书(招書)
旧时审问犯人时负责记录供词的人员。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审讼》:“堂左侧招书一人,听写口供。”
《漢語大詞典》:夫己氏
犹言某人,不欲明指其人时之称。左传·文公十四年:“ 齐 公子 元 不顺 懿公 之为政也,终不曰公,曰夫己氏。” 杜预 注:“犹言某甲。” 清 钱谦益 《御史李君墓志铭》:“其言直,其指平,夫己氏抵谰放恣,亦口噤无以答。”
分類:某人人时
《國語辭典》:拜帖  拼音:bài tiě
旧时访问人时所用的名片。明。张萱《疑耀。卷四。拜帖不古》:「古人书启往来,及姓名相通,皆以木竹为之,所谓刺也。至宋时,王荆公居半山寺,每以金漆木版写经书名目,往寺僧处借经,时人遂以金漆版代书帖。已而恐有宣泄,又作两版相合,以片纸封其际,久之,其制渐精。……今之拜帖用纸,盖起于熙宁也。」
《漢語大詞典》:泼口(潑口)
犹破口,满口。多用以形容骂人时的凶相。 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三折:“则愿你停嗔息怒,百凡照覰,怎便精唇泼口駡到有三十句。”《西游记》第六十回:“那女子一听 铁扇公主 请 牛魔王 之言,心中大怒,彻耳根子通红,泼口駡道:‘这贱婢,着实无知!’”《金瓶梅词话》第七五回:“这位大姐怎的恁般粗鲁性儿……这般泼口言语泻出来。”
《國語辭典》:椹质(椹質)  拼音:zhēn zhì
1.一种古代的刑具。腰斩时垫在刑犯身体下面的砧板。《战国策。秦策三》:「今臣之胸不足以当椹质,要不足以待斧钺。」
2.箭靶。《周礼。夏官。司弓矢》:「王弓弧弓,以授射甲革椹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