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98,分27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百关
跟肘
皮革
寒毛
感冒
孔穴
身量
谷气
神阙
下边
下部
内神
三虫
丝虫
肥大
《漢語大詞典》:百关(百關)
人体各个部位。云笈七籤卷十三“百窍关连章”原注引《洞神明藏经》:“百脉通流,百窍相望,百关相锁,百节相连。” 前蜀 杜光庭 《兴州王承休特进为母修黄箓斋词》:“蠲消厄会,荡涤灾衰,使六气均调,百关康愈。” 前蜀 杜光庭 《马师穆尚书土星醮词》:“使百关宣畅,六气均调,疾苦痊瘳,福祥臻会。”
《漢語大詞典》:跟肘
脚跟和手肘。为人体四肢的一部分。比喻不全的笔划。 宋 苏轼 《石鼓歌》:“模糊半已似瘢胝,詰曲犹能辨跟肘。” 王文诰 辑注引 赵次公 曰:“言字中之漫灭缺损者,如疮瘠之瘢痕,手间之胼胝,与夫形体不全,但餘足跟臂肘者耳。” 清 沈德潜 《分赋古鼎诗三十韵》:“跟肘细分析,詰曲空抑噫。”
《國語辭典》:皮革  拼音:pí gé
兽皮经去毛、去脂等处理而制成的熟皮。《周礼。秋官。穴氏》:「以时献其珍异皮革。」《国语。楚语下》:「龟珠角齿,皮革羽毛,所以备赋用,以戒不虞者也。」
《國語辭典》:寒毛  拼音:hán máo
人体所生的细毛。《通俗编。身体》引《侬雅》:「人身三万六千毛孔,遇寒落而复生,故曰寒毛。」《儒林外史》第二三回:「不觉心惊肉颤,那寒毛根根都竖起来。」
《國語辭典》:感冒  拼音:gǎn mào
1.感染风寒。《西湖二集》卷一二:「有的说是感冒了风寒,入于腠理,一时不能驱遣。」《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二:「那老妈又是高年,船上早晚感冒些风露,一病不起。」
2.由滤过性病毒引起的气管发炎、咳嗽、鼻塞、发烧等症状。可经由空气中的飞沫传染。
3.对人感到厌烦。如:「他一天到晚搬弄是非,大家都对他很感冒。」
《漢語大詞典》:感风簿(感風簿)
宋 代太学诸生请假外宿的登记簿。例以“感风”为名,故称。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十:“ 沈存中 云:‘馆阁每夜轮校官一人直宿,如有故不宿,则虚其夜,谓之豁宿……名下书肠肚不安,免宿。’故馆阁宿歷,相传谓之‘害肚歷’。余为太学诸生请假出宿,前廊置一簿,书云‘感风’,则‘害肚歷’,可对‘感风簿’。”
《國語辭典》:孔穴  拼音:kǒng xuè
1.洞穴。汉。班固《白虎通德论。卷八。情性》:「山亦有金石累积,亦有孔穴,出云布雨,以润天下。」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泗水注》:「积石相临,殆无土壤,石间多孔穴,洞达相通。」
2.人身的穴道。《旧唐书。卷三。太宗本纪下》:「戊寅,制决罪人不得鞭背,以明堂孔穴针灸之所。」也作「孔窍」。
《國語辭典》:身量  拼音:shēn liang
身材。《红楼梦》第六四回:「我父亲要给二姨说的姨爹,就和我这叔叔的面貌身量差不多儿。」
分類:人体身材
《漢語大詞典》:谷气(穀氣)
(1).山谷之气。《淮南子·墬形训》:“谷气多痺,邱气多狂。”
(2).中医名词。指胃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谷气通於脾,雨气通於肾。”《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下〉》:“谷气下流。”注:“谷气者,即胃气也。”
食物之气。古人谓进食后积聚于人体者。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穀气得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初学记卷二七引 晋 杨泉 《物理论》:“穀气胜元气,其人肥而不寿;元气胜穀气,其人瘦而寿。养生之术,常使穀气少,则病不生矣。”
《漢語大詞典》:神阙(神闕)
(1).人体穴位名。位于脐正中。《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胸腹部主病针灸要穴歌》:“神闕百病老虚泻,产胀溲难儿脱肛。”原注:“神闕穴,主治百病及老人虚人泄泻。”
(2).天上的宫阙。 明 刘基 《述志赋》:“梁天津以济河兮,睇紫微之神闕。”
《國語辭典》:下边(下邊)  拼音:xià biān
1.在某物之下。《儿女英雄传》第四回:「下边穿著条香色洋布袷裤,套著双青缎子套裤。」也作「下面」。
2.次序较后的部分或位次较低的地方。如:「下边所要介绍的是我们公司的最新产品。」也作「下面」。
3.部属。如:「宣布加班后,下边的反应如何?」也作「下面」。
《國語辭典》:下部  拼音:xià bù
特指男女的阴部。如:「跆拳比赛时,不能攻击对方的下部。」
《漢語大詞典》:内神
(1).宗庙所祭之神,因其为一族祖先,故称内神。礼记·曲礼下“践作临祭祀,内事曰孝王某,外事曰嗣王某” 孙希旦 集解引 元 吴澄 曰:“宗庙所祭者,一家之神,内神也,故曰内事。郊社山川之属,天下一国之神,皆外神也,故曰外事。”
(2).道教语。指主司人体五臟六腑七窍之神。因其在人体之内,故谓之内神。黄庭内景经·中池:“中池内神服赤珠,丹锦云袍带虎符。”
《漢語大詞典》:三虫(三蟲)
(1).人体中的三种寄生虫。 汉 王充 论衡·商虫:“人腹中有三虫。下地之泽,其虫曰蛭。蛭食人足,三虫食肠。” 唐 柳宗元 《捕蛇者说》:“可以已大风、挛踠、瘻、癘,去死肌,杀三虫。”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赭魁:“主治:心腹积聚,除三虫。”
(2).犹三尸。喻小人。 唐 司空图 《云台三官堂文》:“烹妖斮魅,免助虐於三虫;控鹤羈龙,笑摧枯於一鹿。” 宋 孙觌 《兰溪津亭病起》诗:“药裹关心防二竖,谤书盈篋忤三虫。”
《國語辭典》:丝虫(絲蟲)  拼音:sī chóng
动物名。一种寄生虫。袋形动物门线虫纲。体呈丝状,长可达二尺以上,多寄生于脊椎动物体内或皮下组织里。
《國語辭典》:肥大  拼音:féi dà
1.肥硕胖大。《礼记。礼器》:「牲不及肥大,荐不美多品。」《唐语林。卷三。赏誉》:「天后任人,如小儿市瓜,不择香味,唯取肥大。」
2.宽大。如:「衣袖肥大」、「长袍肥大」。
3.病理学上指组织因细胞体积的增加而变大的情形,这情形并不包括细胞数目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