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荣枯(榮枯)  拼音:róng kū
1.草木的茂盛与枯萎。南朝宋。颜延之〈秋胡行〉九首之四:「孰知寒暑积,僶俛见荣枯。」唐。温庭筠 题端正树诗:「草木荣枯似人事,绿阴寂寞汉陵秋。」
2.比喻人事的兴衰、穷通。《后汉书。卷一七。冯异传》:「轶本与萧王首谋造汉,结死生之约,同荣枯之计。」《红楼梦》第九二回:「人世的荣枯,仕途的得失,终属难定。」
《國語辭典》:浮世  拼音:fú shì
人间、俗世。唐。高骈 遣兴诗:「浮世忙忙蚁子群,莫嗔头上雪纷纷。」元。谷子敬《城南柳》第一折:「觑百年浮世,似一梦华胥。」
《國語辭典》:世味  拼音:shì wèi
人在世上所感受到的各种况味。唐。韩愈〈示爽〉诗:「吾老世味薄,因循致留连。」宋。陆游 临安春雨初霁诗:「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國語辭典》:绝世(絕世)  拼音:jué shì
1.断绝的世系。《论语。尧曰》:「兴灭国,继绝世。」《管子。中匡》:「外存亡国,继绝世,起诸孤。」
2.举世无双,独一无二。《晋书。卷一○。安帝纪》:「赖镇军将军裕英略奋发,忠勇绝世。」《儒林外史》第三四回:「少卿兄,你真是绝世风流。」
3.弃世、死亡。《左传。哀公十五年》:「大命陨队,绝世于良。」
4.隔绝人事。《后汉书。卷四五。袁安传》:「闳遂散发绝世,欲投迹深林。」
《國語辭典》:绝人(絕人)  拼音:jué rén
1.超越常人。《南齐书。卷四○。武十七王列传。鱼复侯子响》:「子响勇力绝人,关弓四斛力,数在园池中帖骑驰走竹树下,身无亏伤。」《新唐书。卷二○二。文艺列传中。李适》:「之问父令文,富文辞,工书,有力绝人,世称三绝。」
2.举止行为十分特异滑稽的人。如:「老王是个绝人,言行之间常出人意表。」
3.拒绝别人的好意。《老残游记》第八回:「专差送来,并写明如再不收,便是绝人太甚了。」
《國語辭典》:人海  拼音:rén hǎi
1.形容人很多。如:「人海茫茫」。唐。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又鲸鲵人海涸,魑魅棘林幽。」
2.比喻世俗人生。如:「人海浮沉」。元。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一折:「浊骨凡胎,递生人海。」
《國語辭典》:荣悴(榮悴)  拼音:róng cuì
1.草木的盛衰。晋。陶渊明〈形赠影〉诗:「草木得常理,霜露荣悴之。」
2.比喻人的穷通。《文选。潘岳。秋兴赋》:「虽末世之荣悴兮,伊人情之美恶。」《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人生寄身于太虚之中,其间荣悴悲欢,得失聚散,彼死此生,变形换壳,如梦一场。」
《漢語大詞典》:人乐(人樂)
人世的欢乐。庄子·天道:“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 成玄英 疏:“俯同尘俗,且适人世之懽;仰合自然,方欣天道之乐也。”
人间的音乐。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宗庙之乐,宫为之先,其次角,又次徵,又次羽。宫、角、徵、羽相次者,人乐之叙也,故以之求人鬼。”
《國語辭典》:定数(定數)  拼音:dìng shù
1.运命为天所定,不能改易。《文选。刘孝标。辩命论》:「将荣悴有定数,天命有至极。」《三国演义》第一○四回:「伏闻生死有常,难逃定数。」
2.制定一遵循标准。《续汉书志。第一。律历志上》:「竹声不可以度调,故作准以定数。」
3.一定的数目。如:「在军队中,行伍有一定数,不可太多太少,才符合标准编制。」
《漢語大詞典》:明晦
(1).明暗;晴阴。 南朝 梁武帝 《拟明月照高楼》诗:“相去既路迥,明晦亦殊悬。” 宋 曾巩 《拟岘台记》:“若夫雪烟开敛,日光出没,四时朝暮,雨暘明晦,变化不同,则虽览之不厌,而虽有智者,亦不能穷其状也。” 清 徐昂发 《雁门关》诗:“嵐光自摩荡,巖壑递明晦。”
(2).人世与阴间。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卢仆射从史》:“吾已免离,下视汤火,岂復低身而卧其间乎?且夫据其生死,明晦未殊,学仙成败,则无所异。吾已得炼形之术也。”
《漢語大詞典》:劫尘(劫塵)
亦作“刧尘”。亦作“刼尘”。
(1).凡尘,人世。 清 黄宗羲 《陈定生先生墓志铭》:“贞元朝士无多,劫尘冷落。” 清 洪升 《长生殿·闻乐》:“药捣长生离刼尘,清妍面目本来真。” 清 珠泉居士 《续板桥杂记·轶事一》:“觉当时尚有秋水一泓,兹则尽成平陆,亦刧尘之小变也夫。”
(2).谓兵火战乱之馀烬。 元 耶律楚材 《过沁园有感》诗:“垣頽月榭经兵火,草没诗碑覆劫尘。”
《漢語大詞典》:班生
(1).指 汉 班嗣 。以信奉 老庄 ,超脱人世著名。宋书·谢灵运传:“愧 班生 之夙悟,惭 尚子 之晚研。”原注:“ 班嗣 本不染世,故曰夙悟。”
(2).指 汉 班固 。 唐 李德裕 《平泉山居诫子孙记》:“吾乃翦荆棘,驱狐狸,始立 班生 之宅,渐成 应叟 之地。” 明 薛蕙 《杂诗》:“ 班生 嗣前烈, 马融 遁远方。”参见“ 班生庐 ”。
(3).指 汉 班超 。其以投笔从戎,立功异域著称。后为弃文就武之典。 唐 豆卢诜 《岭南节度判官宗公神道碑》:“不安 颜子 之贫,遂投 班生 之笔。” 元 杨载 《送王元礼归平城》诗之二:“牧羊怜 马援 ,投笔困 班生 。” 清 孙枝蔚 《幼孙董儿读书戏成一绝相嘲》:“ 班生 所投笔,三世手同操。”
《漢語大詞典》:班生庐(班生廬)
汉 班固 《幽通赋》:“终保己而貽则兮,里上仁之所庐。”后因称隐者之居为“班生庐”。 晋 陶潜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诗:“聊且凭化迁,终返 班生 庐。” 唐 丘丹 《奉酬重送归山》诗:“猥蒙《招隐》作,岂媿 班生 庐。”亦作“ 班氏庐 ”。 唐 张九龄 《初发道中赠王司马兼寄诸公》:“林隔 王公 轝,云迷 班氏 庐。”
分類:隐者
《國語辭典》:弃世(棄世)  拼音:qì shì
1.离开人世。《三国志。卷一九。魏书。陈思王植传》:「臣感先帝早崩,威王弃世,臣独何人,以堪长久!」《三国演义》第三回:「兄醉矣!先父弃世多年,安得与兄相会?」也作「去世」、「逝世」。
2.超脱尘俗,遗世独立。《庄子。达生》:「夫欲免为形者,莫如弃世,弃世则无累。」宋。陈师道〈寒夜有怀晁无斁〉诗:「归怀属有思,弃世不待怒。」
《漢語大詞典》:昭答
(1).谓诚敬地向上天表示酬答。 唐 柳宗元 《为广南郑相公奏百姓产三男状》:“伏以陛下勤卹黎元,感通天地,灵心昭答,景福已兴。”《元典章·圣政二·崇祭祀》:“朕惟名山大川,国之秩祀,今岳瀆四海,皆在封宇之内,民物阜康,时惟神庥,而封号未加,无以昭答灵貺。”
(2).谓上天显示征兆以答人世。 宋 李纲 《上渊圣皇帝实封言事奏状》:“伏望陛下运以乾刚,照以离明,为宗社生灵大计,断而行之,天意昭答,人心悦服,则夷狄不难御矣。”
《漢語大詞典》:荣谢(榮謝)
草木茂盛与凋零。亦喻人世的兴衰。 唐 刘禹锡 《秋扇词》:“莫道恩情无重来,人间荣谢递相催。” 宋 何薳 春渚纪闻·木果异事:“凡为人君者,其一言动固自与造化密契,虽於草木之微,偶加眷瞩,而荣谢从之,若响应声。”